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如何看待小米於 12 月 28 日舉辦的小米汽車 SU7 技術釋出會?對此你有什麽想說的?

2023-12-28新聞

小米的影響力是真心NB,

連著幾天的知乎微博各種熱搜高位,

小米釋出汽車,基安一下子多了好多關於汽車的熱點討論,

就連懂球帝都專門發了小米汽車技術釋出會的報道,我看到評論區有人說,小米汽車SU7應該找CR7代言,S(I)U7……

關於小米SU7的配置和相關技術,知乎大V們已經分析了很多了,大家肯定也不是來看我「復述一遍」的,我覺得下面兩個話題,可能大家也會同樣感興趣,

小米SU7可能會是什麽價格?

釋出會上,包括這幾天,雷軍不止一次讓大家不要抱過低價格的預期。今天的釋出會也不止強調,即便小米是第一次做車,也要把產品力標準定位在保時捷Taycan 和特斯拉Model S 的級別,

為此,小米汽車設定了「至少做到100項全球第一/唯一」的目標,比如在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電機和電池技術上,小米透過提升電機內鋼強度,搭配雙向全油冷散熱技術,實作小米超級電機V8s 27000rpm的最高轉速,還有全球最高的98.11%電機峰值效率,99.85%的電控峰值效率,92.39kW/L 電控體積功率密度,以及全球唯一的電芯倒置CTB一體化電池,最高電壓871V,CLTC續航最長超過1000KM,

我也看到有小米的工程師 @工科男老王 很自信負責任地說,小米SU7的高壓電池熱失控安全防護水平胡低溫續航保持都是業內TOP1,他說歡迎大家自行測試驗證。

通常來說,能有這樣的措辭底氣,那這觀點的可信度確實接近100%,比如在先前驍龍8+手機陸續上市的時候,好幾家廠商都為了打消使用者對「火龍」的顧慮,公開表達了「歡迎自測驗證」的態度,事實也證明,驍龍8+正式結束了高通連續兩年的火龍問題。

而至於兩顆老黃的OrinX算力芯片,驍龍8295的內部互動裝置,9100噸大壓鑄機研發制造出來的一體化壓鑄,僅0.195的風阻系數,2000MPa高熱度熱成型鋼安全材料,鎧甲籠式鋼鋁混合車身設計,51000N`m/deg的整車扭轉剛度,僅33m的百公裏剎車距離,保時捷寶馬高端車型同款的米其林PS4ev輪胎和布雷博卡鉗,博世的EPB,ESP10.0,等等等等,內飾與內部空間我都不重復贅述了,總之,小米SU7 Max幾乎所有的內外配置都是絕對牢牢定位在C級高端轎跑,

釋出會上雷軍特別有一句話,101kWh的電,三元鋰,寧德時代,麒麟電池,這些加在一起就是十幾萬的成本,用這些配置的車子都在40萬以上。

所以,平心而論,小米SU7 Max要賣在25w以下,我覺得機率非常低,但我覺得上面雷軍的話也可以同時引發我們的另一層猜測,

小米SU7 Max的價格,會比那些同配置但賣40萬以上的車型更有競爭力。

在高端市場同時拿出水桶的產品力和相對更低的價格,常看小米釋出會的朋友,應該對此都有體會,我想這可能也是雷軍這次說的「小米SU7會貴的有道理」。

綜合來看,我覺得,小米SU7 Max還是會和之前大獲成功的小米12s Ultra、小米13 Ultra走類似的策略,它們定價不便宜,但一定比相近配置的機型賣的相對便宜,也會是同價位最水桶、最有競爭力的之一。其實這也完全可以理解,我前幾天說過,小米汽車未第一部車型定為高端,從企業戰略的角度來看再正常不過,不然一下子就把小米的品牌與價格區間給限制住了……這和10多年前小米作為創業企業,釋出第一台手機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

真正的關鍵,

還是看小米手機在高端價位段內能不能拿出更有競爭力的配置和質價比,

就像大獲成功的小米12s Ultra、小米13 Ultra一樣,

你說它便宜嗎?6000、7000的手機,肯定不能算便宜。

但是,同價位沒有產品的綜合產品力比它高,

所以它就是賣的相對最好的之一,也沒有正常人會糾結說小米的超大杯賣6000多了,大家都覺得值。

對於小米汽車SU7 Max,同樣的,能不能在同價位裏車型裏做到綜合產品力的」領跑「,才是真正的關鍵。

另外值得關註的是,這次還同步推出了一個小米SU7的標準版,在依然做到出色安全性、內飾,以及相同車身流水設計的基礎上,相比Max版本,在一些內在配置沒有特別極致,無疑能滿足更多的大眾消費者,比如從雙電機改為單馬達,電池是73.6度的磷酸鐵鋰電池,充電400V(CLTC 668公裏),無HUD,電吸門,升降尾翼等。其實標準版的最大馬力也有299匹,最高時速210km/h,百公裏剎車距離也控制在了35m,已經能滿足幾乎所有大眾消費者的需求,一定要說的話,可能主要就是少個雷射雷達,對自動駕駛相對會有影響,不過現階段可能大部份人還是自主駕駛、倒車為主,更何況就算開了自動駕駛,也沒法手離方向盤,交警不允許。

如此來看,小米SU7兩款型號的定位(後面可能還有個pro版),就是Max版秀技術肌肉,立高端品牌,標準版面向相對更大眾的價位段,走量。

至於小米SU7標準版的價格,我覺得會是一個比Max版本定價更大的懸念。小米這次先單開SU7系列的技術釋出會,一方面是單獨展示技術,提高新汽車品牌的高端形象與使用者信任感,另一方面,我覺得可能也是不適合直接釋出價格,畢竟「小米」二字與低廉價位段、下沈價效比的繫結依然比較深,很多人還是會用手機的眼光來看待汽車。小米SU7標準版,其實也算是行業裏偏中高端的配置,要說定在15w以下,我覺得基本沒可能,但我看到有些自媒體在說20-25w,我想SU7標準版的定價範圍可能已經略有端倪(更驚喜)。

不論是從小米的市場策略,還是雷軍個人的風格來說,我還是相信,小米SU7會給到一個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最終極的價格懸念,就看幾個月後的正式產品釋出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