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盧比安納1月5日電 在斯洛維尼亞,有這樣一位華人女性,以自己的筆和對文化藝術的理解,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跨越國界、連通人心。
王惠琴,生於江蘇南通,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上世紀80年代移居南斯拉夫,90年代末成為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大學美術學院教授。2005年,斯洛維尼亞媒體評選她為文化名人。2015年,盧比安納市長授予她榮譽市民稱號,以表彰她長期積極致力於透過藝術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
2023年4月4日,王惠琴的小奧瑪主題展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比安納舉行。新華社發(澤利科·斯特凡尼奇攝)演繹百年前環球之旅
近日,根據王惠琴中斯雙語兒童繪本【小奧瑪環遊世界】制作的動畫短片在斯洛維尼亞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短片獎」。
作為歐洲首批環遊世界的女性,斯洛維尼亞作家奧瑪·卡林1919年至1927年間依靠沿途寫作所得稿費,遊歷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亞洲多國以及太平洋島嶼。其中,中國是奧瑪全球旅行計劃的重要目的地。1923年至1924年間,她的足跡涉及東北、北京、上海等地,這些中國經歷成就了她後來多部短篇小說。
奧瑪或許沒有想到,自己的環球之旅在一百年後由另一位女性透過文字、繪畫和影像生動演繹,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
談起兩人的「世紀邂逅」,王惠琴說:「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她,讓孩子們了解她尤為重要……人們應該更多地了解其他國家及其文化,只有相互了解,才能相互尊重,避免戰爭。」
如今,繪本【小奧瑪環遊世界】中的20余幅畫作正在斯洛維尼亞國內巡回展出,受到各界關註和歡迎。
「我以奧瑪的經歷創作了書、畫作和電影,因為我欽佩她,她的勇敢和堅強,都是我們今天需要的品質。」王惠琴說。
2023年4月4日,王惠琴的小奧瑪主題展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比安納舉行。圖為王惠琴所著中斯雙語兒童繪本【小奧瑪環遊世界】。新華社發(澤利科·斯特凡尼奇攝)再現斯版「馬可波羅」
「誰曾想到,300多年前,斯洛維尼亞也有馬可波羅一樣的人物?」王惠琴口中的這位「馬可波羅」,是斯洛維尼亞天文學家斐迪南·奧古斯丁·哈雷施泰恩,他在中國有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劉松齡。
劉松齡1739年抵達北京,後擔任欽天監監正,在中國生活30余年,去世後被安葬在北京。他在任期間,監制了璣衡撫辰儀等多個大型天文觀測儀器。
2003年,時值劉松齡誕辰300周年,王惠琴受邀用中國書法為他在斯洛維尼亞的故居題字,這才知道這位天文學家的故事及其與中國的淵源,由此產生透過藝術創作來傳播這些故事的願望。
為了創作一幅劉松齡畫像,王惠琴查閱了大量史料。2007年,出自她手的劉松齡肖像被斯洛維尼亞政府選中,以現代技法制成國禮,由時任斯洛維尼亞總理亞內茲·揚沙存取中國時贈送中方。
此後,王惠琴將劉松齡的故事創作成中斯雙語繪本【紫禁城裏的斯洛維尼亞人劉松齡】,向中國和斯洛維尼亞兩國讀者介紹這位傳奇人士的一生。
「我生活在兩種文化中,創作這樣的繪畫和書籍對我來說是一項偉大的任務……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因為我做了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王惠琴說。
2023年4月26日,「劉松齡與璣衡撫辰儀文獻展覽」在斯洛維尼亞共和國檔案館開幕。新華社發(澤利科·斯特凡尼奇攝)絲路啟發藝術新生
2008年至2009年,王惠琴關於劉松齡的研究課題被歐洲聯盟教育文化基金會立為多國文化交流計畫。2010年,王惠琴以多媒體形式將中國皮影和當代芭蕾舞相結合,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上演舞台劇【劉松齡傳奇一生】。此後,她又圍繞這一人物創作英文書籍、版畫並制作網頁,還設計了郵票、電話卡等周邊產品。
正是對劉松齡的個案研究,讓王惠琴找到了東西方文化對話的契合點——絲綢之路。繼【紫禁城裏的斯洛維尼亞人劉松齡】之後,她又創作了中斯雙語繪本【紫禁城裏的畫家郎世寧】【我是馬可波羅】。這三部作品成為她的「絲路雙語三部曲」。
在王惠琴看來,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對外交流融合的有力體現,給予她充沛的創作源泉。「當我找到‘絲綢之路’這個題材時,我的創作獲得了新生。」
以藝術為載體,做中斯文化交流的架橋人,增進人民友誼,促進民心相通。王惠琴,一直在路上。(記者:周玥;編輯:蔣國鵬、劉曦、胡若愚、王鑫方、魯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