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已經在職場工作了20年的公務員,我經歷過至少兩次大的機構改革。第一次改革發生在2009年,被稱為大部制的改革。那時候,我剛剛參加工作幾年,我的單位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所以我對這次改革的感受並不深刻。我只記得有朋友說他們單位在大部制改革中,四個局合並成了一個局。局長的位置只剩下一個,副局長則有兩個。其他科室和人員編制數量有限,人員都不知道如何安排。
而第二次機構改革發生在2018年,那時候我所在的單位是工商局,單位要進行合並,與質監局和食藥局合二為一。在新單位中,班子成員縮減,從原來的十幾個成員減少到一個正職和兩個副職。年紀較大即將退休的領導則被調整到二線,轉任非領導職務。而對於職位數超編的副局長們,要麽被免去職務但保留待遇,要麽沒有具體職務,只是被稱為班子成員。這個身份相當尷尬,既不是副局長,也不是科長,而是夾在兩者之間的一個位置。因此,在工作上,他們面臨著困難。中層幹部也面臨著人員安排的問題。科室合並後,科長職位超編,人員眾多,而職級職位有限,升職要排隊等候。因此,在單位整合後,中層幹部們的晉升之路變得擁擠不堪。
對於這次機構改革,有人說要打破公務員的鐵飯碗。個人感覺這種說法有些危言聳聽,但實際上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可以總結為三類人受益,三類人吃虧,還有一類人恐怕會很難受。
先說說改革的受益者:
1. 單位功能變得重要的工作人員:一些之前功能單一、職能較弱勢的單位,在改革後並入大單位後,人員的身份和工作重要性都得到了提升。例如之前獨立存在的鹽政單位,在改革後並入市場監管機構,人員從企業工人變成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擁有了正式編制,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機會。同樣,在黨的機構改革方案中,一些傳統上比較弱勢的部門並入強勢部門,對廣大工作人員而言也是好事。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2. 領導身邊人:這包括領導們已經熟悉的同誌們,因為他們在競爭中占有優勢。此外,那些與領導接觸機會較多的辦公室人員、財務室人員等,在改革後會更快熟悉新領導,從而更有機會得到領導的青睞。
3. 90後年輕人:現在選拔用人機制更傾向於年輕人,副科級幹部在30周歲後就會受到限制,科級幹部在35周歲後基本不會再被推薦。因此,在新單位成立後,由於人事調整很大,對於90後年輕人來說,機會很多。
在我看來,吃虧者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能力不足的老實人:有些人非常老實,不管你讓他幹什麽他都不會反抗,但是他們自身的能力並不出眾,沒有成為崗位上不可或缺的專家。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工作搞砸,本身就不受領導待見,而且不會巴結領導來走捷徑。一旦遇到改革,他們基本上就會被淘汰。
2. 邊緣業務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在邊緣科室工作,他們的業務內容並不那麽重要。因此,在機構合並的時候,他們所在的科室很可能被整體合並到其他重要業務科室中,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受到影響。
3. 基層站所的工作人員:由於機關編制減少,如果有人員被分流到基層,爭奪職位的人就會更多。這無形中也會影響到大家的職務晉升。相對來說,改革的時候,機關的職數是優先保障的,而基層站所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
有一類人可能會非常難受,那就是處在尷尬境地的80後。根據我的經驗,每一次機構改革中,受影響最大的是單位的中層及以上幹部。而80後恰好處於這樣一個尷尬的位置,他們有些已經成為單位領導,有些則已經是中層幹部多年,費盡心思地等待著升職。但當機構改革來臨時,他們被迫面臨重新選擇的困境。這個年齡段的人,科級幹部對於基層來說已經是天花板,再往上晉升已經很困難。想要留在原地也很難,因為有太多的人與他們競爭職位。而副科級幹部則更加困難,因為超過35周歲就會因為年齡原因而無法再晉升,很多人只能被免去職務,成為普通幹部。
總而言之,現在機構改革到來,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許多兩難的問題,但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工作,抓住機會,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無論職場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要真心接受,完成時代交給我們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