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的出發點是好的,思路也符合邏輯,比某些專家提出的一些諸如征收「失業稅」之前類的提議要靠譜很多。尤其是意識到居民的消費意願,決定性的因素是其消費能力,否則再空有願望,實際中如果囊中羞澀也只能畫餅充饑。
但是依靠資本市場讓百姓們的腰包鼓起來,提高消費能力並沒有非易事。首先需要一個持續的牛市,而形成健康的牛市,依賴創造泡沫顯然不是一條永續的途徑。唯一的出路是提高企業的利潤,創造一個有利於上巿企業發展的經濟環境。但企業的利潤上升,前提是其產品與服務的銷售狀況良好,增勢迅猛,而實作這一願景的前提,又必須是市場消費需求的旺盛。這樣就陷入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尷尬迴圈。
無論是擴大內需,還是繁榮資本市場,大量的資金註入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政府進行逆周期調節的主要方式。而在當前的形勢下,如同2008年那樣四萬億的大手筆註入流動性基本不太現實。房地產價格下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這些都是制約資本市場發展的掣肘因素。正因為資本市場的報酬令人失望,在當前低利率的環境下,3%利率的大額存單都成了香餑餑,被爭搶購買。
當然股票與基金市場也有一些板塊表現亮眼。但國內的A股市場,缺乏投資專業知識的散戶占了絕大多數,他們由於資訊劣勢等問題,無法享受到合理的投資報酬,不被割韭菜就謝天謝地了。只有一個相對成熟完善有效的市場,能夠充分提供和保障公平透明的投資機制,才能談得上讓散戶獲得公平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