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老齡中心針對全國10多個省市10000名以上0-15歲家長,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結果顯示,由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比例高達66.47%。
其中,2歲半以內的孩子,祖父母是主要照看物件,約占總數的六到七成,其中有三成的孩子還會被直接送到祖父母家裏養育。
3歲以後,孩子進入幼稚園,才開始慢慢被父母接到身邊,老人撫養孩子的比例下降。
幾年時間過去了,如今的數據恐怕會只增不減,可見隔代育兒已經成了現在的大趨勢,老人成了帶娃的「主力軍」,而與此同時,由老人帶娃,往往會引起不少家庭矛盾。
很多老人幫子女帶娃時,雖然付出了不少辛苦,但卻會吃力不討好,經常招來子女的埋怨,進而感覺非常委屈。
其實,老人退休後幫子女帶娃本是好事,但由於育兒觀念、生活方式的不同,確實容易產生矛盾。
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老人們應該在開始帶娃前,就跟子女們立下這3條規矩,提前打好「預防針」,以後相處起來會輕松很多。
規矩一: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主體
年輕家長因為忙碌讓老人幫忙帶孩子,但並不意味自己可以去做撒手掌櫃,歸根結底,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主體,老人帶娃終究只是幫忙而已。
最好的隔代育兒,應該是以爸爸媽媽為主,老人為輔。
電視劇【小歡喜】中曾發生這樣一幕,由於父母忙於工作,季楊楊從小由姥姥姥爺帶大,有次姥姥送他去找爸爸媽媽時,追在後面喊:「你要覺得飯不好吃,你就回來!」
季楊楊自然也是情緒激動,看著姥姥發自內心的親近,可望向爸爸媽媽時,眼裏卻有些說不清的陌生感。
其實這就是隔代育兒中的角色錯位問題,因為孩子一直由老人照顧,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失,不經意間老人代替了爸爸媽媽的位置,成了養育孩子的主導者。
而孩子與父母疏遠,一方面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很容易影響其心理發展,另一方面可能造成親子間的隔閡,親子關系無法太親密。
因此,老人在幫子女帶娃前,一定要明確年輕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主體,進行明確的「分工合作」,既避免彼此間育兒理念不合產生矛盾,也避免子女做「撒手掌櫃」。
規矩二:給自己留出一定的空閑時間
有些老人身體素質本就比較差,帶娃時又「任勞任怨」,恨不得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大包大攬到自己身上,結果累得腰酸背痛,久而久之,渾身都是毛病。
其實,我們一開始帶娃的時候,就應該和子女說明問題,給自己留出一定的空閑時間。
比如平時白天由自己幫忙帶孩子,晚上孩子跟著父母睡,子女周六日休息時,也要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而不是把照顧孩子的重擔,全壓到老人身上。
如果老人照顧孩子過於勞累,為子女付出得太多,很容易會把自己累垮,難以調節好自身的狀態,帶娃時更容易出現疏忽,招致埋怨。
我們幫子女帶娃,不妨提前「約法三章」,給自己留出一些休息的時間,調整好身體狀態,用更充沛的精力去照顧孩子。
規矩三:「親母子明算賬」,不能讓自己太「虧」
很多老人幫子女帶娃時,都是「既出錢又出力」,平時不僅幫忙照顧孩子,還把自己的退休金全部拿出來貼補家用,減輕子女的負擔。
誠然,老人心疼自己的子女無可厚非,但在帶娃這件事上,最好還是「親母子明算賬」,不應該讓自己太「虧」。
一方面老人給得太多,容易讓子女感覺習以為常,一旦哪天老人難以負擔,很容易引發子女的不滿,進而產生家庭矛盾,反倒成了壞事。
另一方面老人本身應該留有一定的存款,對於沒有其他收入的老人來說,養老金就是最後的退路,不能讓自己陷入被動裏。
我們幫子女帶娃時,在經濟問題上最好也提前說好,可以花錢給孩子買玩具、小衣服、零食,但是不能承擔一家人的生活費,子女該花的錢不能省。
歪媽結語:
新老一代人育兒觀念、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有差異,這也是大多數情況下,家庭矛盾的根源所在。
如果老人和子女能提前商討,開誠布公地把問題說清楚,往往可以避免許多麻煩,家庭關系更和睦,老人帶娃也更輕松。
今日話題:你覺得老人幫子女帶娃應該註意哪些問題?
我是@歪媽,家有萌寶一枚,專註於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幹貨內容,請關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