最近「人教教材」在熱搜上,居高不下。有時候會感謝網路平台,給了人們開口說實話的機會。
作為母親,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對於教育,一直都視為猛虎。前兩天,和朋友聊天,會發現,孩子的教育,說都會,但是真的去做,那個度真的很難拿捏,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盡力為之。作為90後一代家長,我不是虎媽也不是雞媽,唯一的心願,就是平安快樂。有條件,也希望盡全力給孩子好一些的學習環境。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 你護得了他周全,卻保不了他美好 。
孩子小的時候,我買過很多繪本,薄薄的一本一本可以排滿書架,其中英文,中文都有。
作為外語學習者,一直相信母語重要性,絕對是大於外來語的,它是一切語言的基石。講真,在不同階段尋找優秀繪本的過程中,會很自然的發現,英文繪本的內容、故事、樣式、色彩、人物等,的確是比中文繪本要豐富用心很多。但這裏一定要說,並不是沒有好的中文繪本,是「很少」。
在挑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比如年齡斷檔(雖然繪本有跨度,但是小朋友的每一個年齡段,差幾個月,就會在意識上差別很大,並不能滿足),繪本色彩暗淡等等;並且,大多是從外文繪本轉譯而來。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很想教孩子唐詩,但是至今,也沒有找到最適合的3歲以下的孩子的唐詩繪本,大多是圖畫抽象,字型較多。當然,也可能是自己在分享和尋找繪本環節,過於理想化。
幼兒小童期度過後,義務教育期間竟給了最勁爆的一擊。第一次看到這些圖畫,心中一緊,八年,竟持續了八年,至今2022年才被提出來?況且這還是一個全國人民都看得見的事件!
今天看到熱搜有一條「五歲孩子怎麽看爭議教材插圖」,回想了下小時候對那個年代教材的印象,幾個字形容「堅韌」、「勇敢」、「勤勞」、「善良」、「樸實」、「國和家」。
那個時候的教材,大多傳達的都是,我們中國人,維護國家的堅韌和勇敢,對於生活的勤勞,內心的善良和樸實,對「國」和「家」的同一意識。
也因為如此,即便過去那麽久,這一代人,依然會說出「沒有國,哪有家?」這句話。
這是骨子裏的情結,是從小還不識字的時候,就被「一個大碗的趙一曼」,「匍匐在戰死的邱少雲」等等這些深刻的形象影響。
清清楚楚的記得,小學時,語文班主任老師,慷慨激昂的閱讀著這些文章,當時小小的自己,內心是有些波瀾的。
現在,作為家長,不求對動畫電視嚴格分級,對孩子未來以國家級別管控,只希望在孩子們還一切充滿美好的日子裏,少一些汙染,少一些荼毒。
孩子供餐問題,還沒給家長們一個徹頭徹尾的交代,就那麽含糊地過去了;那教材呢,但願如眾人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