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馬叠爾賓館:「爾濱」的百年「摩登」傳奇

2024-01-26新聞

新華社北京1月26日電 1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客戶端發表題為【馬叠爾賓館:「爾濱」的百年「摩登」傳奇】的報道。

這個冬天,「爾濱」火出了圈。作為「爾濱」「必打卡」的熱門景點之一,無論白日,還是黑夜,馬叠爾賓館內外都是人潮湧動。

雪花飄飄灑灑,異域風情濃郁的哈爾濱中央大街上,中外遊客摩肩接踵,仿佛漫步在如夢如幻的童話世界裏。落日余暉熏染了哈爾濱中央大街89號馬叠爾賓館棕綠色的穹頂和多姿多彩的女兒墻,在飛舞的白雪襯托下,散發著自由與浪漫的氣息。

馬叠爾賓館外景(白天)。組圖均由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朱悅 攝馬叠爾賓館引領「摩登」

「馬叠爾」原意是摩登、時髦。馬叠爾賓館創始人是一位叫約瑟夫·亞力山德羅維奇·卡斯普的猶太人,中東鐵路護路軍退伍騎兵。卡斯普靠經營鐘表、藝術品挖掘到第一桶金,當時他敏銳預判到哈爾濱現代城市服務業存在巨大市場發展空間,並迅速把握住這個歷史機遇。他開始有針對性地多方聯絡合夥人,籌集資金,開始建立集住宿、餐飲、影視、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現代服務業大型綜合體。

1914年馬叠爾賓館正式投入使用,當時的媒體對馬叠爾開業慶典做了報道:「一座巨大的三層建築落成典禮隆重舉行,該建築內有酒店、餐廳、咖啡館和一個名為‘馬叠爾’的影院。大樓位於埠頭區最好的街道……」

當時有評價說:「馬叠爾不是哈爾濱的第一家西式酒店,甚至不是哈爾濱的第一家電影院,但它成為年輕城市中最大、最豪華的酒店,並將此地位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馬叠爾賓館開業後,很多人回憶說,它的舒適程度和服務水平可與世界上最好的酒店相媲美。之後卡斯普又買下賓館南側相鄰的第678號地塊和東鄰的第651、652號地塊,於1921年至1923年完成南樓擴建,1923年10月10日舉辦了擴建慶典。

1931年,卡斯普又擴建了後樓,啟動了劇場的大規模投資改造,將劇場的750個座位增加到1200個座位。當時的一家報紙這樣描述:「如果哪個人有幸去過遠東地區的一些其他城市,他就會知道,裝飾如此舒適豪華的劇院在整個遠東地區也不曾有過。」

1934年馬叠爾賓館進行了另一輪翻新。從初建到後期的改擴建,馬叠爾賓館始終保持了復雜的建築平面。一層平面正中是主入口及入口前廳、會客廳,以此為中心組織其他空間。會客廳北側透過一個過廳與餐廳相連,餐廳又與一個100多平方米的舞廳相通,再往北則是狹長的冷飲廳。劇場近200平方米;建築的南翼為大的南餐廳,沿西八道街一翼為幾個小餐廳及其他輔助用房;建築二三層則以客房為主……

建築藝術很「摩登」

馬叠爾賓館是磚砌的建築,建築立面上方的女兒墻造型舒展,輪廓清晰;窗子呈弧形,裝飾典雅,每處細節都充滿「新藝術」風格。1997年,它被列入哈爾濱市保護建築名單,並被歸入中央大街歷史街區的建築群之列;同時,被認定為城市建築藝術古跡。

女兒墻占據馬叠爾建築四個立面的頂端,呈「雞冠」狀,其圓形、矩形、橢圓形連線起來,形成多種裝飾造型。

建築立面透過窗、陽台、女兒墻及穹頂等元素體現出較強的「新藝術」特征。立面上窗的造型非常豐富,每一層窗的形式均不相同,有半圓額窗、圓弧額窗、圓額方角矩形窗以及圓窗等不同形式,又有單窗、雙窗及三聯窗之不同組合方式。

陽台也是馬叠爾賓館的一大特色。馬叠爾陽台建築華美大氣,上部玲瓏,底部敦厚。正面陽台以磚砌欄板及圓柱為基礎特征,飾以連續圓柱狀飾物,樸素而敦厚。三層陽台呈削角多邊形,圓環狀裝飾。每個窗戶下端都有三塊長方體下陷的圖案所托起,立面外形錯落有致。

在馬叠爾主樓右側,有一座依附主樓的單層歐式建築,原名叫「涼亭子」,即現在的馬叠爾冷飲廳。這座建築在靠近中央大街門臉頂端處鑲有一頂鐵藝造型的花欄,橫豎彎曲造型獨特,木雕金邊立面。室內為水磨石地面,屋頂有玻璃鑲嵌,據說原來可以放水養魚,遊人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欣賞。

走進建築內部,法國路易十四時期的貴族氣派撲面而來。室內墻壁或飾以優雅的壁畫,或以整面鏡子貼面,柱端飾有精美的雕刻;黃銅的樓梯欄桿,充滿柔媚的線條,再加上熠熠生輝的枝狀吊燈,大理石飾面以及精致的飾線,透出典雅的氣質。

客房的設計也優雅舒適,精美的雕刻櫥櫃、豐富的墻面線腳、清新的色調以及優美的鏡飾、燈飾……當時一家報紙撰文:「馬叠爾建成之後,當你走上熟悉的哈爾濱大街,竟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已來到另外一個比哈爾濱更富裕、設施更完備的城市。」

老字號煥發新「摩登」

如今,一批批中外遊客走進馬叠爾賓館。這裏一張張「新政協籌備活動」的宣傳展板、一件件馬叠爾賓館建店之初曾經使用過的老物件、一個個標註著民主人士曾下榻該房間的銅色銘牌和「語音講解」,都令人沈浸在這段歷史的訴說中。

「我們以馬叠爾賓館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為基礎,深挖文化資源,打造特色的‘博物館式賓館’。」馬叠爾集團行銷總監劉富彬介紹,馬叠爾賓館被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老字號」等多項榮譽。

除了旅遊的爆火,旅遊背後的文化內涵挖掘也不缺席。近日,黑龍江大學的師生們誌願在馬叠爾賓館內外進行冰雪文化、紅色文化、城市文化等講解,「願更多遊客能夠聽到我們的講解,希望大家了解哈爾濱、喜歡哈爾濱,再來哈爾濱」。

哈爾濱馬叠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馬叠爾賓館基礎上,歷經三次重組,於1997年成立國有股份制企業,現主營業務涵蓋賓館住宿、中西餐飲、食品制售、文化旅遊等。

如今,馬叠爾冷飲廳、西餐廳、中餐廳、精釀啤酒屋等餐飲場所成為中央大街的打卡地。馬叠爾冰棍更是憑借其「甜而不膩,冰中帶香」的獨特口感,成為中央大街上的「網紅」產品。遊客站在寒風中,縮著脖、跺著腳,排著數米長隊,終於買到了屬於自己的「網紅冰棍」,馬上一手舉起馬叠爾冰棍,一手拿著手機,對焦、按下快門……是中央大街冬季的獨特風景線。「從1969年至2023年,馬叠爾冰棍累計銷量高達1.4億支,累計冰棍總長度已超過萬裏長城。」馬叠爾集團品宣主管章金瑩說。

美團數據顯示,2023年12月,「馬叠爾賓館」的搜尋量同比增長160%,大眾點評上的評價筆記數增長近800%。「馬叠爾冰棍」「馬叠爾西餐廳」「馬叠爾麵包」「馬叠爾糖葫蘆」均為關聯的熱搜詞組。以「馬叠爾西餐廳」為例,作為當地知名的老字號,搜尋量同比增長450%。「馬叠爾洗浴」搜尋量同比增長480%。

這個冬天,馬叠爾賓館還推出包括姜糖熱飲、免費熱水、急救藥箱、免費加熱麵包、便民驛站等諸多暖心服務。

馬叠爾賓館的「陽台音樂」也是音樂之城的「摩登」一角。潔白雪花輕盈飛舞,霓虹閃爍,音樂陽台上飄來悠揚的樂曲,熙熙攘攘的遊客驀然駐足,欣賞各國藝術家的精彩演奏。「漫天雪花伴著琴聲,感覺太唯美、太時尚了!」遊客或拿起手機拍照,或伴著旋律熱情搖擺,享受夜幕下的哈爾濱式「摩登」。

馬叠爾陽台音樂始於2008年,是公益性音樂表演,每年邀請來自多國的藝術家參與演出。

「穿越百年時空,這個充滿異國情調的‘老字號’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與發展,愈發閃耀著‘摩登’的別樣魅力。」哈爾濱馬叠爾文化旅遊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孔慶濱說,馬叠爾將傳承和弘揚自身蘊含的豐富紅色文化,在新征程上創新發展,銳意進取,不斷煥發新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