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核心精髓是:
要麽遠離幻想,要麽遠離交易。一個交易者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吃了很多虧,而是因為他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嘗試從十年後看今天,審慎地衡量自己當前的交易行為是否足夠理性。
交易員做交易的核心思路是:
制定科學交易策略是基本前提。策略就是為了保證任何一個結果,都在自己的計劃之中。任何一筆交易,如果自己不清楚結果虧會虧多少賺能賺多少,那麽絕對不應該輕舉妄動。
應該遵循的根本原則是:
一切交易行為,都應該清醒地圍繞著創造更美好的人生而展開,永遠不要迷失在行情波動裏。
這個問題指向一個面,而不是一個具體的點。什麽問題是指向一個面的問題呢?這裏舉幾個例子:
經營好婚姻的核心精髓是什麽?成為學霸的核心精髓是什麽?致富的核心精髓是什麽?保持青春的核心精髓是什麽?……
如果進一步具體化,這個問題又可以分為若幹個層面。例如:
市場層面的基本規律
心態層面的基本規律
策略層面的基本規律
市場層面的基本規律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投機賽局的「道」,是人之道,市場奉行「損不足而補有余」,正如【聖經】所講:「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這便是著名的「馬太效應」。
越是處於弱勢的交易者、越是迫切需要賺到錢的交易者,市場越是不讓他賺到錢,而且連他原有的也要奪走。越是處於強勢的交易者、越是不迫切需要錢的交易者,市場越是讓他賺到更多的錢,叫他有余。機會和資源,向強者靠攏,向弱者遠離,這就是市場的基本特性。
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無論在個人層面,還是企業層面,乃至國家層面,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
心態層面的基本規律
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做好交易的必要條件,也許多數交易者都認同這個觀點,然而這個觀點卻是一個顛倒的觀點。將這句話反過來讀才更加符合事實,應該說做好交易是保持良好交易心態的必要條件。
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心態問題,只是或多或少的區別而已。把事情做好了心態問題相對就少一些,把事情搞得很糟糕心態問題自然就會多起來。
盡管很多人都思考過心態方面的問題,值得慶幸的是,多數交易者註定耗盡整個交易生涯也不會找到有效解決心態問題的辦法。為什麽這麽說呢?這裏分為兩個方面聊聊。
第一、 雖然國內金融市場歷經了三十年的發展,但是中國的散戶交易者群體仍然處於理性程度較低的階段。關於這一點,從已開發國家散戶與機構比例的變化規律中就能找到證據。一般來說,散戶占比過高的市場,非理性交易者的占比相對也較高。交易者群體意識形態的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國內的散戶群體仍然處於理性程度較低的階段。這個階段還將持續三十年,又或許是五十年。
換句話說,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市場上的韭菜供應量依然充沛,投機市場的紅利依然巨大,作為一個理性的交易者,取得成功仍然是一件相對簡單的事情。因為韭菜存量充足,加上一個理性的腦袋,這構成了收割韭菜的必要條件。需要註意的是,必要條件並不等於充分條件,關於收割韭菜的充分條件,在後面的策略布局的案例中會具體聊到。
第二、
認知陷阱是難以打破的。很多交易者認為只要改變糟糕的交易心態就能改變糟糕的交易狀況。事實上,這是一種顛倒的認知。並非不良的心態導致了糟糕的交易結果,而是糟糕的交易結果引發了不良的交易心態。這一點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顛倒。
心態問題屬於結果的範疇。我們只糾結於眼前的結果,卻從來沒有打算認真地找原因。如果將糟糕的心態比喻為疾病,一個人生病了,於是他不斷地想,我不能有病,我不能有病……
顯然,這不是一種科學的治療方法。然而,我們往往會犯同樣的錯誤,潛意識裏不斷強調要保持好的交易心態,要保持好的交易心態……眾生顛倒是人性,不顛倒的不叫做眾生。
是因為自己沒有把事情做好,所以才產生了心態問題,如果把事情做好了,自然也就沒有什麽糟糕的心態問題了。把事情搞得很糟糕當然糟糕的心態問題也會跟著來。人性決定了多數人的認知是顛倒的,這必須成為一個客觀事實,否則既不符合人性的規律,也不符合自然的規律。因此可知,多數交易者註定找不到解決心態問題的有效方法。
策略層面的基本規律
從長期來看,專業的交易機構在賺錢。從整體上看,以二十萬億的體量每年平均盈利5%來計算,那麽專業機構在市場上每年賺到的錢至少也是一萬億。當然,我們不能說這些機構賺的錢全部都是投機散戶虧的錢,因為服務實體產業是金融市場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且二級市場也只是其中的一環。
機構賺的錢,我們可以理解為有一部份是投資賺的錢。但是二級市場中散戶的數量是保證市場活躍的基本條件之一,散戶少的市場很多機構往往不感興趣,因為韭菜少。所以說,專業機構賺的錢,有相當一部份就是投機散戶虧的錢。
由此得出了一個結論,倘若做交易不是往專業策略這條路走,結果兇多吉少。如果清晰了一點,那麽交易路上可以節省90%以上的精力,因為沒必要再去走一條錯誤的路了。
那麽什麽是專業策略?這個問題展開就比十匹布還要長了。有興趣可以讀讀這些入門的交易策略文章:
真的比十匹布還要長,所以不一一貼上來了。
如果這個問題繼續深入分析下去,那麽又會涉及到更多不同層面的內容。比如:
我們是如何定義交易這件事情的呢?
交易的路應該分為幾步走呢?
……
我們是如何定義交易這件事情的呢?
只要參與投機交易,交易者和市場之間就建立起了賽局關系,而且整個交易生涯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對局。在這場對局中,有人草草倒戈,有人笑到最後。
飯局、酒局、牌局、賭局、人生有時候迷迷糊糊就陷入局中局。其實交易也是一個局,不要輕易入局是明智的選擇。倘若非入局不可,那麽在入局之前先明確這個局的性質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清醒地進行自己的策略布局。
那我們是如何看待交易這個局的呢?關於這個問題,也許每個交易者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認為交易就是賭博,有人認為交易是打工,也有人認為交易是生意,還有人認為交易是事業,又或者兼而有之。
顯然,賭博和打工是不同的,打工和做生意是不同的,做生意和經營事業也有所不同。倘若我們將交易定性為賭博,那麽貿然參與賭博是沒有意義的,而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賭徒,這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當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交易就是賭博的時候,才能理性地選擇自己的策略和模型。顯然,賭博就要運用投機的策略和模型,錯誤地將投資模型運用在賭博上既行不通也不明智。
同理,如果認為交易是打工,那麽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打工者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認為交易是生意,那麽如何成為成功的生意人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認為交易是事業,那麽如何經營好自己的事業是至關重要的。
………… 此處省略十匹布………………
交易的路應該分為幾步走呢?
接下來我們將透過兩個案例,深入聊聊策略的布局與資源效率的關系。其中第一個案例來自一位把交易當作事業經營的交易者,第二個案例是把交易當作賭博和事業以及打工兼而有之的交易者。
▓ 例一、老M的交易之路。
這位朋友是做化工貿易生意的,我在這裏稱他老M。他的方法對我們制定合理的策略布局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同時透過他的交易案例我們也能找到很多典型交易問題的答案。
寫了十幾年日記,從過千篇筆記中將老M的數據整理出來並不容易,不過在這裏還是盡量將事情的前因後果梳理得清晰一些。
2008年我做交易慘敗。曾經以為就要進入人生的高潮,然而跌入谷底卻是一瞬間的事情。失魂落魄的我在華南塑膠城認識了老M,雖然認識時間不長,但他很大方的借了錢給我。要不然我當時連擺地攤都沒有錢進貨。
我擺地攤一段時間之後,重操舊業的想法愈發強烈。不過並沒有打算馬上再入局,因為我想給自己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也給家裏一個交代,所以計劃從零開始往最專業的策略方向走。為了這個事情,當時下狠手購買了一台運算力強大的工作站(那時幾萬塊錢的聯想工作站對我而言可是一筆大錢)。
當然,在我的慫恿之下,老M也投了一半的錢。後來他也逐漸迷上了專業策略研究。而在接下來的那兩年多時間裏,老M在策略研究方面的態度,比我見過的絕大多數交易者都更加精進。他篤定地認為,在他的年紀裏,如果能力條件不具備就絕不貿然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當時他身邊也有很多同行在玩期貨(其實多數是打著期現結合的幌子做投機),其間也有不少人來找他開戶。就是身處這樣的環境,而且老M手上是有資金的,可是他能在兩年多時間裏連開戶的念頭都沒有。從這些事情上,我就覺得老M註定是一個成功的人。
2011年情人節過後老M正式入局了。他投入200萬資金開始了他的投機交易生涯。年底的時候,他的交易策略綜合盈利就達到了32%(跑的是多策略組合)。
當時除了我們還在共同研究策略之外,其實我沒有以任何形式參與他的交易活動。他認為如果自己做投機交易還有問題需要和別人共同討論,那麽就說明了自己根本不適合幹這一行。
那時塑膠貿易的生意還是比較好做的,有量也有利潤,所以老M增加了100萬本金。加上之前的200萬本金以及盈利的60多萬,他的交易帳戶裏也只是360多萬。除此之外,老M至今都沒有在投機交易上再投入任何本金了。
到了2012年底的時候,他的交易帳戶接近了450萬。那一年他做出了24%的綜合盈利率。 或許是運氣比較好,或者是行情比較配合,2013年他的策略跑出了63%的成績,而他的交易帳戶也變成了700多萬。2014年的時候,據他所說,塑膠貿易的生意沒有之前那麽好賺錢了,不過那一年他在投機交易方面還是取得了46%的盈利率。
轉眼就到了2015年,從他同行口中我也感覺到貿易生意的利潤大不如早前幾年了,然而那一年老M在投機交易方面仍然維持著38%的高盈利率,他的帳戶也超過了1400萬。
關於老M的交易情況,2016年9月13號是我的日誌裏有記錄的最後一篇了,當時他的交易帳戶是1842萬。
如今老M已經不做塑膠貿易生意了。後來的大致情況,據他所說除了2018年虧損9%之外,目前在投機交易方面的盈利超過了4000萬。
十年的光陰,不長也不短,有時候回頭看看仿佛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雖然老M的這段交易歷程說不上傳奇,在整個過程中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時刻,旁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交易,但是從他的這段交易歷程卻可以總結到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第一、優秀的人從一開始就優秀了。
優秀的人並不是後來才變優秀的,雖然後來旁人才發現他們真的很優秀。關於這一點,自從有了「交易真經」這個圈子之後,後來我也從所有優秀交易者身上一再驗證過。其實失敗的人從一開始就失敗了,只是我們後知後覺,所以在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察覺到自己的顛倒行為。
第二、有人以事業之名行投機之實,有人以投機之名行事業之實。
那幾年生意好做的時候,老M和他的同行一年賺幾十萬或者上百萬甚至數百萬是很正常的情況,而且那個時候也有很多他的同行每年都拿一百幾十萬玩期貨,受環境的影響甚至保安都開戶做交易了。
然而,直到後來生意不太好做了,才發現很多人在裸泳。那個圈子裏沒有幾個人做交易最後是賺到錢的,甚至有人連自己的生意也被投機交易拖垮了。還有那麽一段時間,大家聚會的時候喜歡談論交易技術和分析行情走勢,什麽期現結合、什麽套保套利之類的話題,仿佛個個都變成了交易專家。時不時也能聽到有人一個月翻倍的事情。
可是老M對這些事情卻毫不關心,實際上他也從來都沒有一年是能夠實作盈利翻倍的,甚至有些年份是虧損的。老M的水平恐怕入不了很多「高明交易者」的法眼,但是不知道為什麽,老M成為了人生的贏家,而很多「高明的交易者」後來輸掉了整個交易生涯。
▓ 例二、策略布局與資源效率
現在說的這位朋友其實是我,主要是想結合自身的一些經歷來聊一聊策略布局與資源效率方面的話題。我的觀點是,復利對普通交易者沒有任何意義。
開始聊我的那些悲催經歷之前先來探討一個問題。巴菲特也好,索羅斯也好,西蒙斯也好……幾乎沒有一個交易大師把自己叱詫風雲的「戰法」傳授給自己的子孫。為什麽呢?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嗎?將這個問題悟透,我們的交易一定不會太糟糕的。
其實簡單地模仿別人的交易策略是行不通的。雖然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不過我們往往選擇視而不見。陷在這種認知陷阱裏的交易者,註定不斷吃虧,而且經常上當受騙,在錯誤的方向上枉費掉整個交易生涯。
經常有朋友問到我交策略面的一些問題,但是我很難回答,這也難免造了成一些誤會。其實並非不願意回答,而是大家玩的不是同一款遊戲,如果只把交易局限在技術的層面上,很多交易問題都是講不清楚的。只有在了解了一個交易者的整個交易認知的建立過程的基礎上,我們才能讀懂他的交易策略。
如果對每一位問交易技術的朋友,都跟他講一遍我的交易的認知是很不現實的事情。所以接下來的內容,我盡可能清晰地將自己的交易認知建立的過程梳理一遍。這個過程可以歸納為五次關鍵性的認知轉變,我會結合各個階段的實際環境,盡量將關鍵線索描述得清晰一些。讀了這些內容,自然也就理解了我的交易策略核心思想。
…………此處省略二十幾匹布……………………
剩下的百十匹布,等有追更再發貨。
此時此刻,摸了摸那毛都快掉光的腦袋,我默默拿起了魔鏡。還是那個熟悉的聲音:主人,你是世界上最帥的男人。一聽這話老子就來火了,反手把它摔得稀巴爛。試問,哪一位點贊得讀者不比我帥啊?
……………………………
20211218更新五匹布
「交易系統」之所以稱為系統,是因為賽局策略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而孤立的策略問題如果不放在全域的維度上定性,那麽我們難以得出科學的結論,所以本回答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科學交易系統方面的內容,可以閱讀下面的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