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有哪些適合給小學生講的有意思的科普知識?

2018-10-08親子

科普一般是指自然科學知識的普及,比如中學學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

給小學生講科普,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現象著手,
給他們講一些定性的概念、知識點,
做一些日常常見的、簡單的科學小實驗, 以我個人體驗,兒時了解過的科學知識,就像在心中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待到中學學到那些知識時,曾經的那顆種子就會發芽,
待讀到相關的書籍時,就像遇到了熟人一般,容易讀懂,像是兒時經歷的續集。

一、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我們常說「藝術源於生活」,其實科學同樣就在我們身邊。

平時和孩子多註意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都有其科學道理,家長可以提問,引導孩子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家長再給出解釋。

比如扔個石子出去、籃球投出去,為什麽會落回地面?人向上跳然後又回到地面?水為什麽往低處流?
透過這些物理現象可以給孩子解釋重力、萬有重力、火箭發射原理 又比如冰塊融化變成水,水燒開變成氣,
透過這些物理現象可以給孩子解釋物質的三種狀態,並且與溫度有關。 再比如打雷時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給孩子解釋光速、聲速的知識。

總之,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見到了,就可以把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講給孩子聽,難度不大,也不用講得很深,培養興趣為主。

二、做一些簡單的小實驗

磁鐵,給孩子拿在手上感受兩塊磁鐵之間相互吸引和排斥,孩子會充滿好奇。
放大鏡,在太陽底下能燒枯樹葉,給孩子講講放大鏡對光的匯聚作用,同時告訴孩子不要拿放大鏡對著太陽,孩子印象會非常深刻。
電路,和孩子一起動手組裝,控制燈泡的發亮和熄滅,
手搖發電機,講講能量轉化,很多地方有風力發電機,見到了可以一起講。
水中懸浮雞蛋,水中加入食鹽並攪拌融化,雞蛋會從沈底狀態,慢慢變成懸浮狀態。

三、閱讀科普書籍

以上都是一些比較淺濕的科學知識,隨著孩子成長,需要教給孩子一些更深入的科學知識。

家長也不是專業老師,有些科學知識也未必能用簡單的語言講給孩子聽,這時可借助一些科普書籍。

這些書的作者透過漫畫,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把科學知識講出來,孩子能從中獲取大量的科學知識。
這一般要等孩子到了中低年級,能夠自主閱讀。
家長平時可以和孩子交流書中的知識,鼓勵孩子講給家長聽。

四、參觀科技館、天文館、博物館

放假期間帶孩子去參觀當地或附近的科技館、天文館、博物館等,

可以讓孩子見識到更多科學原理在社會生活中、探索宇宙中的套用,拓寬孩子的視野,進一步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有些展覽計畫需要動手操作,透過互動方式增強對科學的感知,加強對科學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讓孩子印象更深刻。

五、看紀錄片

1、物理【我的牛頓教練】

體育計畫五花八門,高水平運動員所展現的超乎常人的人體機能令人驚嘆。但不管運動多麽復雜或簡單,其運動原理都是由最基礎的物理原理決定的。【我的牛頓教練】就是以牛頓為虛擬人物,為觀眾講解人體運動中的物理原理。

遊泳為什麽要穿泳衣戴泳帽?泳道間一定要有懸浮隔離墻嗎?羽球為什麽設計成這樣?
……

這些問題,牛頓教練都能回答。

2、化學【門得列夫很忙】

該片以發明元素周期表的俄國科學家門得列夫為動畫形象,把看似觸不可及的各種元素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到一起。講述了構成宇宙萬物、人體自身、乃至身邊每一件物品的元素的故事。

以著名化學家門得列夫的動畫形象為串聯,帶領觀眾了解元素發現的歷史;認識對於宇宙和我們最為重要的氫、氧、碳、氮元素;領略有毒元素的威力以及它們的功用;最活躍和最不活躍的金屬、非金屬元素的特質;以及對人類文明行程起到關鍵作用的碳、矽、鈾、鐵等元素的故事。透過充滿趣味性的知識介紹,向廣大中國受眾普及化學基本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3、生物 【工作細胞】

這是一個關於你自身的故事。你體內的故事——

人的細胞數量,約為37兆2千億個。

細胞們在名為身體的世界中,今天也精神滿滿、無休無眠地在工作著。

運送著氧氣的紅血球,與細菌戰鬥的白血球……!這裏,有著細胞們不為人知的故事。

電視動畫【工作細胞】改編自清水茜 創作的同名漫畫作品,於2018年1月宣布了動畫化的訊息。該片由david production 負責制作,於2018年7月7日起每周六在TOKYO MX 、栃木電視台、群馬電視台 、BS11首播。中國大陸由bilibili 獨家正版釋出。全13集。外加1集特別篇於2018年12月26日播出。作品獲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 最佳動畫劇本獎。

以上就是我給孩子科學啟蒙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希望對題主和知友有所幫助。

如果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或者啟發,就麻煩點個贊或者關註我,我是學ba成長記 ,很期待能在知乎得到你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