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瑤山古寨景區。新華社發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涉民族宣傳的傳播方式,豐富傳播內容,拓寬傳播渠道,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講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各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可靠保障,講清楚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認同度和凝聚力的命運共同體,講清楚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所具有的明顯優越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撐、情感寄托和價值認同的總和。當前,資訊科技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的交往方式,思想文化的交流場景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如何適應數位化、智慧化的全新傳播環境,挖掘和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和魅力,以融合傳播強化思想認同,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議題。
1.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自古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具有包容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共通性的核心組成部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於進一步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文化基礎。在當前的媒體融合發展行程中,應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新方法、新手段,將天下為公、民為邦本、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達好、闡釋好,將其轉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文化底座,為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供強大支撐。
以共性文化符號鞏固中華民族集體記憶。共性文化符號是中華文化認同的紐帶,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生成和存續的載體。推廣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充分利用中國歷史文化中象征共同體意識的符號,如地理空間中的長城、長江、黃河,歷史名人中的孔子、孟子、莊子,傳統節日中的春節、清明、中秋等。透過深挖這些符號的內涵價值和意義表征,深刻闡釋中華文化的歷史邏輯和文化脈絡,深化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
發揮融合傳播優勢,推動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互聯網提供了豐富多元的交流場景,要善於運用融合傳播手段,在內容上深耕細作,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各民族的價值引導與文化涵化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傳播、表現各民族的文化魅力,更要將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納入中華民族文化的話語體系,不斷拉近不同民族群眾的心理距離,在「民心相通」的基礎上助力各民族群體實作思想認同、文化認同、身份認同。
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各民族青少年的影響力。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者。要順應融合趨勢、創新傳播手段,用「Z世代」喜聞樂見的融合傳播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呈現中華民族在思想觀念、精神旨趣、生活方式上的活躍景象,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植入青少年的心靈深處,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激發青少年群體對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心理認同。
2.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
紅色文化承載著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奮鬥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其中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紮根邊疆、甘於奉獻」的胡楊精神以及「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等,都是對各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的生動闡釋。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全域高度認識傳播紅色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就要思考如何用好紅色資源,使其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力量和生動載體,融合傳播的手段、路徑、方法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強化中華民族共同認知。紅色文化不僅承接過去,也啟迪當下、昭示未來,是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基礎。在互聯網時代,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要轉換敘事邏輯,註重從「小切口」引入,用故事化手法、細節化敘事,講好具體而生動的紅色故事,潤物無聲地強化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認知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堅定信仰。
豐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主體。置身網路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發揮網路傳播的特性和優勢,讓更多傳播主體積極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文化,對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在融合傳播實踐中,要用好社交媒體等個人化傳播平台,鼓勵社會各界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的講述者。如,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百集視訊微黨課【紅色文物青年說】上線,中國傳媒大學聯合全國百所高校,以高校大學生為主體,講述了「川藏公路」等一系列共繪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的紅色故事,成為創新紅色文化傳播的生動實踐,探索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發展的新路徑。
拓展紅色傳播場景,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由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集體歷史記憶,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文化動力。應充分運用視聽新媒體等傳播手段,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在此基礎上打造網路「雲展廳」,將紅色故事匯聚雲端,將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更多傳播場景,實作入眼入腦入心。
3.展現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成果,凝聚共同奮鬥的磅礴偉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作為地域廣闊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地區的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總體行程的重要組成部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推動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穩定有序、各民族優秀文化充分綻放,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應有之義。同時,民族地區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有助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行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充分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成果,尤其是將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圖景有效納入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空間。當前,數位傳播技術帶來傳播渠道、敘事邏輯、話語體系、交往方式的深度變革,為更好地展現各民族地區的發展成果和文化精髓提供了新的契機。
用精品力作全面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圖景納入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空間,其根本目的在於實作中華民族精神、理念、文化的共享。在融合傳播實踐中,要透過講述民族地區發展、人民生活變化和國家社會進步,將以人為本、美好生活、民族團結等價值理念融入精品力作,全面深入地呈現中國式現代化與民族地區發展、人民福祉增進之間的內在關聯,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運用視聽傳播元素,跨越民族語言文字障礙。隨著數位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興起,視聽傳播正在成為更加主流的表達手段。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中,視聽作品具有形象生動、細節豐富、感染力強等優勢。透過視聽傳播作品反映民族地區的發展變化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成就,有助於跨越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文字障礙,在各民族地區廣泛傳播,引發各族人民的共鳴、共情。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中華文明走向世界。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組成部份,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體現。應當運用融合傳播手段創作出更多以民族發展為主題的國際傳播作品,更好地講述中國大地「56個民族一家親」的生動故事,更加深入地發掘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在民族工作方面的歷史意義與世界貢獻,從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提升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推動中華文明走向世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在新時代民族工作實踐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融合傳播優勢,用新理念、新方法傳播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紅色基因、展示好中國式現代化成果,用新技術、新作品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喚起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紅色記憶、時代記憶,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文化基礎、情感基礎。
(作者:高曉虹、崔林、趙希婧,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分別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教授,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