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愧疚式教育」當止

2024-07-09親子
□鐘言韻(安慶師範大學) 指導老師:雒有謀
隨著暑假的到來,一條視訊再次在網路上火了起來:一個父親在工地上幹活,大汗淋漓的他面對鏡頭,兒子在家把空調開到最低,讓兒子盡情享受,自己則要靠努力為兒子買最新的手機。但是,這條「令人感動」的視訊卻並不被網友們買賬。許多年輕人開始模仿其拍攝「反向愧疚教育視訊」,模仿那位父親的口吻向爸媽喊話來調侃這種「愧疚式教育」。這不禁讓人思考,在中國家庭中常見的透過訴苦、賣慘讓孩子感到自責的「愧疚教育」,到底給中國家庭帶來了什麽?
從無數中小學「成長大會」中孩子們掩面而泣,到日常生活中面對父母「爸媽這麽辛苦都是為了你」的嘮叨……這種所謂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感到愧疚和自責,從而好好學習、順從大人的意願做「聽話」的孩子。但讓孩子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裹挾著負罪感長大的孩子,真的能在未來成長為健康向上、積極面對生活的人嗎?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長期的負罪、內疚感,會讓人產生自卑和自我否定的心理,常常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幸福,缺乏面對生活中挑戰的勇氣和信心。同時,也會讓人產生一定的社交障礙,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過於謹慎和敏感。在家長的長期壓力下,孩子的焦慮、抑郁會導致討好型人格的產生,從而忽視自己的主觀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愧疚式教育」不僅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更有起到壓抑孩子性格、傷害孩子的反作用。
「愧疚式教育」在中國的廣泛存在,離不開中國傳統家庭關系影響。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中,父母似乎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工作是為了掙錢供養孩子讀書生活、社交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人脈、省吃儉用是為了留給孩子享受……在這種辛苦付出的壓力下,父母自然就處於了道德的高位上。再加上中國自古孝道的觀念影響,孩子理應報酬父母。在當代激烈的教育競爭環境下,孩子報酬父母的方式自然就是努力學習、順從父母安排。同時,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著強烈的情感依賴關系,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會用「愧疚」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控制。
盡管這樣的教育方式存在弊端,但我們也不能一味地責怪父母。「愧疚式教育」長期存在,我們常吐槽老一輩傳統的觀念「沒苦硬吃」,很多父母也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向孩子灌輸同樣觀念的代際傳播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時,中國傳統家庭觀念與現代物質以及思想進步的碰撞,也是導致這種教育方式產生的重要原因。在以前物質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他們對於享樂具有負罪感,舊思想與當代物質資源豐富的生活產生了沖突。傳統思想中父母對於孩子的權威,導致他們很難或很少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在現代化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家庭想要進入「家庭民主模式」,但是又缺乏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於是他們采用自以為溫和的「愧疚式教育」。
不僅是「愧疚式教育」,當代家庭、社會中的許多問題,其實都是前現代的思想和現代的物質、精神文明的沖突。面對這樣的矛盾,不能一味地否定或肯定哪一方,放下各自的偏見,平等地溝通交流,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比起「苦大仇深」居高臨下的父母,孩子們也許更能接受平等交流的家長。而家長們也無須把孩子看成一切努力的源泉,工作和付出不僅是為了家庭和孩子,也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與發展。父母也應當學會「愛自己」,積極擁抱享受生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