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知乎親子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
我老家是農村的,好像老家的親戚朋友們做了媽媽的都趕緊出來工作當一把事業女性,反而是一線城市的女性,拿著老家不敢想的薪資,有了娃之後反而願意放棄工作,回歸了家庭。
經濟原因。
題主可能不知道,老家的窮,是真窮,不是城裏白領們喊喊沒有奶茶自由車厘子自由了,買件衣服從兩千降到一千的窮。農村的窮是:少一個人出去打工掙錢孩子半年兩千的幼稚園費就拿不出來,父母得了什麽大病可能就得放棄治療了,每周的兩斤排骨只能買一斤半了,那種物質生活的拮據是很折磨人的。
況且農村的經濟來源沒有保障。現在還呆在老家種地的基本都是老年人了,出門打工掙的多,打工掙錢,今天的工作老板一句話,明天就沒了,很不穩定。
所以很多家庭會考慮,兩個人都出去打工,一個人丟了工作,還能有另一個人的一份收入補上。
經濟原因是最根的原因。 農村媽媽,根本沒有回去當全職媽媽的經濟基礎。
家庭關系。
一般老家媳婦兒在家帶娃,都是要跟婆婆在一起的!
這麽,前兩天我媽還勸解了一組家庭矛盾:媳婦兒自己在家帶仨娃,婆婆嘴裏的媳婦兒依然是不上班就是啥也不幹。
坐小月子想吃碗拉面,婆婆嫌棄不掙錢還花的多。
出了小月子媳婦兒爆發了:離婚!
親戚朋友組團去勸,最後達成一致:按照媳婦兒的要求,出去工作!
去超市當收銀員、買衣服都行,就是不在家跟婆婆耗著了!孩子甩給婆婆,不是說我天天在家閑著麽,那你也在家閑著吧!
反觀城市裏,回家當全職媽媽的需要幫手時,大都找保姆、請小時工,很少有天天和婆婆呆在一起的。
不請保姆小時工的,大多數也都寧願自己照顧孩子。
我家算是婆媳關系很好的了,我媳婦兒產假期間她自己帶了葉女士一段時間,每天晚上我一到家馬上把葉女士塞給我,癱倒在床,一天裏飯也吃不上,就算是這樣,她也願意自己帶。
我雖然不理解,但我知道了,婆媳好像真的是冰炭不同爐。
觀念問題。
農村很少有家長能夠意識到:陪伴和教育對孩子和家庭的重要性。
我親戚家,孩子上了初中,成績出了問題。
小學時還可以的學習,上了初中突然就變成了倒數。家長著急,覺得是孩子學習不努力,罵催逼,就差讓孩子每天頭懸梁錐刺股了,但痛苦的是:孩子已經很努力了,但成績依然倒數的很穩定,沒有起色。
每天給我打電話,讓我輔導孩子,仔細了解下來,孩子的學習習慣根本沒有,為什麽呢?從小沒有養成。
已經十二三歲的大姑娘了,再去手把手的給她培養習慣?很難了。
況且現在我試圖跟親戚解釋學習習慣有多重要,我很悲傷的發現,他們根本聽不懂,更別提重視了。
很多理念、規則、習慣都是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細心觀察、引導培養起來的。
沒有人告訴農村的爸媽應該怎麽教育孩子,沒有。
我印象特別深:親戚跟我說的,初一家長會,老師讓考了年級第一的學生媽媽去上台聊一聊怎麽教育的孩子,學生媽媽上台說的是:這妮兒不氣死我,讓她幹活她要學習,天天浪費錢買紙!
我親戚跟我說這件事的目的,是為了告訴我,他的教育理念在村裏是多麽先進。
我媽過來幫我看護葉女士,在我和媳婦兒對葉女士講詩歌說英文的時候經常不理解:她這麽小費這勁這幹啥?村裏的孩子都是到了飯點捉回去吃飯,吃完飯就滿村跑。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我媽說起過村裏一戶人家的孩子,兩歲多,剛學會走路,每天慢慢走到誰家門口,趴一會兒,然後再去下一戶門口。
去跟他們談早教、談智力啟蒙談需要陪伴,不可能的。
有時候農村和城市,真的是兩個世界,天壤之別。我身誇這兩個世界,有時深深為家鄉感到悲傷:很多方面,最起碼在教育上,農村和城市的差別沒有縮小,反而是在一步步增大了。
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不管身在農村還是城市,都能夠快樂、健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