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24-02-06新聞

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1月29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姚高員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杭州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是杭州擔大事、辦要事、成盛事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浙江考察並出席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先後向第四屆聯合國世界數據論壇、第二屆全球數位貿易博覽會和首屆良渚論壇等重要活動致賀信,為杭州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範例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難忘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考察的感人場景,難忘亞運盛會輝映杭州的高光時刻,難忘「八八戰略」引領杭州的精彩蝶變,難忘經濟躍上新台階、城市躍上新能階的拼搏歷程。我們心懷感恩、勇攀高峰,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強力推進省委省政府三個「一號工程」和「十項重大工程」,認真落實市委工作要求和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明確的目標任務,打贏了亞(殘)運攻堅仗和經濟翻身仗「兩場硬仗」,形成了一批「奮進新時代、建設新天堂」的標誌性成果,實作了極具裏程碑意義的「三大跨越」。

——「兩個亞運」精彩綻放,實作從「天下從此重杭州」到「天下再識新杭州」的大跨越。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下,2015年杭州成功申辦第19屆亞運會。8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系統部署下,全市上下萬眾一心、感恩奮進,以最佳風貌、最美環境、最優服務喜迎四海賓朋,成功舉辦了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亞(殘)運盛會,書寫了彪炳亞運史冊的輝煌篇章,杭州國際知名度和城市美譽度顯著提升。習近平總書記稱贊亞運會是杭州的高光時刻。

——經濟總量上新台階,實作從「1萬億方陣」到「2萬億方陣」的大跨越。2015年,杭州經濟總量破萬億,成為全國第10個躋身「1萬億方陣」的城市。8年來,我們堅持「四個杭州、四個一流」標準,厚植歷史文化名城、創新活力之城、生態文明之都特色優勢,高品質發展動能更加集聚。全市生產總值20059億元、增長5.6%,成為全國7個城市之後新一個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的城市,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中成功前移一位;財政總收入4916.5億元、增長7.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16.8億元、增長6.8%,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89.7%;工業投資首破千億、工業用地接近300平方公裏、上市公司首破300家、人才總量超過300萬人。

——城區人口突破千萬,實作從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大跨越。2015年,杭州首次躋身全國特大城市。8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高品質發展與城市內涵式提升雙向發力,持續帶動產業集聚、人口集聚、創新集聚,城區總人口突破千萬、達到1002.1萬,成為全國10個超大城市之一。【世界城市名冊】排名躍居全球第73位、創歷史新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80587元和48180元,分別增長4.6%和6.6%,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67,連續17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年來,我們重點抓好5方面工作。

(一)堅決打贏亞(殘)運攻堅仗,城市品質持續提升。亞運賽事精彩呈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相信杭州有能力舉辦一屆成功的亞運會」的殷殷囑托,全面貫徹落實「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賽事指揮體系高效運作,我市與5個協辦城市協調聯動,亞運村、賽事場館、媒體中心、接待飯店等設施順暢運轉,開閉幕式、火種采集、火炬傳遞等重大活動精彩紛呈,要人警衛、外事禮賓、抵離交通、競賽組織、食品醫療、氣象電力、誌願服務和城市執行保障等工作高品質完成,形成「數位火炬手」、「數位人」點火、電子身份註冊、「碳中和亞運」等多項首創首次。四場現象級的開閉幕式美輪美奐、驚艷世界,留下了永恒經典。45個國家(地區)11830名運動員參加亞運會、開展賽事5607場,44個國家(地區)3038名運動員參加亞殘運會、開展賽事2913場。杭州體育健兒表現出色,在家門口奪得19枚亞運會金牌和23枚亞殘運會金牌。城鄉面貌精彩蝶變。實施迎亞運城市品質、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匠心提質繡杭城」專項行動,精心繡好「美麗家園」「杭韻街巷」「暢行交通」「花滿杭城」4條風景線,完成城市環境品質提升計畫1741個、打造無障礙特色場景1400個,最佳化39個入城口、139條亞運通勤道路和200條重要保障道路周邊環境,整治環境問題521萬個。錢塘高鐵樞紐開工建設,錢塘快速路全線貫通,京杭運河杭州段二通道建成通航。新(改)建亞運主題公園30個,新增嵌入式體育場地68.5萬平方米,勝利實作「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目標。賽會之城建設紮實推進。高水平舉辦2023世界羽聯世界巡回賽總決賽、世界女子排球俱樂部錦標賽,與國際輕艇聯合會等5個國際體育組織簽署合作備忘錄,成功舉辦杭州馬拉松等品牌賽事。發放亞運文旅大禮包100萬份,推出「看亞運遊杭州」等100條亞運特色旅遊路線。

(二)堅決打贏經濟翻身仗,經濟執行持續好轉。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全面落實省「8+4」經濟政策體系,推出「搶先機、拼經濟」30條、經濟高品質發展64條、擴大有效投資18條等一攬子政策,安排財政資金480億元,為市場經營主體減負925.7億元。新增貸款5924億元、貸款余額增長9.5%,新增地方政府債券347.8億元,出讓工業用地15115畝、創近10年新高,建設標準廠房1601萬平方米。在冊市場經營主體187.5萬戶、增長11.7%,新增上市公司22家、總數達302家,19家企業入選省首批雄鷹企業,「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連續21年居全國城市首位。重大計畫支撐有力。實施省「千項萬億」重大計畫158個、完成投資1079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其中制造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30%、24.5%。創新投資計畫全生命周期管理,招引落地百億元產業計畫3個、10億元以上產業計畫119個。地鐵四期、城西南排工程全面開工。實施房產新政「杭六條」,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出台平台經濟、人工智慧等產業政策,組建杭州數據交易所,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5675億元、占GDP比重達28.3%。「中國軟體名城」復評全國第二。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出台高端裝備、新材料、綠色能源、合成生物等專項政策,規上工業增加值4355億元、增長2.4%。入圍全國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城市試點,獲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海康威視獲全省第一個制造業領域中國品質獎。臨空經濟示範區開局良好,「中國視谷」「中國數谷」「中國醫藥港」等產業地標建設全面啟動。承辦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117家、總數達321家。舉辦「百場千企」產業對接會186場。實施新一輪「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處置閑置土地、低效用地、批而未供土地9.5萬畝,整治高耗低效企業1021家、騰出用能空間18.3萬噸標準煤。推出「總部經濟新政22條」,認定首批總部企業468家,服務業增加值14045億元、增長7.2%。「菜籃子」考核優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57億元、增長3.7%。消費市場回暖向好。舉辦「宋」福杭州年、「亞洲消費季」等品牌活動,發放消費券9.3億元,引進首店252家,推出10大夜間消費場景和100個示範點位,打造61條商業外擺樣板道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71億元、增長5.2%。

(三)堅決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創新深化實作新突破。以城西科創大走廊為主平台,高能階科創載體提能升級,首家國家實驗室掛牌執行,中科院杭州醫學所獲批直屬所,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7家、總量達18家,承擔國家、省重點研發計畫278項,實施市重大科技創新計畫100項,13項「卡脖子」技術實作國產替代,連續3年獲省「科技創新鼎」,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居全國第五。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啟動執行,承辦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總決賽,新布局概念驗證中心15家,技術交易額突破1500億元。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5.3萬件、居省會城市第一。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計劃,新認定國高企3195家、總量超1.5萬家。新增國家級孵化器8家、總數達65家。全市財政科技支出增長16.9%、市本級新增財力的17.7%用於科技投入,實作「兩個15%」目標,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3.9%。北航中法航空學院獲批設立並正式招生,西湖大學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入選省頂尖人才11名,新認定高層次人才3.5萬名,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39.7萬人,連續13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重力的中國城市」。重點改革取得新成績。實施【杭州市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出新一批營商環境國家試點改革舉措150項,率先實作279個事項憑營業執照「一照通辦」,入選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示範區建設城市,杭州國際商事法庭掛牌成立。全面落實中央和省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政策,制定杭州「舉措清單」185項,建立企業參與涉企政策制定剛性機制,深化「千名幹部助千企」活動,走訪服務企業7.6萬家次。探索推進全省首批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試點,創新打造「親清線上·政策超市」,線上兌付資金255億元、惠及企業11.9萬家。完成國企新一輪改革第一階段任務,市屬國企營收增長29.1%、利潤總額增長8.5%、資產總額增長13.4%。完善「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管理體系,基金總規模突破2000億元。對外開放得到新提升。開展「雙百雙千」拓市場活動,組織境外拓市場團組773個、參加展會520場,出口增長3.7%。實際利用外資88.3億美元、增長13%,其中制造業占比51.5%。全國首創數位自貿區制度型開放舉措23項,數據開放綜合評價指數居全國204個參評城市第一,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綜合評價居全國第一,成功建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推進168項長三角一體化重點工作和12個數位長三角標誌性事項。【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實施,杭甬「雙城記」工作專班實體化運轉。

(四)堅決推進共同富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十方面民生實事高品質完成。①新增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床位1744張,新增老年學校71所,實作鄉鎮(街道)老年學校建設全覆蓋。②新增托位6870個(其中普惠托位5505個),新建成中小學和幼稚園98所、新增學位8.4萬個,新增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85個。③實施孤獨癥兒童康復救助833人,新增殘疾人穩定就業843人。④新辟最佳化地鐵接駁、社群、城鄉公交路線130條,新建和改造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充電樁2535個。⑤新增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儀1671台,新(改)建綜合性急救站12個。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2.3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32.9萬人,新增市級高品質就業社群(村)100個。⑦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69個、回遷安置23251戶,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50.9萬平方米。⑧開通「互聯網+醫保」移動支付定點醫藥機構222家,實作村衛生室(社群衛生服務站)規範化建設全覆蓋。⑨完成城區交通堵點治理50處,建設可變車道500處。⑩推進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1118台,建立「美好家園」住宅示範小區113個。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提升。全力推動公共服務「七優享」重大計畫建設,設立西部地區公共服務能力補短專項資金15億元。建成家庭養老床位5041張、康養聯合體52家,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作全覆蓋。出台生育補助政策,發放孕產、育兒補助1.56億元,每千人托位數4.4個,入選全國首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浙大一院總部二期和錢塘院區開工建設,邵逸夫醫院大運河院區、杭州康復醫院、市老年病醫院、市七醫院浙西院區投入營運,連續3年獲評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數量居全省首位,高考取得佳績。學軍中學桐廬學校開工建設,杭十四中青山湖學校投入使用。推出公租房12940套、發放貨幣補貼18萬戶,籌集保障性住房8.7萬套(間),銷售人才共有產權保障住房7223套。集中攻堅解決群眾不動產「辦證難」歷史遺留問題23679套。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實施規劃編制攻堅年行動,完成重要規劃195個。新(改)建城市公園65個,建成未來社群134個、城鄉風貌樣板區33個,新增城市綠地822萬平方米,新(改)建綠道333公裏。承辦全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現場推進會,加快建設省級新時代美麗鄉村共富示範帶3條、市級未來鄉村共富引領帶12條,建成美麗鄉村特色村30個、未來鄉村47個、數位鄉村樣板鎮(村)100個。建成高標準農田7.8萬畝,落實糧食生產功能區儲備區7351畝,發展新型綜合種養面積10.8萬畝,建成共富工坊1212家。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96.7億元、經營性收入154.3億元,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占比達96.6%。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深挖西湖、良渚、大運河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內涵,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計畫建設,重塑西博會百年品牌,成功舉辦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中國國際動漫節、杭州文博會等文化盛會。世界旅遊聯盟總部落成啟用。實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打響「人間天堂·最憶杭州」城市文化品牌。建成杭州書房14家、文化驛站16家、「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537個。文化產業增加值3211億元、增長11.3%。生態環境品質總體穩定。推進全國第一個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減汙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深化藍天碧水凈土清廢行動,全市PM2.5平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率89.6%,市控以上斷面水質III類以上比例達100%,首獲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無廢城市」清源杯,連續8年獲美麗浙江考核優秀,入選首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獲得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舉辦權,國際濕地城市建立評估高分透過,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實作全覆蓋。

(五)堅決推進除險保安,風險隱患持續化解。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國家將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後,我們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和防控措施,緊急擴容醫療救治資源,千方百計保障醫療物資,新增重癥救治床位815張、救護車47輛,向60歲以上老人免費發放「防疫包」204.8萬份,盡最大努力實作「看得上病、配得到藥、派得出車、住得進院」。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深化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整改問題隱患62.5萬處。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7.9%、4.5%。城市執行安全穩定。完成43條慢速道提速,暫停實施地面道路限行措施,實行公共交通票價優惠,全國50個大中城市交通擁堵延時指數排名降至第45位。更新改造老舊管線244公裏,「清零銷號」危房3.8萬處,累計完成「保交樓」6.6萬套。榮獲省首批「安全發展鼎」,獲評首批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範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有效提升。有力應對多輪強降雨、台風「杜蘇芮」等極端天氣,鄉鎮、村社短臨極端天氣災害防範應對「雙十條」做法在全國推廣。

過去一年,市政府高標準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紮實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實施「理舊賬、破難題、開新局」專項行動,解決時間跨度長、涉及利益廣、處置難度大的「舊賬」17項。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代表建議383件、委員提案554件。抓實經濟責任及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整改,72個問題已完成整改66個。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7件,制定修改政府規章7件,實作縣級合法性審查中心全覆蓋,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100%,行政復議糾錯率、一審敗訴率持續下降。

同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戰略性新興產業、通用航空產業、文旅產業發展等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國防動員、雙擁、退休軍人、軍民融合、外事、港澳台僑事務、對口支援合作、民族、宗教、檔案、地方誌、氣象、慈善、紅十字、愛國衛生、工會、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青少年、社科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以上成績的取得,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杭州的關心厚愛,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拼搏奮鬥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城市建設者,向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直駐杭單位、省級各部門,向駐杭解放軍、武警部隊、公安幹警、消防救援隊伍,向關心支持杭州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看到,杭州發展還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穩出口的壓力增大;有效需求不足,消費回升不快;社會預期偏弱,民間投資意願不強;部份行業和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的新動能成長不夠快,產學研協同創新和轉化不夠強,部份領域依然面臨「卡脖子」風險;產業新賽道尚在培育,重大產業計畫不多,還未真正形成有爆發力的增長支撐點;民生領域仍有不少短板弱項,經濟、金融、安全生產等領域還有風險點;少數政府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服務意識、擔當精神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還不相適應。我們將直面這些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杭州持續放大亞運效應、闊步邁入超大城市新征程的再出發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高品質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深化改革、強基固本」主題主線,統籌推進三個「一號工程」,深入實施後亞運「十大攀登行動」,推動「八八戰略」杭州實踐持續走深走實,在全省「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中勇攀高峰、勇立潮頭,為奮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範例註入新內涵。

面對新征程新定位新使命,今年市政府將把堅持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以長期主義者的堅定執著集中精力辦好打基礎利長遠和牽一發動全身的大事,奮進「深化改革、強基固本」主題年,以杭州的「穩」「進」「立」為全省全國大局多做貢獻。一是把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作為創新深化的發力重點。將教育科技人才貫通、產學研融合作為著眼未來的長期戰略支點,加快在「卡脖子」技術攻關、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等方面實作新突破,努力將科技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二是把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作為改革攻堅的主攻方向。保持惠企政策穩定性和有效性,縱深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大力提振企業家信心,充分激發社會活力,持續縮小「三大差距」,全力營造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居民敢消費的良好環境。三是把放大「後亞運」效應作為開放提升的關鍵之舉。持續放大亞運帶來的流量效應、集聚效應、乘數效應,突破性推進國際賽會之城建設,著力在制度型開放上先行先試,力爭在國際組織、世界500強亞太(中國)總部落戶杭州上取得新突破。四是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基固本的重中之重。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緊抓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綠色能源技術革命機遇,圍繞五大產業生態圈,在新賽道提速、產業地標打造、集群化發展上實作大跨越。

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9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3%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重點做好以下10方面工作。

(一)突出創新引領,全力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深入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不斷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加快全球創新策源地建設。推進城西科創大走廊高品質融合發展,積極構建戰略科技力量矩陣,加快國家實驗室建設,力爭大科學裝置投運一個、開工一個、謀定一個,深時數位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取得突破性進展,夯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立基礎。聚焦芯片、雲端運算、人工智慧、關鍵生物技術等領域,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省重大攻關計畫、市重點攻關計畫各100項以上,力爭國產替代30項以上。剛性落實「兩個15%」政策,完善科研經費撥付評價機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800億元,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48件。

深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兩清零一提升」行動,新增國高企2000家。推動規上企業高新化、高新企業規上化,規上企業新認定國高企和國高企新上規500家。新增省科技領軍企業5家、市級以上創新聯合體10個。依托浙江大學、西湖大學、極弱磁大裝置、錢塘高教園區等高能階平台,建設環大學、環重大科創平台創新生態圈和成果轉化基地4個,建立概念驗證中心3家。探索建立「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的協同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制,實作技術交易額、新產品產值超8500億元。

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機制。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高水平推進與浙江大學、中國美院等省部屬高校戰略合作,全面建成西湖大學並支持其打造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支持北航中法航空學院擴大招生規模,加快國科大杭高院建設,支持市屬高校入選省「雙一流196工程」、培育博士點,推動杭職院專升本、加快新安江校區建設,全面啟動高校基礎設施提質工程。深化「西湖明珠工程」,加快「三定三評」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改革、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新時代杭州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新引育頂尖人才15名以上、培育卓越工程師80名以上,新增技能人才7萬名以上。深化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實施「春雨計劃」「青荷計劃」,打好青年人才提升生活品質和降低生活成本「一升一降」組合拳,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35萬名以上。

(二)突出數實融合,全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數位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推進「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和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以數位經濟為核心、實體經濟為支撐、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快數位經濟二次攀登。實施積體電路產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聚焦高端芯片設計、功率器件制造、封裝和測試裝置等優勢環節,支持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國產替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模擬芯片高地、全國高端芯片設計高地,積體電路產業營收800億元以上。爭創國家人工智慧創新高地,加快建設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在醫療、教育、金融、政務等領域推出5個以上開放場景,推動「通義千問」等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領域模型發展,發放「算力券」,打造全國算力成本窪地和模型輸出源地。持續提升平台經濟國際競爭力,加快建設新電商之都、國際軟體名城,大力培育數位經濟新勢力企業,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7.5%。

實施制造業煥新跨越行動。制定實施城東智造大走廊產業發展規劃,推動臨空經濟示範區先進制造業高品質快速集聚,高標準推進「中國視谷」「中國數谷」「中國醫藥港」建設,力爭新增1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積極推進工業「智轉數改」,培育省級「未來工廠」試點企業2家,規上工業企業數位化改造750家,重點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位化改造255家,新增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平台16個。大力開拓生成式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合成生物、腦機介面、未來網路等未來產業新賽道,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實施工業功能區有機更新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推進城市核心區低效區塊「工改工」連片改造,實作產業更新、空間增容、環境重塑、工業上樓、畝產倍增。新增標準廠房40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4萬畝,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萬畝,處置閑置土地1000畝。力爭開發區(園區)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75%以上。

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以國家服務型制造示範城市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爭創省級服務型制造示範企業(平台)9家,培育數位化生態服務商30家。深入實施總部經濟「星級培育」「招大引強」「杭商回歸」三大計劃,加快建設錢江新城二期產業總部核心區、錢江世紀城錢塘灣未來總部基地。深化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擴大數位人民幣試點套用場景,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5%。

開展企業梯度培育行動。制定出台支持小微企業上規升級等政策舉措,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00家,市場經營主體總量突破200萬戶、企業總量突破100萬戶。打造全國專精特新名城,新增單項冠軍3家、隱形冠軍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00家以上。新增上市公司15家。

(三)突出擴大需求,全力保持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堅持計畫為王,加速消費回升,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持續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叠代計畫全生命周期數位化管理系統,實施促「五未」提「五率」專項行動,理清「五張計畫清單」,推進「五個一批」,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以上。突出產業投資,工業投資增長20%、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高到15%,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市屬國企新增投資1000億元以上,其中產業投資750億元以上。安排10億元以上省制造業重大計畫100個,其中新開工22個。建成士蘭微、富芯半導體、長川科技、科百特等重大計畫,加快建設富江能源、吉利(路特斯)等50億元以上重大計畫,新開工中興新材、三諾電子、農夫山泉建德基地等重大計畫。

激發有潛能的消費。發揮亞運長尾效應,全力打造國際新型消費中心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以上,網路零售額增長7%。深化百場千企萬品電商拓市行動,持續辦好味美浙江·煙火杭州、「宋」福杭州年等品牌活動,大力發展直播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等新型消費,積極培育智慧家居、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消費增長點,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深化武林、湖濱、吳山三大商圈建設,持續打造國內外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地標商圈。恒隆廣場、奧體濱江銀泰、奧體蕭山商業中心等計畫建成開業,打響「不夜天堂·樂購杭州」城市消費品牌。加快離境退稅網點增點擴面,推出離境掌上退稅服務。推動預付式消費管理立法,建立全國放心消費示範城市。

拓展有優勢的外貿外資。深化「雙百雙千」拓市場活動,組織外貿團組150個,參加境外展會100場以上。搶抓「新三樣」出口機遇,加快培育數位貿易、服務貿易、中間品貿易、跨境電商出口等新動能,貨物貿易出口額占全國份額基本穩定,服務貿易出口增長6%。鼓勵跨境電商布局公共海外倉。組織海外招商團組30個,實際利用外資80億美元,其中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

(四)突出改革破難,全力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市和民營經濟最強市。深入實施營商環境最佳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深化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需求,整合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市場服務、科技服務,實作市區兩級一站式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和「兜底服務」全覆蓋,政務服務驛站延伸至企業園區。精準高效落實省「8+4」經濟政策體系,推出新一輪穩經濟、促發展政策包,安排財政資金490億元。不折不扣執行減稅降費政策,千方百計降低用電、用氣、用熱、物流等生產成本,為企業減負降本500億元。「親清線上·政策超市」新增政策主動推播率95%以上,50%惠企政策實作「免申即享」或「即申即享」。深入推進招投標領域專項整治與提升行動。持續深化信用修復「一件事」改革,信用修復線下零跑率60%以上。

深化「兩個健康」整合改革。落實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國「31條」和省「32條」,高標準實施杭州「舉措清單」,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健全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及時回應企業呼聲、解決企業訴求,參照為民辦實事模式,為企業辦10方面需求迫切、實際有感的實事,大力提振企業家信心,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鼓勵民間資本擴大產業投資、參與基礎設施投資,「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總規模增加到2400億元、投向民營計畫比重75%以上,新出讓工業用地中民間投資計畫比重不低於70%,新增能耗支持民間投資計畫比重不低於70%。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深化「青藍接力工程」「後浪潮湧新生代杭商成長計劃」。

加快推進其他重點領域改革。實施國資國企改革「五大行動」,新組建數據集團、人才集團、會展集團、體育產業集團。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積極建立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打造數據產業特區,推動數據要素合規高效流通交易,力爭數據交易額全國領先。最佳化完善招商引資市區聯動、市屬國企與屬地利益分享、市域內計畫跨區縣(市)有序轉移新機制,推進濱富(濱江富陽)、濱蕭(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區和西臨(西湖臨安)科研成果轉化合作區機制創新。高品質完成新一輪機構改革,持續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和基層管理體制改革。

(五)突出開放興市,全力建設高能階開放樞紐。深入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大力推進以「一城一地一中心」為主要內容的城市國際化,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加快建設國際賽會之城。設立國際賽會之城發展專項資金,推進體育場館、會展設施資源綜合利用,建成啟用大會展中心一期,加快杭州國際博覽中心二期、國際體育中心建設。全力辦好第三屆全球數位貿易博覽會、世界智慧財產權大會,持續擦亮西博會、茶博會、動漫節等金名片。高水平承辦2024世界羽聯世界巡回賽總決賽、國際劃聯輕艇「杭州超級杯」、世界杯馬術比賽等國際賽事,培育環千島湖公路自由車賽等本土品牌賽事,爭創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

縱深推進制度型開放。放大自貿區、跨境電商綜試區、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疊加優勢,加快建立杭州空港綜合保稅區,實施數位貿易強市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全國第一個「中國數貿港」建設,率先完成數位貿易立法、率先探索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數位貿易統計體系,高水平建設數位自貿區。建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全球跨境支付結算中心,力爭跨境支付金額突破6000億元。推進杭州國際仲裁院、杭州市數位經濟產業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推動完成智慧財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立法。

深化區域協同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持續擴大城市外交「朋友圈」,推進國際重要交往中心建設,招引國際專業組織總部或分支機構5個,力爭新開辟洲際航線2條、境外航班數恢復到疫情前的90%。主動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唱好杭甬「雙城記」,加快推進杭州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持續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紮實開展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和對口合作。

(六)突出文化鑄魂,全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城市典範。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積極探索中華文明現代形態,大筆書寫文化興盛新篇章。

賡續城市歷史文脈。傳承紅色基因,做好革命文物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深化宋韻文化傳世工程,高品質推進良渚文化大走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世界愛情文化公園、泗州造紙遺址博物館等文化地標建設,吳越文化博物館對外開放。加強古城、古鎮、古村落保護,活態傳承金石篆刻、絲綢、瓷器等傳統文化,守牢文物安全底線。

打造文化文明品牌。持續打響「最美杭州」「善城杭州」「清廉杭州」「禮讓名城」等市域文明實踐品牌。精心辦好第二屆良渚論壇。實施「亞運記憶工程」,推出【湘湖·雅韻】實景演藝計畫,永久留存開閉幕式演出及主火炬等精彩亞運記憶,打造濱江奧體4A級景區。大力發展人文經濟,推進之江文化產業帶和大運河文化產業帶建設,持續壯大數位內容、影視、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現代演藝等優勢產業,加快布局電子競技、文化直播、短視訊等新興賽道,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6.5%。加快建設杭州博物院、音樂廳、群眾文化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持續擦亮「書香杭州」金名片。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高水平開發「詩路文化·三江兩岸」世界級文化旅遊帶和城市漫步體驗路線,創新推出沈浸式文化演藝產品,積極推進13個文旅重大工程計畫,打造最佳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實施數位文旅產業「五個一」行動,發展數位旅遊,促進入境遊,旅遊總收入和接待遊客人次均增長10%。

(七)突出功能品質,全力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堅持系統思維,強化數智賦能,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深入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

最佳化城市空間格局。聚焦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定位,增強城市辨識度,加快戰略性重點區塊發展,圍繞城西科創大走廊、城東智造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沿錢塘江金融港灣4條廊道,推動未來科技城、雲城、臨空經濟示範區、錢塘新區、錢江新城二期、錢江世紀城、大城北、江南科學城、臨平數智城等區域快建快成、成片成勢,打造城市新地標。

推進引領性重大計畫建設。實施新一輪基礎設施能階躍升行動,建成杭溫鐵路、329國道(臨安玲瓏至於潛段),加快地鐵四期建設並以TOD理念統籌片區開發,積極穩妥推進中環計畫建設,開工錢江三橋改建工程、文一西路西延三期、之江路西段提升工程,力爭開工杭淳開高速公路;加快推進桐廬、建德兩大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和西險大塘、城西南排等重大能源水利計畫,開工臨安裏畈水庫加高擴容、淳安秋口水庫計畫。實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動,推進「平急兩用」五年行動計劃,新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6000套,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6萬套(間),實施城中村改造計畫59個,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00個,積極探索以自主更新為特點的老舊小區拆改結合新模式。回遷安置3.5萬戶,基本完成既有城中村改造在外過渡戶回遷安置。最佳化經營性用地結構和出讓時序,收儲13000畝、出讓10300畝。

完善城市治理體系。統籌推進城市大腦2.0和數位孿生城市建設,構建超大城市治理作業系統,新打造「企業服務一平台」「城市安全數位底座」「基層治理一掌通」3項套用。深化「匠心提質繡杭城」行動。開展道路易堵路段專項整治,提升群眾順暢出行體驗感。

(八)突出綠色發展,全力打造和諧共生美麗樣板。落實第五輪「省811」生態文明先行示範行動,深化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減汙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範例。

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修復。籌辦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推動天目山未來谷和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建設,建立國際濕地城市。新(改)建綠道200公裏、市民公園等城市公園65個,綠化造林和退化林修復7萬畝,擴綠700萬平方米。完成農村水系治理100公裏、水土流失治理35平方公裏。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做好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迎檢準備,開展新一輪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持續推動「兩車」淘汰,完成14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淘汰,深化稭稈焚燒治理和綜合利用,全市PM2.5平均濃度不高於29微克/立方米。推進「汙水零直排區」提質增效,深化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市控以上斷面水質III類以上比例保持100%。加強固廢綜合治理,爭創首批國家級「無廢城市」。打造「寧靜系列」品牌,建設50個「寧靜小區」、20個「寧靜工地」、10個「寧靜公園」。

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高品質開展碳達峰試點城市工作。推進制造業綠色轉型,新增市級以上綠色低碳工業園區2個、綠色低碳工廠100家。實施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保供穩價工程,剛性落實電網建設攻堅三年行動,加大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供給,新增並網光伏80萬千瓦,新開工3個分散式風電計畫。

(九)突出共同富裕,全力建設「最具幸福感」城市。叠代深化共同富裕整合改革,創造更多富有杭州特色、群眾可感可及的共富成果。

高品質辦好民生實事。市政府從市民群眾、「兩代表一委員」等層面廣泛征集、初步遴選形成12件民生實事,分別是「春雨計劃」在杭州、「快樂成長」在杭州、「暢享食安」在杭州、「美好家園」在杭州、「弱有眾扶」在杭州、「幸福助老」在杭州、「出行無憂」在杭州、「強文健體」在杭州、「城鄉共富」在杭州、「溫暖守護」在杭州、「暖心服務」在杭州、「除險保安」在杭州。待市人大代表票選確定後,市政府將把民生實事納入數位化平台,壓實責任、強化督導,形成閉環、抓好落實。

加快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大力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加快「15分鐘公共服務圈」建設,推進戶外勞動者愛心驛家建設。深化「擴中提低」改革,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實施以困難家庭為單位的醫療費用負擔封頂制,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爭創社群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國家試點城市,完成計畫30個以上。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推進養老托育普惠體系整合改革,每萬名老年人擁有持證護理員數27人,康養聯合體鄉鎮(街道)覆蓋率70%,每千人托位數4.5個,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95%以上。健全西部地區公共服務能力補短提升機制,撤並鄉村小規模學校10所,支持淳安開展全域公共服務一體化試點。加快教育高品質發展,深化新時代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快名校集團化辦學和跨區域教共體建設,建成杭高臨平學校、杭二中富春學校、學軍中學桐廬學校,新建中小學、幼稚園70所,新增學位6萬個。實施青少年陽光成長行動,新增「陽光成長驛站」28個。深化市屬醫院一體化、集團化改革,新開工市四醫院遷建計畫,支持西部區縣(市)加快建立三甲醫院,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率95%以上。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新建高標準農田2萬畝、改造提升4萬畝,推動高標準農田、糧食功能區和永久基本農田「三合一」,全市糧食復種面積138.5萬畝、蔬菜復種面積150萬畝。深入實施農業「雙強」行動,派遣科技特派員280人,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80%以上,新建現代農事服務中心10個,建成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20個。實施「十鏈百億」行動,新增新型綜合種養面積10萬畝,建設產業特色村200個,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3%。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新建美麗鄉村特色村30個、未來鄉村40個。推進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工程,鼓勵引導縣域人口向縣城和中心鎮集中,力爭縣城和中心鎮人口占比提高0.8個百分點。深化強村富民鄉村整合改革,全市村集體經濟基本實作「8050」目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1個百分點。

(十)突出除險保安,全力築牢城市安全防線。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提升風險預警防範化解能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杭州。

嚴控金融、政府債務和房地產風險。依法穩妥處置企業債務、私募基金等風險,有力防控大型民企流動性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強化國企債務風險防範,確保地方國企債務基本可控。健全化債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化債方案,確保完成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年度任務,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加快風險樓盤處置。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強市場監測和政策儲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狠抓安全生產。積極建立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深入實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全力遏重大、降較大、提本質,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作「雙下降」。建立「應急大專班」24小時三級聯合值守機制,深化基層應急消防治理體系建設,確保所有老舊高層樓宇重大消防隱患動態清零。

維護社會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叠代「141」基層治理體系,全面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和信訪工作法治化。嚴厲打擊電信網路詐騙、涉黑涉惡、食品藥品環境領域等突出違法犯罪,不斷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市政府將對標一流、實幹篤行、奮楫爭先,以忠誠幹凈擔當的實際行動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堅持政治鑄魂固根本。以高度政治自覺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積極構建「循跡溯源學思想促踐行」常態長效機制,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不斷完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級重大決策部署閉環管理機制,自覺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幹家。堅持依法行政促善治。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司法監督、輿論監督,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制度,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堅持敢做善為勇擔當。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建立賽場賽馬、容錯免責的機制,厚植勇爭第一、示範領跑的精神,提升爭先攀高、敢打敢拼的能力,引導政府系統黨員幹部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堅持以人為本惠民生。完善「為群眾辦實事、為企業解難題、為基層減負擔」常態長效機制,真正與群眾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踐行「四下基層」,深化「理舊賬、破難題、開新局」專項行動,用「大腳掌」丈量民情,用「新辦法」解決民憂,用「好機制」匯聚民智,真正把群眾期待的事變成我們要幹的事,使我們在幹的事成為群眾積極參與和支持的事,讓我們幹成的事成為群眾受益並叫好的事。堅持清正廉潔守底線。以嚴的主基調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新的一年,市政府將更加註重厲行節約,建立「過緊日子」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壓減論壇、展會、節慶等活動,「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公用經費按定額標準壓減5%,統籌整合部門預算5%、專項資金10%,把更多財力用到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過去幾年,杭州在搶抓發展機遇中敢為人先,在戰勝風險挑戰中爬坡過坎,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站在新的更高發展起點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感恩奮進,勇攀高峰、勇立潮頭,奮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致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範例,努力向世界奉獻一個錦繡繁華的人間新天堂!

來源/杭州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