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什麽是成都的「市之大事」?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民生事項引人註目

2024-02-02新聞

2月1日,成都市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市長王鳳朝作了近1個半小時的政府工作報告,場內鼓掌15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數了數,其中一半是在提到民生事項時發生的。

通常,拿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直接翻看過去一年的成績與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是下意識的動作。

而成都這份政府工作報告,卻讓人不得不在一些社會發展的數據與民生服務的表述上停駐:

中超比賽上座率居全國第1位、「金牌球市」在「成都雄起」的加油聲中再次回歸蓉城;

我們難以忘記,從火場中背出癱瘓老人的快遞小哥,「牛肉面不要牛肉」免費吃面的愛心暗號;

更加關心「成長的煩惱」,讓更多孩子告別「小焦慮」、不當「小胖墩」、不戴「小眼鏡」;

更好滿足市民改褲腳、配鑰匙、磨菜刀、修水電等家門口的生活需求;

堅持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

一些成都故事,一些凡人微光,一些針對弱勢群體、城市服務者的關切,讓一份冷靜的工作報告變得動人、動情。

透過這些表述,我們看到了一座超大城市,想把發展成果轉化為超2100萬人民可感可及的美好體驗的拳拳之心。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城市為人而生,為人而前進演化。成都,正以終為始,推動著一件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市之大事」。

建設「人民的城市」需要底氣和實力,經濟發展依舊是社會發展的堅實後盾,成都也將繼續當好四川全省發展的「壓艙石」和「主引擎」,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民生是最大的經濟」,煙火氣點亮城市活力。圖為成都市錦江區三色路夜市,市民在購買小吃 新華社圖

微 光

政府工作報告以「回首過去一年」開頭的,往往後面接的是一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講講挑戰之大,談談任務之艱,說說國內國際的形勢,陳述如何經過了困難考驗。

但今年,成都回首時,看到的是一個個令人難以忘記的「成都故事」。

「如果您在成都沒有收入,遇到困難您可以來本店告訴本店人員來份‘牛肉面不要牛肉’吃完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氣!」2023年11月,成都一家面館充滿愛心的招牌在網上火了。

網友評價,這位店家難得的不只是想給別人「撐傘」的善意,更是保護了每個有困難的人自尊。

成都簡陽一對聾啞夫妻開了一家「無聲修腳店」,當給客人修腳時,他們6歲的女兒就會在一旁當起「手語轉譯」。

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樣子讓不少網友直呼可愛,「簡直是個小天使!」

這些當時在網上爆紅、後來大多息聲的平凡英雄,被搬上了政府工作報告。成都對這些人、這些事「深情表白」:

城市的每一點變化,都凝聚著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取得的每一分成績,都飽含著社會各界的付出與努力;

微光成炬、涓滴成流,凡人善舉、人間大愛,無數的平凡英雄,成就了不平凡的城市,無數的凡人微光,照耀了美麗蓉城。

GDP同比增長6%、地區生產總值超2.2萬億元、全國第二個社消零總額突破1萬億元的省會城市,新增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還有630億元的重大投資計畫、西部地區第一個國家實驗室園區、航空旅客吞吐量7492.4萬人次……

相比工作報告中這些經濟成就的鋒芒,凡人微光更令人「難以忘記」。

聽完報告,成都市人大代表胡易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她聽到報告中提到2023年「為5.38萬名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發放各類困難群眾救助資金13.7億元,有意願且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100%」時,有些動容。

「去年,成都就實行了‘應擴盡擴’的工作,讓城鄉低保惠及了更多困難群眾。」胡易超日常與民政工作相關,當作了大量調查評估、宣傳工作之後,她感慨萬千,「一些重病、重殘的人因此受益,太不容易了。」

服 務

平凡人、平凡事,讓成都銘記於心。這座超大城市生活著超過2100萬人,並且仍在迎來不斷流入的人口。2023年,成都吸引各類人才落戶72.21萬人,連續5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

正所謂「民生是最大的經濟」,人是城市接續發展的潛能所在,但也對現有城市治理能力帶來新的挑戰。

當前,成都各類新興業態加速湧現、融合,催生了不少新的職業,比如外賣小哥、閃送員。若政府治理能力不能及時跟進,這些新職業人群,往往容易被城市「遺忘」。

2023年,成都已經建成營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超1600個、外賣騎手驛站142個,讓環衛工人、公交司機、建築工人、快遞小哥等能隨時進來歇歇腳、喝杯熱水、吃口熱飯。

2023年,成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提高至69%,比2022年再提高近2個百分點。2024年,成都希望,盡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被納入公共服務和權益保障範圍。

報告中提到,今年將不惜大手筆推動「社保擴面提質專項行動」,目標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升至94%以上」,「為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購買職工互助保障15萬人以上」。

撰寫民生篇章,成都還將拿出科技與狠活。

「智慧蓉城」是成都近兩年在完善城市治理方面打造的一張新「王牌」。

新的一年,成都將完善人口、電子證照等數據資源庫,1926項城市執行數位體征納入即時監測。

如此一來,成都可以更系統地分析人口結構、年齡結構、職業特點的空間分布,從而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對不同社群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進行設計。

完善的基層高效能治理,也更能讓市民對民生工程可感可及。

去年,成都已經完成老舊院落改造616個、城中村改造3236戶、棚戶區改造3151戶。今年,成都提出,繼續實施城中村改造計畫70個。

特別的是,在改造過程中,成都提出「把名小吃老字號保留下來」,以保留城市煙火氣,讓城市留住根脈、讓市民記住鄉愁。在舊有城市經驗中,「拆舊建新」往往意味著傳統活力的喪失,成都期望扭轉這一局面。

「微觀」視角下,成都的新一輪布局不止一處。

小縫小補、家電修理、配鑰匙、磨菜刀,這些「老舊」的服務業態,往往會被更新掉,但居民生活還真離不了。

報告中特別提到,成都將開展城市社群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試點,「更好滿足市民改褲腳、配鑰匙、磨菜刀、修水電等家門口的生活需求」,精心呵護幸福成都濃濃的煙火氣。

眼下,成都已將今年GDP增速預期目標再次定在6%左右。目標不低,而解題的關鍵,正在於人。

路 徑

為民生、聽民意,讓「民聲」定「民生」,不只說說而已。在報告最後,成都讓「民」成為政府自身建設的標尺:

堅持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

堅持把市民的「願望清單」作為政府的「履職清單」;

始終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市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

甚至,當政府要過上「緊日子」的常態時,成都還提出,寶貴資金的兩大用處,一是「發展緊要處」,二就是「民生急需上」,承諾「讓老百姓錢包更鼓、家底更厚、日子更紅火」。

成都立起「建設人民城市」的「城設」,民生敘事離不開強大的實力,因為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堅實後盾。

如今,全國正在進入發展動力重塑的關鍵期。面向未來,成都被賦予建設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的使命,戰略大後方建設迎來新的加速期。

新一輪發展機遇已至,成都規劃,繼續當好四川發展的「壓艙石」和「主引擎」,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對於提質,成都希望在科技成果轉化上有所突破。

細數成都的創新資源,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8所、排名全國第四,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57個學科入選前1%,西部第一個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成都超算中心亦納入國家序列,能階不可謂不高。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成都眼下必行的一步棋。

去年,成都先後出台多份檔,聚焦打破科技、產業「兩張皮」問題,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

根據新的規劃,成都今年還將進一步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加快建設先進技術成果西部轉化中心等載體,同時梯度培育科技企業。

其背後的邏輯是,只有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才能進一步賦能地區發展,最終實作市民共享發展成果。

對於增量,成都也提出更新的目標。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成都今年預期將推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4.5%。特別是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領域,將力爭引進重大計畫380個以上,推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推動量子科技等24個細分領域加快突破。

目標在前,接下來就是緊扣一個「實」字,把一項項工作紮紮實實、實實在在地落到實處。正所謂,實幹譜寫華章。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