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走出國門的縣域經濟丨河南柘城:從「微粉之鄉」到「鉆石之都」

2023-12-28新聞

新華社鄭州12月28日電(記者孫清清、楊靜)柘城,河南東部的一座小城,近年來因為鉆石而名揚天下,被譽為「鉆石之都」。其金剛石微粉的年產量和出口量分別占據全國的70%和50%,年產金剛石單晶60億克拉、金剛石微粉100億克拉、培育鉆石毛坯及加工銷售600萬克拉。

記者從鄭州出發,驅車200多公裏來到商丘市柘城縣。駛入城中,一個巨型鉆石模型豎立在縣城廣場,折射出金剛石產業在這裏的分量。

消費者在選購人造金剛石飾品。新華社記者 楊靜 攝

走進河南業達峰新材料公司,戒指、項鏈、耳墜……琳瑯滿目的鉆石飾品陳列在展廳,供客商和消費者選購。公司負責人朱勇超向記者介紹,人造鉆石與天然鉆石相比,就像「冰箱裏的冰」和「河裏的冰」,幾乎沒有差別。培育鉆石價廉物美,正在走進尋常百姓家。

一度以辣椒、肉牛聞名的柘城縣,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縣,當地無山少礦,發展金剛石產業地域優勢並不明顯。它究竟靠什麽實作了「無中生有」、由小變大?

技術人員在探討生產工藝。新華社記者 楊靜 攝

20世紀80年代初期,柘城縣委、縣政府號召在外能人返鄉創業,時任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聚晶金剛石研究工程師的馮金章受邀返回柘城縣邵園鄉,參與創辦全縣第一家金剛石廠——邵園金剛石廠。敢想敢闖的柘城人四處開拓市場,尋找銷路。

現已年近古稀的王占西,當年便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王占西說,柘城金剛石產業之所以「無中生有」,一步步壯大,離不開柘城縣委、縣政府發展金剛石產業的「定力」,一任接著一任幹,才鑄就了「鉆石之都」的金字招牌。

早在2006年,柘城縣便成立工業園區,配套軟硬體設施,重點圍繞金剛石產業「築巢引鳳」,吸引金剛石企業進園區。2009年,柘城把工業園區提升為產業集聚區,建立柘城縣超硬材料生產基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出台優惠政策,進一步整合金剛石產業鏈企業進園區,推進產業集約化、集群化發展。

生產車間的金剛石微粉。新華社記者 楊靜 攝

一些金剛石生產企業積極搶抓機遇,不斷發展壯大。其中,惠豐鉆石從家庭作坊起步,一步步成長為國內最大的金剛石微粉生產企業,一年生產30億克拉金剛石微粉,被工信部授予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

「四十年磨一鉆。」如今,柘城縣已構建起包含金剛石原輔材料、工業級金剛石單晶、金剛石微粉、寶石級金剛石、金剛石制品、鉆石首飾等年產值超200億的產業集群,被科技部評為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目前,公司已實作1到30克拉培育鉆石的批次化生產。近年來,基於30克拉培育鉆石的技術積累,公司強化技術創新,在實驗室條件下,培育出了50克拉的鉆石。這對公司來講是一個裏程碑,未來將持續投入研發,加快技術攻關,主動競逐功能性鉆石新賽道。」河南省力量鉆石股份有限公司計畫部副主任曹倩說。

精美的人造金剛石飾品。新華社記者 楊靜 攝

記者采訪發現,在柘城金剛石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部份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保持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惠豐鉆石研發生產的人造單晶金剛石微粉廣泛套用於航空航天、裝備制造、光學儀器、精密陶瓷、醫療器械等領域,於2021年12月被工信部認定為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在金剛石單晶方面,力量鉆石研發生產的IC芯片超精加工用特種異型八面體金剛石,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該公司生產的線鋸用金剛石微粉,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柘城縣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孫若梅介紹,目前,柘城金剛石產業擁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未來,柘城縣將往下遊發力,重點發展培育鉆石、金剛石制品,支持企業革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推動金剛石向半導體、尖端醫療、航空航天等功能性用途拓展,使柘城超硬材料產業挺進中高端。

出品人:李俊

監制:王聖誌

統籌:張興軍 陶虹

終審:安濤

視訊:楊靜

記者:孫清清 楊靜

參與報道:馬堯 杜海濤

編輯:李茜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河南分社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