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的桌子上還有一張廢紙沒扔進垃圾桶。」
——「媽媽,我覺得收拾得夠整齊了,還不行嗎?」
「你做的這個餅乾邊緣不太光滑,媽媽幫你修一修好不好?」
——「不要!我就喜歡做成這個樣子!」
……
這樣的對話曾是我家的常見句型。你是否也覺得很熟悉?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要求一點也不過分,想不通為什麽孩子就是不願聽?
如果是的話,那麽我們可能是一類人:
具有完美情結的人。
具有完美情結的人有什麽特點呢?我來列一列,看看你我有多少相似的地方。
會為自己制定一個具體的計劃——
當一項計劃完成時,心裏充滿喜悅與滿足。可是,當一項計劃因為某種原因沒能實作時,心裏則充滿了對自己的埋怨和指責。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希望找到最優解 ——
當做出了一個選擇時,會不由自主地設想: 如果選擇了不同的方向會怎樣?自己會不會選錯了?
這些問題,只是多年來一直困擾我的很多問題中的少數幾個。這些問題的存在,讓我感覺自己到處都是缺點,感覺生活總是充滿不安與焦慮。
我非常幸運,在經過了數十年的焦慮與痛苦之後,找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如果你也是一個具有完美情結的人,如果你也在被無限的焦慮困擾著,那麽不妨看下去,也許我的經歷會給你帶來一些幫助與啟發。
凡事都要做到最好
卻始終在追趕未來的腳步
從我記事起,完美情結就一直伴隨著我。
它是如何來到我身邊的,我已經記不清了。我只記得從小就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
我要求自己考試一定要盡力考出最好的成績;
我要求自己跑步一定要盡全力跑快;
我要求自己做任何事都不能失敗……
有些人喜歡和別人比,而我則喜歡和自己比。
每當自己有了一點進步,我會心中暗喜。每當遇到了一次失敗,我卻需要更多的時間在痛苦與不安中徘徊,然後慢慢地走出來。
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我一直抱著一個信念:
我必須做到最好,我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最好。
我也確實如自己所願,在自己的學校裏一路領先著走進了大學。進入大學後,修雙學位,讀碩士,讀博士,凡是別人努力的事情我都沒有落下。
可是,當拿到博士學位,順利出國繼續研究工作時,我開始感到困惑。
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在趕車的人,永遠在追趕下一輛列車。
在趕車的途中,我看到那些已經坐在車上的人的笑容,內心充滿了對他們的羨慕。但無論我怎樣努力,卻永遠無法登上屬於我自己的那輛列車。
我一直在追趕,卻不知道自己在追趕什麽,什麽時候才能到達終點。
成為全職媽媽
我的未來何去何從
在我還沒有想清楚自己的人生道路之前,我的孩子出生了。
為了能給孩子更多的陪伴,我在孩子出生後毫不猶豫地辭職回家,做了全職媽媽。
當放下身上的所有光環,回到家庭,成為一個什麽標簽也沒有的全職媽媽時,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重新面對自己,面對生活。
同每一個新手媽媽一樣,我沒有經過任何系統的培訓就匆匆上崗了。雖然將來是未知的,但我對這段全職媽媽生活充滿了期待。
我覺得憑自己的能力,一定會做一個好媽媽。可誰知,事情完全沒像我想象的那樣發展。
自從女兒出生後,孤獨,無助,焦慮,疲勞,一起朝我撲面而來。
記得女兒滿月前渾身起濕疹,還常常鼻塞,經常大哭。我不知該如何處理,給大夫打電話,在網上查資訊,想盡了辦法也解決不了問題。
當時,我覺得自己糟透了,怎麽這樣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強烈的自責一直持續到女兒滿月去醫院復查時。還記得那天在醫院裏,大夫給我看了一段視訊。
視訊中有這樣一段話:
孩子哭很正常。當孩子哭的時候,如果媽媽沒法安撫孩子,
可以先走開讓自己放松一下,照顧好自己後再回來照顧孩子。
當我聽到這段話時,強忍著沒讓淚水流下來。我第一次發現:
原來自己可以不用做到一百分, 原來可以讓孩子哭一會兒,原來可以在太疲倦時讓自己稍微休息一下。
那段視訊解救了我,讓我從自己為自己帶上的枷鎖中逃了出來。
當女兒 3 歲時,我開始尋找工作機會。無數次投簡歷,無數次被拒絕。僅有的一個工作機會也因為離家太遠而最終放棄。
從那時起,我又開始感到恐慌。
我一邊對自己說「做全職媽媽也挺好的,可以安心陪著孩子們長大」;
一邊暗自思索「難道我的人生真的就要這樣走下去了嗎?當孩子們長大了不再需要我時我要做什麽?」
雖然身邊的家人都無比理解與支持我,從未對我提出苛責的要求,但是我無法在心裏放過自己。
我無法容忍自己未來從一個全職媽媽過渡到一個全職主婦。我不斷在網上投簡歷,凡是覺得有可能從事的工作機會都不放過。
可是,現實是殘酷的,我的所有嘗試都變成了一場幻影。
尋找工作無望後,我把「教育好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一個新工作——
不斷設想著各種可能對孩子前途有益的方式,用自己的方法一廂情願地想把孩子們塑造成我夢想的那個樣子。
在那段日子裏,我和孩子們不斷產生矛盾。
孩子們始終生活在媽媽帶來的緊張與不安中,仿佛兩只小兔子,時刻在提防著來自媽媽的抱怨與責備。
但我卻對這一切視而不見。
那時,我自己的情緒低到了冰點,對自己充滿了懷疑。家人一句平常的建議,也能讓我解讀成對自己的評判與不滿。
我的腦海裏始終充斥著一個抱怨的聲音。我感覺自己通往世界的那扇門正在逐漸被關上,眼前一片黑暗,想要努力走出去卻不知道方向在哪裏。
看見自己的內心
逐漸放下完美情結
就在那段時間,我無意間了解到了「情緒覺察」這個概念,並且學會了透過「情緒覺察 ABC 方法」來覺察自己的情緒,透過情緒看到自己內心的需求。
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情緒是什麽,了解到怎樣覺察並面對自己的情緒。
透過不斷地書寫情緒覺察日記,我發現原來自己的各種情緒,都源於內心深處的同一個需求:被看見的需求。
我發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根源都來自於內心的恐懼:
擔心做不到完美就得不到承認的恐懼。
小時候,為了得到家人的接納,我乖巧聽話,努力學習。
工作了,為了得到研究室教授的認可,我努力做實驗,發文章。
直到我做了全職媽媽,沒有了外界對我的評價時,我就開始自己評價自己。每做一件事,我都給自己預設了一個完美的目標——
當我能達到自己的目標時,我就充滿自信;
當我沒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時,我就開始懷疑並否定自己。
可是,全職媽媽的生活真實而瑣碎。在這樣的生活裏,我很難讓自己凡事都做到完美。
於是,我對自己的評價越來越低,越來越差。
覺察情緒成為我看見內心的一個入口。
每當有負面情緒出現時,我就把它寫下來,並不斷地向內追問自己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情緒。
就這樣,情緒不再成為我的負擔,而變成了幫助我看見內心的契機。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被自己的成長經歷塑造形成的小孩。
當我們看不見她時,她會透過各種途徑控制並影響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感到痛苦與無助。
而當我們能看見她的需求時,她就變身為一個柔弱的小孩,期待我們的溫暖與接納。
透過不斷地覺察與反思,我逐漸看見了那個住在我內心的小女孩,看見了她的渴望,她的需求。
每一次看見,都好像剝掉裹在自己身上的一層繭,雖然很痛但卻有著沖破束縛的暢快。
但是,雖然對自己的內心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仍然無法放下自己的完美情結。
每當不喜歡的情緒出現時,我都在想下一次該怎樣做來避免這個情緒再次出現。我仍然渴望自己是完美的。
有一天,在我苦苦思索一個困擾很久的問題時,突然發現:
原來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因為這根本就不是我的問題,而是另一個人的問題。
我根本無法控制那個人做什麽, 我只能控制自己用什麽心態去面對他的行為。
就在看到這個問題無解的同時,我突然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我無法解決的問題,原來我的能力是有限的,原來我可以不用那麽完美。
在那個瞬間,我的面前出現了一個不完美的,只有60分的自己,我對她說:
這樣也挺好的。
在那個瞬間,我知道,我開始放下自己的完美情結,我開始從內心接納自己。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與孩子一起成長
「覺察自己的情緒,看見內心的需求,區分自己能控制與不能控制的事情,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沿著這條路,我逐漸開始放下自己的完美情結,走上了接納自己的道路。
接納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我開始體會到接納給自己帶來的平靜與喜悅,但我仍然在接納與不接納的兩端不斷往復著。
今天接納了自己,明天可能會在某件事情上又產生不接納,產生情緒。但我可以覺察自己的情緒,不被這股情緒牽著走。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我才體會到:
其實這才是真的接納,既接納平靜溫暖的自己,也接納憤怒不安的自己。
自從開啟了接納自己的大門以後,生活中的困難並沒有變少,但我面對困難時的心態有了很大變化。
從前,每當我面對困難時,會感到不安,害怕自己不能完美地解決問題。
但現在,我不再懼怕困難的出現,因為我知道一切難題都是給自己帶來成長的契機。
有時,我仍然會在孩子不肯收拾房間時沖孩子發脾氣,但我能很快意識到這股情緒的真實來源,並尋找恰當的時機向孩子道歉,和孩子一同商量解決辦法。
有時,當事情無法按照自己的計劃發展時,我仍會著急煩躁,但我會告訴自己先休息一下,然後再去尋找改善方案。
我與孩子們的關系逐漸好了起來。
孩子們在家裏的笑容變多了,狀態也變得更加放松與自然;
我也開始看見孩子們身上的各種優點,發現其實孩子們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成為我的老師。
記得一天晚上,我希望女兒先練完琴再做別的事情,但女兒執意要把練琴的時間安排到洗澡前,然後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畫畫。
我雖然為女兒的「不聽話」感到煩躁,但是卻很欣賞女兒沈浸於自己的熱愛時的快樂與滿足。
在那晚睡覺前與女兒的談心時間,我真誠地對女兒說:
今天晚上你沒有聽從媽媽的勸告先去練琴,媽媽其實有些生氣。
但是,看到你那麽開心地畫畫,媽媽又覺得你很幸福。
能享受當下的快樂,不受別人的影響,真的挺好的。媽媽很喜歡你的這個樣子。
曾有人說過,成為父母是一個人一生中的成長契機。
正是因為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讓我不得不放下自己身上的所有標簽,和自己的過去來一場徹底的決斷。
在從過去的生活中完全脫離開之後,我陷入了長時間的迷茫。但也正是因為那段迷茫,讓我痛定思痛,努力尋找走出迷茫的道路。
透過不斷地自我覺察與反思,我看見了自己內心的需求,也看見了自己的不完美。
我終於開始放下從童年時就種在心裏的完美情結,開始接納這個不完美的自己。
對自己的接納正在逐漸趕走附著在我身邊多年的焦慮。雖然焦慮仍然會時不時出現在我的大腦裏,但我不再被焦慮裹挾。
我知道,一切事物都會按照他們本來的樣子去生長。
我不需要為自己的未來焦慮,也不需要為孩子的成長焦慮。
我們只需要過好當下的每一天,遵循自己的內心,朝著自己希望的那個方向前進,這樣就足夠了。
寫在最後
現在的我,仍然不完美,仍然會時不時陷入對完美的渴望中。
但與從前不同的是,我可以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並從中跳出來,不再受完美情結的控制。
未來仍然充滿未知與挑戰,但我不再恐懼,而是迎著困難、乘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