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28日電 題:聚天下英才,謀盛世偉業——浙江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二十周年觀察
新華社記者鄔煥慶、商意盈、唐弢、李平
2003年12月29日,浙江省委召開了全省第一次人才工作會議,謀劃確定了人才強省的戰略。浙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20年來,歷屆浙江省委一張藍圖繪到底,視人才強省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長策與大謀,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全省人才增長超千萬,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浙江先行實踐註入澎湃動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
二十年,人才增長超千萬
吸引全球1641個計畫報名參賽,其中海外人才計畫占比37.3%;300多名海外科學家、博士學歷海外留學人員參與實地考察……11月,杭州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如期而至,這個高規格大會已經持續了15年。
浙江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
20年前,浙江召開第一次人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
20年來,從「加快建設人才強省」到「高水平建設人才強省」,再到明確把「人才強省、創新強省」作為首位戰略,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一步一個腳印,把人才強省戰略嵌進浙江高品質發展的基因。
從2005年起,浙江省市縣三級全部成立黨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並系統規範建立了市縣黨政領導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作為省對市縣黨政領導班子的單項考核。
「浙江很多領導幹部提起轄區內的高端人才都如數家珍,這個人才是學什麽的,人才所在企業現在處於什麽發展階段,都很清楚。」浙江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謝誌遠說,「人才報表」和「經濟報表」一樣,都是浙江各級領導班子毫不懈怠的重點工作。
在位於杭州錢塘區的醫藥港小鎮,嘉因生物創始人吳振華從「一人一包」,到建成1.2萬平方米、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基因治療研發和生產平台,只用了不到3年。
作為浙江省高層次人才的創業者代表,吳振華說,這得益於當地政府在人財物上的長周期支持。「當企業成果轉化受困時,政府第一時間幫助對接臨床資源,讓我們多條基因治療的產品線得以迅速推進乃至上市。」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截至2022年底,浙江人才總量達到1481.78萬人,比2003年增長4.4倍;每萬人口中人才資源數是2898人,比2003年增長了3.83倍。
人才優勢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發展優勢。2022年,浙江省GDP達7.77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8%。同時,戰略科技力量取得重大突破,國家實驗室體系實作零的突破並入軌執行,2個國家大科學裝置落地建設。
「一二三四」工作法形成人才「向心力」
20年來,浙江抓住人才工作的痛點、要點和關鍵點出實招、幹實事,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形成了「一二三四」工作法,以此「放活」「盤活」「啟用」「用活」人才。
「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是浙江建設人才生態最優省的重要保障——
浙江已連續多年把人才工作成效作為考核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的重要內容,並率先在全國探索開展人才工作述職評議,市縣鄉三級黨委書記全部向上級黨委常委會述職,進一步強化「一把手」的責任擔當。
杭州市錢塘區委書記金承濤說,每年他都要向市委常委會述職全區的人才工作。「台上一分鐘,台下一年功。要想述得好,關鍵要平時幹得好」。
「兩個人才市場」開放用好,浙江正展現「全球攬才」的非凡魄力——
由於歷史原因,缺少大院名校、大國重器一直是浙江的短板。為此,浙江緊盯國內和國際「兩個人才市場」,透過建設重大創新平台、制定行動計劃,引導高端人才和創新要素加速聚集。
2018年2月,西湖大學獲批設立,迄今吸引了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215位頂尖學術人才加盟,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等。「西湖大學為人才資源增量做著不懈努力,已經成為浙江乃至全國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平台。」校長施一公說。
「三個堅決」為人才發展打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和體制機制的障礙——
早在2003年,浙江就旗幟鮮明提出了「三個堅決」:堅決沖破一切影響人才發展的陳舊觀念,堅決沖破一切束縛人才發展的做法和框框,堅決沖破一切禁錮人才發展的體制障礙。
與原先科技成果所有權單純國有的思路不同,在浙江,科技成果以「先確權後轉化」「先評估後買斷」等多種方式,強化科研人員收益分配和激勵,體現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浙江大學明確符合相關規定後,科研人員即可以「主角」身份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合規合法,無須遮遮掩掩,更不用擔心踩著「紅線」。
「四大體系」構建「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生態——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企業是人才的蓄水池,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這句人才工作的座右銘大家耳熟能詳。
杭州博聯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智慧家居的海歸創辦企業。公司創始人劉宗孺說,當地政府借助市場化力量嚴格稽核,透過後「不占股、不分紅」給予了啟動資金,讓公司順利起步。「業內會把首輪投資稱為天使投資,在我看來,政府就是最美麗的天使。」劉宗孺說。
雪中送炭並致力最佳化人才發展生態,浙江從人才反映最集中的房子、車子、孩子、本子、票子等「五子」抓起,構建完善了人才發展金融支持體系、人才住房保障體系、學有優教的教育服務體系、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等四大體系,充分釋放浙江溫度。
讓事業激勵人才 讓人才成就事業
「面向未來,我們要進一步突出人才強省的工作導向,更好發揮人才對發展的牽引作用,拓寬人才流入的‘河口’,讓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創新力量充分湧流。」浙江省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說。
——堅持黨管人才,讓黨的幹部懂人才,寓管理於服務。「浙江這些年能形成千軍萬馬的人才發展局面,關鍵在於幹部懂人才,做到真關心人才、服務人才、成就人才。」謝誌遠說。
「人才是戰略資源,再怎麽重視都不為過。」麗水市縉雲縣委組織部部長閔柯說,在沒有修建好人才公寓時,當地直接將引進的高端人才安置在縣委常委樓裏居住。
——用「望遠鏡機制」評價人才,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規律。「充分信任、大膽放權、建立人才多元評價標準,是浙江支持人才發展的重要特點。」浙江省人才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麗君說,近年來,浙江連續出台多個檔,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差異化評價和長周期支持,賦予科技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選擇權。
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數學高等研究院的獨棟小樓宛如象牙塔裏的一顆明珠,勵建書院士、孫斌勇院士、阮勇斌院士、劉一峰教授先後加盟。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勵建書院士說:「自2017年年底成立以來,這裏就堅持打破一切‘帽子’、論文的桎梏,始終基於獨立的學術判斷,匯聚一流的學者做一流的基礎研究。」
——用市場化手段引才,更用市場化手段成其才。位於金華市磐安縣的萬裏公司生產的一種新材料,加工過程中遇到控制均勻塑化、避免收縮等問題,公司「發榜」求助後,紹興文理學院教授梁學正揭榜擔任難題攻堅組長。
「誰有本事就讓誰幹,誰能攻克難題獎金就給誰。」連續三年,金華廣發「英雄貼」,以獎金加股權的激勵方式,借用全社會的英才解決當地企業難題,累計吸引576個團隊前來「揭榜」,幫助215家企業解決411項難題。
產業引才、人才引才,近年來,浙江透過市場化手段,著力最佳化人才資源配置,引導各類人才面向改革發展主戰場建功立業,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互促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