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曉平(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為我們深刻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推進主題教育提質增效,進而科學認識、準確把握、正確解決新時代新征程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了根本遵循。
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馬克思主義不但致力於用科學「解釋世界」,更致力於積極「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在創立之初,就把問題意識作為其理論特質和思維向度,並將問題導向貫穿於理論創新發展的全過程。馬克思曾深刻指出:「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1848年,席卷歐洲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馬克思積極投入並指導這場革命鬥爭。革命失敗後,馬克思深刻總結革命教訓,透過系統研究政治經濟學,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規律。晚年的馬克思依然密切關註世界發展的新趨勢和工人運動的新情況,努力從更宏大的視野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問題,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為人類指明了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途徑,為人民指明了實作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並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引導的結果,同時也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解決時代重大問題的實踐過程。1921年前後,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先進分子,正是因為抓住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才在眾多社會思潮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繼而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此後,中國共產黨人無論是幹革命、搞建設,還是抓改革,奔復興,一切奮鬥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在創立之初也是透過聚焦中國革命問題而展開的。早在1925年,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的開篇就發問:「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在解放戰爭取得全國勝利前夕,毛澤東充分預見到在全國執政面臨的新挑戰,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向全黨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改革開放以後,面對國內和國際在20世紀最後20年的大變動,鄧小平同誌經歷了艱難戰鬥、進行了深刻反思,確立了堅持和開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問題,即「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鄧小平理論緊緊圍繞這一重大問題所進行的持續探索和不斷解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選擇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進入新時代,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與中國,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開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麽樣的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麽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十個明確」、到「十四個堅持」,再到「十三個方面成就」,對新時代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科學判斷以及科學回答。我們黨聚焦執政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把問題作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點,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上,把化解矛盾、破解難題作為開啟局面的突破口,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科學地回答了中國之問;始終以世界眼光關註人類前途命運,紮實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落地,為人類實作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以全球視野科學回答了世界之問;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永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科學地回答了人民之問;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新篇章,使強國復興具備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促使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入新的歷史行程,科學地回答了時代之問。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主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堅持問題導向為我們進一步明確新時代新征程歷史使命、解決重大理論實踐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堅持問題導向,離不開「問題」這個中心。目前,第二批主題教育正在紮實推進,只有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研究解決問題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更好地把科學理論轉化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增進民生福祉、防範化解風險的思路舉措,轉化為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的實際行動。
堅持問題導向,就要實實在在抓好理論學習,用好研究解決問題的 「總鑰匙」。理論學習深入徹底,解決問題才能自覺從容。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的過程就是理論學習向實踐運用轉化的過程,也是黨員幹部提高履職本領、增強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確回答了「四個之問」,既講了「是什麽」,「怎麽看」,又講了「怎麽辦」,「怎麽幹」;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為學正如撐上船,一篙不可放緩。」黨員幹部只有系統跟進學、帶著問題學、聯系實際學、深入徹底學,深學細悟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把握研究解決問題的「總鑰匙」。
堅持問題導向,就要實實在在抓好調查研究,練好研究解決問題的 「基本功」。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實實在在抓好調查研究,必須更加註重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更要把功夫下在研究解決問題上。要做到情況清、問題準、研究深、對策實,避免 「坐而論道」多、躬身研究少,杜絕收集情況多、深入分析少,力戒問題擺得多、對策給得少。既要總結「高樓大廈」的成功經驗,更要關註「背街小巷」的「人間煙火」。用好「深、實、細、準、效」五字訣,紮下身子練,實實在在練,才能練好調研「基本功」,確保問題真解決。
堅持問題導向,就要實實在在抓好檢視整改,把好研究解決問題的「關鍵點」。「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檢視是要發現問題、整改是要解決問題。抓好檢視整改「關鍵點」,必須動真碰硬、務求實效,精準找出問題,聯動推進整改,確保整改得到全面的貫徹落實。只有敢於刀刃向內直面問題,確保及時改、真心改、改到位、改徹底,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撒手,群眾不滿意不罷休,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解決突出問題帶來的清風正氣,才能贏得人民的「點頭」、「點贊」。
堅持問題導向,就要實實在在辦好民生實事,踩準研究解決問題的「落腳點」。「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答好群眾急難愁盼考題、辦好惠民利民實事,是研究解決問題的「落腳點」。實實在在辦好民生實事,就要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拒絕「花架子」工程、「假大空」政績;就要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事辦實、辦細、辦好,切實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真正用實幹推動發展、取信於民。
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關註並回答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也是繼續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內在要求。科學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就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提高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回答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找準真問題,讓問題得到真解決。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