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央財政將增發 1 萬億元國債,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哪些資訊值得關註?

2023-10-24新聞

又到了賭國運的時刻。

財政赤字率要不要破3%,一直是宏觀經濟討論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來源,是包括我們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都以【歐洲聯盟條約】(又稱【馬斯垂克條約】)的赤字標準作為參考:

赤字率不超過3%,負債率不超過60%即是所謂的「國際安全線」。

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赤字率始終保持在3%以下。

(註:財政赤字率=(財政支出—財政收入)/GDPX100%)

只有2016年、2017年達到了3%的水平。2020年,3.6%

2021年,3.2 22年,2.8%

如今,我們直接增發1萬億的國債,將年初計劃的3%赤字率一舉幹到了3.8%。其中5000億用於今年的第四季度。

截止9月,我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16.67萬億,月均1.85萬億的收入。我們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是19.79萬億,月均2.2萬億的支出。

5000億的力量有多大,我們暫時不得而知。

直逼4%的赤字率,標誌著我們將再次開啟財政刺激經濟。而且力度,超過以往。

另一個訊息,則是新增地方債的限額提升至60%,也就是2024的額度,可以提前至第四季度使用。根據2023年4.52萬億新增債規模計算。

第四季度,可以用到2.71萬億的地方債限額。加上5000億的國債,第四季度可以打的財政牌,達到了3.21萬億,只是第四季度。

所以,第四季度,我們將迎來萬億級別的洪水,只是要註意的是,這些錢會去哪裏。有幾點可以明確的,5000億指向是民生救災,結合今年的淹水,水利工程和基建是跑不掉的。

第二個是新增地方債,這個就要結合城市地方債務量級及地方管家的決策,一帶一路肯定是跑不掉,最終會體現在外貿和制造上。

但債務不會憑空轉移,債務的錢仍然要還。我們選擇背債進擊的背後,是形勢帶來的「舉國」發展

受疫情影響,投資環境變化。社會上流動的錢少了,采用擴張性策略的錢也變少了,最終導致經濟的蕭條,消費低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地方或者國家發行債券,再由群眾買入。由國家或者地方層面「拿」著群眾的「存款」,替「存款人」投資。

一旦投資下去,社會上流通的錢就變多了,以達到經濟恢復的目的。也許市場的經濟主體沒有發生變化,但會產生「政府直接派單」的操作。

以地產為例,由國企、城投兜底拿地,再分發給民企代建、銷售,民企以管理費為主,國企和城投承擔最終的盈虧。透過這樣的方式,或者承擔短期虧損,透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帶動整個產業鏈經濟的大迴圈。

訊息很多,對很多人來說,反應無非是「水來了」「要通脹了」「抄底了」「房價要飛了」等等。

最終反應在哪裏並不好說。

但這些政策釋放了兩個關鍵資訊,一個是我們對經濟刺激的決心,二是外部環境的安全邊界增加了。

又到了賭國運的時刻。

大概,是匹夫有責的。所以,投資人根據自身能力,按需擇機建倉。勞動人民能做的,大概是努力工作。

更快閱讀,關註公眾號:太子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