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清政府為什麽願意退位交出政權?

2022-05-16新聞

要不怎麽好多人都說,袁世凱是個賊呢?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廷確實到了窮途末路,要錢沒錢,要兵沒兵,要民心沒民心,要外援沒外援,實在是無力回天了。

當然,這是從我們現在的角度去思考得出的結論,但就當時的局中人來講或許並不這樣認為,比如袁世凱。

一、

當然,從正面來講,袁世凱對中華民族是有功的,而且他也是憑借實力說話,並非是搶了別人的勝利果實。

從結果上看,袁世凱實力最強,手握北洋軍,有錢,有權,有威望,還有戰鬥力,革命軍還真打不過他。

革命軍打不過北洋軍的原因也很多,主要還是缺乏統一的指揮以及源源不斷的軍費來源。當初武昌起義相當的草率,都沒有頭的,硬是把一心效忠皇上屠殺革命黨的黎元洪趕上了台面。

我們要記住偉人說的那句話:

「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這絕對是一條真理,那麽武昌起義後的革命軍屬於誰的軍隊呢?是黎元洪的,還是孫中山的,亦或者黃興的?

所以,我們根本就說不出來,這支起義軍究竟是誰在領導,就算是有一個精神領袖孫中山,還到處籌錢給軍餉,但軍隊真的聽他的嗎?

而且他們想達到什麽目的也是混亂不堪的,有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從而自己當王侯將相的;有一心革命到底,驅逐外族,恢復漢族統治的;也有純粹是看人家革命,也跟著革命的,至於革誰的命,不知道。

就算是後來孫中山提出了【建國方略】,也是很多人在反對,畢竟動了很多人的蛋糕。

而袁世凱就不同了,首先他有絕對服從他的軍隊,還有錢,並且他還提出了讓清帝和平退位的方法。關鍵是人家袁世凱不掀桌子啊,是你的你接著吃,你沒有的,我來幫你拿。

二、

袁世凱的偉大就在於,他做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兵不血刃的改朝換代,不僅革命者擁護他,連清朝權貴也擁護他。

袁世凱保住了大清領土全部移交到了中華民國,西方列強也很擁護他,他既不激進也不保守,屬於一個理智派當權者。

可以說,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整個中國找不出第二個像袁世凱這種,有權有勢,又深受國人信任的領導人來,說他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是不是有點過了呢?

其實並不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這時候的袁世凱還被革職在家抱媳婦呢,到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過短短幾個月時間,他是如何從一無所有做到擁有一切的?

用一句話來講,那就是袁世凱確實是個牛人,牛叉閃閃放光彩,這真不是諷刺他,而是發自內心對他能力的贊揚。

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他是如何一路菜刀帶閃電,逐步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

說白了,武昌起義剛爆發的時候,清廷確實沒怎麽當回事,晚清時候各地起義天天有,你武昌那幾個革命軍算老幾?

雖然武昌起義不足為懼,但鎮壓還得抓緊時間,因為武漢那個地方啊,自古就有一個說法,叫九省通衢。清廷擔心的不是他們能翻起多大的浪,而是擔心這些革命黨被打散了之後,到處亂跑,給各地圍剿帶來麻煩。

三、

既然是快速派兵前往武漢鎮壓,那麽清廷不起用袁世凱不行嗎?

清廷不起用袁世凱當然是可以的,但是袁世凱這裏不行啊,他這幾年就等著這種機會重新出山呢,怎麽可能放過這次機會?

所以,朝廷內部得有人建議自己出山,比如奕劻,這哥們跟袁世凱是老相好了;光朝廷內部有人還不行,北洋軍裏面的人也得喊,非袁大頭出馬不可,不然我們不賣力鎮壓革命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那就是來自於西方列強給清廷施加的壓力:

「袁世凱在訓練新軍方面做過很多工作,他看來是制止叛亂浪潮、爭回不忠誠的軍隊以及同起義首領中的某些人達成協定的唯一人物。」

為什麽西方列強也給清廷施壓重新啟用袁世凱呢?

當然還是受自身的利益影響,畢竟維持一個穩定的中國,對他們有利,而這麽多人裏面,也只有袁世凱是比較理智且有能力的。別忘了,當年庚子之變時,袁世凱在山東根本就沒聽慈禧那個瘋婆子的,而是一直在鎮壓義和團。

所以,在這種「非袁不能收拾局面」的輿論影響下,最恨袁世凱的載灃也不得不妥協,重新邀請袁世凱出山。

袁世凱一開始是昧著良心拒絕的,但轉過來第二天就馬上上了謝恩折子,是得抓緊時間啊,萬一革命黨沒撐住這幾天,自己還出個毛的山?

也就是說,到此時為主,袁世凱仍然沒有認為武昌起義會鎮壓不下來,仍然想著利用清廷這個平台,給自己謀取更大的權力。

四、

但袁世凱錯估了形勢,也低估了革命軍的戰鬥力,因為第一戰打敗了,不僅如此,隨後的財政危機也來了:

晚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其中最大的一塊蛋糕就是海關收入,這一塊因為清廷沒有靠譜的人員管理,一直是由英國人在打理的。武昌起義爆發的時候,第三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當職,他預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於是把10月份本該給清廷的漢口關稅收入,扣留了。

當然,之前我(楊角風)也講過,這裏面也有孫中山的功勞,畢竟此時的他就在遊說歐洲各國,尤其是英國,爭取支持呢。

本來只斷了南方的幾個關口,清廷還有北方可以指望,但問題就在於有兩筆借款在11月份到期了,清廷沒錢還,逾期了。這下子英國和德國不高興了,又把哈爾濱啊、大連啊、天津等港口關稅也給沒收了。

這還沒完,連清廷僅有的可以鎮壓革命軍的軍隊也出問題了,因為張紹曾灤州兵諫了。灤州兵諫按理說是雪上加霜的事件,但清廷內部的有些大臣卻大喜過望,比如載濤,有時候確實挺佩服他們的腦回路的。

灤州兵諫的訴求是啥呢,是要求君主立憲,這不是廢話嘛,清廷不是一直在變法中嘛,所以肯定不是因為這個高大上的理由,真正理由在這裏:

「剪除皇族內閣總理慶親王奕劻、度支大臣載澤為首的頑固集團,擁載濤為內閣總理,立即實行君主立憲。」

奕劻下台,載濤上台,難怪載濤聽說灤州兵諫,做夢都能笑出鼻涕泡泡來。

五、

可是灤州兵諫怎麽又成全了袁世凱呢?

兵諫了,朝廷自然不能不管,於是派出了統領北洋六鎮之一的吳祿貞前往調查情況,兼談判。

這個跟載濤關系不錯的吳祿貞,其實是個革命黨,他跟張紹曾、藍天蔚號稱"士官三傑"。這三個人都是在日本留過學的,受孫中山的影響,吳祿貞邊往那邊走,就邊在策劃怎麽起義呢。

再說朝廷這邊,奕劻也不是善茬啊,你讓我讓位,我就讓位啊,好歹是你叔,吃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但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也是有點心虛的,幹脆你載濤也別當,我奕劻也別當,讓袁世凱做這個內閣總理吧!

吳祿貞一聽,得,誰不知道你奕劻跟袁世凱是穿一條褲子的,既然這樣,那也別兵諫了,直接反了吧。於是他決定帶著北洋第六鎮,加上兵諫的陸軍第二十鎮,還有剛剛起義的山西新軍,一起進攻京城。

袁世凱一聽,這暴脾氣就上來了,咋,我當內閣總理你不服是吧,不服好啊,宰了你不就得啦。於是砸重金買通了吳祿貞身邊的侍衛,硬是趁著月黑風高,一槍把這家夥被崩了。吳祿貞一蹬腿,這"士官三傑"就少了一個,另一個張紹曾也被撤職,至此兵諫令人匪夷所思的平息了。

就這樣,袁世凱把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置也拿下來了,還坐穩了!

下一步就是爭取洋人的支持,不用說,洋人肯定支持他啊,再加上從清廷皇室那裏訛了點銀子,起義軍又打不過北洋軍,就此南北對峙,並展開了談判。

這時候,袁世凱幹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那就是欺負人家沒文化的隆裕太後!

六、

那麽,袁世凱是如何忽悠人家隆裕太後甘願退位的呢?

轉過年來,南北議和已經兩月有余,為了給朝廷施加壓力,袁世凱還不能自己出馬,而是授意下面的人給朝廷上書:

「竊維停戰以來,議和兩月,傳聞宮廷俯鑒輿情,已定議改共和政體。其皇室尊榮、及滿蒙生計、許可權各條件……海宇聞風,率土臣民,固不額手稱慶,以為事機至順,皇位從此永保。」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前線的將士聽說皇上打算共和了,哎呀,真是太好了。隆裕太後真乃聰明人,體恤民情,為了天下蒼生,主動共和,偉人,絕對的偉人!

隆裕太後就一寡婦,也沒慈禧太後的魄力,也沒慈禧太後的文化,就這樣被忽悠的上了道。但是她也明白,祖宗的江山哪能丟啊,不然死了沒臉見列祖列宗的。

所以,隆裕太後的同意的建共和,下達的詔書並不是宣統帝退位詔書,也不是遜位詔書,而是「辭位」詔書!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其實,不僅隆裕太後,連後來的清朝遺老遺少們也這樣認為,皇上仍然存在,只是不掌權了。實際上之前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在的時候,皇上也不掌權啊,隆裕太後認為性質是一樣的,這才授意袁世凱去組建政府。

後來隆裕太後還納悶呢,怎麽這段時間沒有政事了?

「辭位詔下,隆裕治事如常,久不見有人來奏事,問‘今日何無國事?’奏事處太監回:‘國事已歸袁世凱,太後但請問家事可耳!’」

後來,袁世凱又忽悠了革命黨,甘願把權力交了出來,他成了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

其實轉過頭來看整個過程,袁世凱的出山是清廷大力扶持的,機緣巧合之下獲得了內閣總理大臣的身份;他跟他的北洋軍既沒有打敗革命軍,也沒有推翻清廷,還跟洋人眉來眼去;逼迫清廷退位,也采取了威逼利誘的手段,欺負人家孤兒寡母,欺負人家沒文化;對付革命軍,也是采取了南北資訊不通透的方式,擠兌孫中山,把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

所以,袁世凱後來就被扣上了竊取了勝利果實的帽子,但不管怎麽說,也正是袁世凱的存在,使得這場革命安全著陸。雖然落下個辛亥革命革命不徹底的帽子,但在當時的情況來看,這是最優最優的結局。

這大概就是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