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如何理解心理學教授王小華分享的「職場人設跟真實自我的關系與平衡」問題?

2024-01-25新聞

完全同意王小華教授的觀點,職場人設和真實的自己不能長時間割裂!

職場人設和自媒體打造IP的邏輯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可以美化人設,但不能虛構人設。

因為,虛構人設的代價是後期維護人設的高成本!

比如,你現實工作是個小主管,管理者10人團隊,在自媒體上你可以把自己包裝成一個精英團隊的負責人,向大家分享你的管理知識。

雖然,你只是個小主管,但在工作中也能積累團隊管理經驗,再加上你後天進修學習,真真假假兩相融合,你講的內容也能讓別人有一些獲得感,而且對你來說分享團隊管理經驗也沒有太難!。

但假若,你現實只是個底層打工人,卻在自媒體平台上把自己打造成白手起家的創業巫師,那後期維護人設的成本也就太高了。

雖然,創業富一代的人設看似比團隊領頭羊的人設更為吸粉,但越高端的人設,需要投入成本也就越大。

先從服化道來看,霸總是不可能在家裏隨便找個桌子就能拍視訊的,場景最起碼要是一個帶有落地窗的大辦公室,實木辦公桌,真皮轉椅,然後桌子上擺放著一水的高端電子裝置,外加價格不斐的西裝及配飾。而且時不時的,你還要秀一下自己的車子、手表來證明下自己實力以此來維持人設的真實性。這些道具,就算租,也得花不少錢。

其次,輸出內容的品質。不同 level 的創業者感悟是不同的,你不能用擺地攤的經驗去復用到開公司的邏輯中去。更何況你就是一個打工人,連擺地攤的成功經驗都沒有。

真正的幹貨內容的產出,是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你既要透過讀書,用一些高大上的名詞對你的內容進行包裝,還需要有具體的落地步驟,讓讀者明白你的內容不是假大空。如此,你的內容才能證明你人設的真實性。讀者才會透過你的內容和你本人建立信任,最終透過信任紐帶 ,給你付費。

所以,但凡做過自媒體的都會說,做你擅長的領域,後續才能支持你源源不斷的輸出。

反觀職場也是如此。

有許多初入體制內或者央國企的讀者咨詢我,說為了避免被欺負,被同事當成老實人、被領導當成老黃牛,要不要故意裝得自己「不好惹」,讓別人知難而退?

我說,盡量不要,如果你還想有所發展的話。

假使你真的來體制內上班就是為了養老,那你的這招或許有用;但若你還想進步,這一招只能阻斷你的晉升道路。

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勤奮、靠譜有原則的陽光青年。別人有求於你的時候,能幫的盡量幫,不能幫或者不想幫的就大膽拒絕,並說出理由!

這樣別人也會信服你,只要你有正當理由!

但假若你把自己營造成為了一個「冷酷的刺頭」人設,處處呲牙。這樣表面看起來雖然挺兇猛,但實際上是外強中幹,你自身根本沒有抗風險的能力。

如果有一天你掌握不好拒絕的「度」,那領導稍微一發怒,對你的反抗使用一些應對手段,你就會慌不擇路,整體擔心他會不會把你辭掉,隨即開啟精神內耗。

這樣的你,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真面目,進而被有經驗的領導反制!

立人設的一條原則: 在你真實性格的基礎上進行美化,但不要抽離。 基於自己的個性和能力,選最適合的,而不是選價值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