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崇敬
藍軍本來士氣在凱達格蘭大道截擊那一回贏到了最高點,而且好多人都認為勝利在望,要是隔天投票就是穩當選。可是情況又有了一個奇怪的逆轉,現在好像國民黨又退守基本盤,要守住500萬票真的難度很高,甚至有人說會不會跌到400萬票以下,這些話都已經是如在耳畔。
民進黨控制90%的媒體,九成多的名嘴站在他那邊。民進黨基本盤確實本來就非常的穩固,侯友宜還有好多土地案,那這不就是嚇死人嗎。民調機構是民進黨打選戰的一個武器,因為大部份的民調機構基本上都是在民進黨的掌控之中。而且這樣的一個民調數位就形成了一種感覺,好像國民黨不行了,在最後關頭好像不行了。
但是我認為,在最後關頭,國民黨必須做到氣可鼓不可泄,這個時候必須要想辦法延續凱達格蘭大道造勢的氣勢。如何來延續這種氣勢呢,當然首先要在土地的問題上必須要打一個反擊戰。賴清德說他手上還有好幾宗侯友宜土地的問題,當然民進黨作為執政的團隊,他手上有些所謂的黑材料,這也不奇怪。事實上沒有材料也可以收集你的材料,可以炮製你的材料。這個時候,國民黨的打法就必須把所有的黑料通通把它當做黑材料去進行反擊。
這個不是一個事實的認定與否,而是一次選戰的攻擊的策略,所以必須以策略對策略,而不是以事實澄清作為應對的辦法。馬上民調最後封盤了,已經在最後封盤之前,民進黨進行了這樣一輪所謂的民意攻勢,這是民進黨的一個強項。民進黨在最後的時候才會亮出他的殺手鐧,不一定像過去的所謂兩顆子彈的赤裸裸的做法,而是從認知、從民意從各個方面來打你,然後讓你在最後的關頭處於被動。
國民黨的團隊裏面也有高手,像趙少康這樣的一些輿論高手等等。這些高手在這個時候必須要出奇兵出奇招。這個時候國民黨仍然應該讓他的支持者保持一個信念,就是有可能在這場選戰裏面逆襲。所以所謂土地問題也好,或者說其他的一些黑材料也好,國民黨都必須有一個一攬子的應對措施,而不是招來招往。
從5月多開始,至少打6個半月的選戰主要就是以下兩個主題,一個就是「春風專案」跟賴清德是國民黨當時的地下黨員的相關案子,另外是蔡英文跟賴清德兩個人長期以來仇深似海,而且兩邊互相不買對方的賬。而這兩個任何一項,國民黨只要把這個槍給撿起來,見縫插針,而且努力的往這邊轟,把他們兩個的所有的縫隙給轟開,或者是賴清德所有的老底給揭開來,這個作用一定特別大。
但國民黨很奇怪,有槍就是不撿。但我相信他們本身內部應該是有過評估,國民黨不可能完全不知道,他們也有一個自己的判斷,究竟是不是判斷錯誤呢,現在看起來沒有撿這個槍顯然是不太明智的。因為在打民進黨要打他的貪腐,打他的風化。但前一陣幾乎就把子彈都給掃光了,掃光了以後民進黨就用時間,他就拖,一是不回應。
最後關頭,他反過來打你。「春風專案」也好,賴清德和蔡英文的矛盾也好,對於這些話題,賴清德表現得也很微妙。但是這次在辯論會上,他顯然在借助這個機會把蔡英文的這一派給徹底的安撫了。賴清德高唱蔡英文路線,安撫蔡英文的一派。可是國民黨卻沒有很好的利用這樣的話題,應該說也是有點可惜的。
在11月24之前,他們還有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藍白合」的議題。他們以為這樣合起來,這個話題不談也沒什麽差別,而且他們對這方面也不研究。當然還有一點,媒體、「黨中央」跟當時的競選總部之間也沒有做著很好的配合。要做這方面的挖掘還得群策群力,他們其實當時確實也還沒有真的完全合一,是到趙出來以後,整個媒體的整合才完成了。
但是趙先生一出來以後只剩7個禮拜,趙先生首先要上馬,旗開得勝一下,但又忘了回頭找我們剛才說的「春風專案」,或者是蔡賴不和的這個主題。然後接著就是各地方造勢大會,一直到凱道,大家覺得應該勝利在望,這時似乎這兩個主題好像一點都不重要,因為反正那時候已經覺得贏了。馬上只剩三個禮拜,忽然又急轉直下,他們真的又著了民進黨的道了,這時候再要回頭撿這個槍,時間好像又來不及了。
因為兩邊名嘴已經摩拳擦掌弄了好一陣子,這時候要重新暖身,恐怕是有困難。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果說這個時候,有一批當年的當事人能夠往凱達格蘭大道門口那麽一坐,讓他們就現身說法,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說手上有這樣的人或者物證,然後讓他們往凱達格蘭大道前面一坐,那媒體還是要報的。如果國民黨有表演藝術的神經的話,此時此刻確實還來得及。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路,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參照必須征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