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中國證券報】1日刊發文章【新年獻詞|做一粒倔強的種子】。全文為:
雪落寒窗,梅篩新月。又過了,一番寒暑。
新年與舊年,原是時序的更叠,自當植入了心願的種子,便成了希望的輪回。
所以,古往今來,年年歲歲,人們對於新年的曙光總是充滿贊美與期許。因為希望,無問尊卑,不分大小,無遠弗屆,給寒者以暖,讓弱者圖強。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此刻,新年的陽光如期而至,抖落風霜,溫潤臉龐。無論是步履匆忙,抑或是濯足滄浪,不管是綢繆前瞻,又或是復盤回望,我們都祝願你洗去疲憊,卸下盔甲,讓嶄新的希望湧滿心房,向陽生長。
平心而論,2023,的確是不易的一年。時代風雲,雨雪晴霞,「溫差」徹骨。闖過疫情三年,或以為迅速復蘇指日可待,未曾想經濟恢復既有「曲折」,又有「波浪」。資本市場熱望與寒意共存,K線起伏與日常悲喜交織。難免,多少人困惑,多少人茫然;所幸,多少人相信相信的力量,多少人堅持堅持的信仰。
登高望遠,2023,韌勁盡顯,負重向前。這一年,外部世界風高浪急。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賽局風起雲湧,逆全球化沈渣泛起,脫鉤斷鏈變本加厲。這一年,中國經濟頂風雨、闖關隘,實作了預期目標。C919展翅翺翔,華為Mate 60刷屏出圈,汽車出口登頂全球,科技自立自強碩果盈篋。中流擊水,破浪前行,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三分之一,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從長計議,2023,孕育新質,別開生面。這一年,金融監管格局呈現全覆蓋、穿透式新態勢。A股迎來全面註冊制。這一年,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那麽多政策密集出台,所體現的對市場的呵護之心,何曾有過?見,或者不見,山都在那兒。變,或遲或早,總歸會發生。
宏觀從來影響微觀,微觀自然折射宏觀。體味2023,不少人心有戚戚:微觀感受和宏觀形勢之間有「溫差」,有「落差」。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視角差異看到的世界定然不盡相同。有人因為看見而相信,有人因為相信而看見。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復雜系統中形成一致性認知,難度空前。何況疫情「疤痕效應」未消,合成分解謬誤猶存,逆周期政策落地見效尚需時日。
悲觀者煩憂,樂觀者前行。面向未來,我們當多一點耐心,多一份信心,相通道路在腳下,積極因素在積累,直待一聲春雷、一場春雨,喚醒無數沈寂。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一年。「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進」,是2024年經濟最值得期待的看點。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2024之進,在經濟發展之穩進。形勢越是復雜多變,越要堅持穩中求進。不穩無法進,不進難以穩。穩,是主調和大局,是基礎和前提,行穩方能致遠;進,是方向和動力,是信心和勇氣,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財政適度加力、貨幣適度靈活,大有看頭。
2024之進,在科技創新之突進。創新是進步的關鍵。如華為飽受制裁,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一朝突圍天下驚,所謂絕世利器者,無他,唯臥薪嘗膽潛心創新。經濟恢復並不是簡單地回到過去,而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築競爭新優勢。中國經濟將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中不斷發展壯大。
2024之進,在改革開放之銳進。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一招。憶往昔,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大幕,無數人命運由此改變。看今朝,三中全會將舉行,布局深水區改革,多少人翹首以待。民企投資、地產企穩、地方化債,根本上都要在改革中求解。
2024之進,在人心之思進奮進。國際輿論場上,唱衰中國的噪音不絕於耳,但從未能擋住中國經濟的鏗鏘腳步。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變,任何艱難險阻,必不能阻擋英雄的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這就叫復舉的力量!國家如此,經濟如此,市場亦會如此。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然而,要走進春天,不能坐等,不要徘徊。對美好最好的向往,就是創造美好。對迷茫最好的療法,就是勇毅前行。
做一粒倔強的種子吧,即便深埋在凜冬的厚雪裏,也依然懷抱春暖花開的夢!經歷了多少跌倒、多少煎熬、多少不屈不撓,就會迸發出多少勇毅、多少奮進、多少暉光日新。
明天,也許就在某個轉角處,訝然遇見一個明媚的春天!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