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取消5名候選人資格!最嚴院士增選,來了

2024-01-31新聞

作為中科院審議透過「改進院士遴選機制、維護院士稱號純潔性」制度檔後的首次院士增選,2023年院士增選意義重大。

中國紀檢監察報釋出的【從嚴從實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管理監督】一文中透露:在候選人公示階段取消存在違規問題的5名候選人資格,在院士大會期間處置涉及22名有效候選人的突發重大舉報線索。

新改革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23年院士選拔「寧缺毋濫」,相較計劃名額的缺額為2009年以來歷次增選中最大。

改進選拔制度,杜絕「打招呼」

2023年,共增選出59名中科院院士、74名工程院院士。

然而,這次結果與計劃名額相差甚大。其中,中科院計劃增選名額為79名,實際當選59名,比例約74.7%;工程院計劃增選名額不超過90名,實際當選74名,比例約82.2%。

缺額為2009年以來歷次增選中最大,結果無不表明,中國的院士選拔迎來了歷史最嚴季。

2022年9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透過【關於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幹意見】,強調要以完善制度、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提高院士遴選品質,更好發揮院士作用,讓院士稱號進一步回歸榮譽性、學術性。

本次院士增選首次明文禁止說情打招呼,違規者將永久取消參選資格。

選拔分兩輪,第一輪改為外部同行專家評審篩選出增選名額120%的候選人後,由院士進行第二輪投票。不論是院士還是同行專家,均獨自評審、獨立投票,大大減少候選人與投票人、投票人與投票人之間的接觸交流。

參加評審的外部同行專家管理最為嚴格,每名投票人都需要上交手機、閉門不出,也不能進行交流,審閱候選人的材料後,獨立進行投票,「據說飯都給你送上來的"。

與往年相比,院士之間特別是院士與候選人之間的接觸、交流,大大減少了。往年的院士評選,在學部環節就會議不斷,至少有專業組討論、學部全體會議、第二輪候選人自我介紹回答問題等環節,且規定院士必須全程參與才能投票,在這些會議上院士們公開交流較多。

但今年,公開的討論交流相當於消失了。候選人自我介紹、回答問題的環節也被取消,外部同行專家評審和院士投票,均以看電子材料為主。「現場答辯介紹環節也取消了,理論上你看材料就可以了。"

院士在投票時均需要獨自評審、獨立投票,有效減少了選舉期間「說情打招呼「的情況。

增加院士結束機制,保證隊伍純結性

作為學術頭銜的院士,因為背後巨大的利益尋租空間,正逐漸演化成集多方、多種利益於一體的「龐然大物」。

有些院士,利用「院士」頭銜過度參與商業活動,不合理月台、撐門面等現象時有發生;有的院士在兩個單位或多個單位受聘取酬,飽受社會詬病的「跑院士」現象屢禁不止;有些計畫的經費申請,院士頭銜成了一張綠色的「通行證」……

與此同時,個別地方和單位以擁有院士多寡來標榜「科研政績」,為挖院士,既獎勵票子又贈送房子,儼然變成了一種惡性競爭。

「院士結束機制」改革,旨在摘掉院士「終身制」及其附在頭銜上的利益與光環,讓院士稱號真正回歸純粹的榮譽性和學術性。

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分別於2014年、2016年在各自的章程條例裏,白紙黑字地標明了「院士結束機制」的有關內容。

圖|【中國科學院章程】中,增加了關於院士結束機制的表述。

「維護院士稱號的純潔性」是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近些年來反復提及的一句話,這需要每一位院士愛惜著自己的羽毛。

是學術上的造詣成就了「院士」,而不是這一個院士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