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三件大事發生,都與巴以沖突有關:哈馬斯發決戰訊號,伊朗或下場

2023-12-28新聞

近日,圍繞著巴以新一輪沖突,連續發生了三件大事,使得局勢愈演愈烈。

第一件事,哈馬斯在加薩走廊的最高領導人辛瓦爾,在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後首次露面,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註。此前,有以色列、阿拉伯媒體報道稱,以軍之所以在沒有完全控制加薩北部的情況下,對南部發起進攻,主要目的就是抓獲辛瓦爾,瓦解哈馬斯的指揮系統。現在,辛瓦爾高調亮相,證明自己並未被以色列軍隊圍困。

在此次公開講話中,辛瓦爾表達了與以色列「死戰到底」的決心。他指出,現在哈馬斯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卡桑旅」正在與以軍進行「慘烈戰鬥」。辛瓦爾稱,哈馬斯必將獲勝,將以色列軍隊驅逐出加薩。

與此同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發聲,提出「消滅哈馬斯」「巴勒史坦去激前進演化」「加薩走廊非軍事化」三個條件,稱只要滿足就能讓加薩實作「和平」。以軍還宣布,他們正在擴大加薩南部和中部的軍事行動,並強調整個行動還會持續數月。

從巴以的態度看,雙方都沒有停火的意向,這使得沖突結束遙遙無期。

第二件事,以色列突然對黎巴嫩實施了「大規模打擊」。在12月18日,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強納生·康裏庫斯就宣布,以軍已經制定了在黎巴嫩南部展開軍事行動的計劃。在12月24日,以軍正式實施計劃,聲稱使用戰機攻擊了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設施。以軍的行動,使得巴以沖突進一步擴大。

以色列的行動,讓外界非常不理解,因為黎巴嫩真主黨可不是好對付的。在2006年的以黎沖突中,以色列出動16.8萬正規軍,再加上40萬預備役,以10倍兵力撲向黎巴嫩真主黨控制區。結果,以色列所有戰略目標都沒有實作,自己陷入後勤短缺危機,只能簽署停火協定後快速撤軍。在這場沖突中,真主黨創造了一個現代戰爭中的奇跡,那就是用17人駐守馬魯拉斯村,就頂住了以軍四個主力旅的進攻。以軍覺得自己丟不起這個人,居然對黎巴嫩平民動手,然後宣稱自己打死1000多名真主黨成員。根據簡氏防務周刊統計,真主黨實際上只陣亡了65人。

那麽在時隔17年後,以色列為何又要大規模進攻真主黨?有觀點認為,以色列的真正目的,是將局勢升級,把美國拖下場,幫助自己解決岌岌可危的安全域勢。經過80多天的加薩之戰,以色列軍隊的真正實力,顯然沒有他們一直宣稱的那麽強。因此,以色列需要美國下場,幫助他們解決「安全問題」。

第三件事,以色列空襲敘利亞首都,造成伊朗高級將領死亡。據環球網報道,在12月25日,以色列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動空襲,伊朗革命衛隊在敘利亞的負責人穆薩維身亡。

敘利亞軍事專家土耳克·阿勒哈桑認為,以色列此次空襲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將巴以沖突擴大為覆蓋整個中東的區域性沖突,然後再尋求停火,給自己「挽回顏面」。他還提到了戈倫高地,認為以色列軍隊可能在敘利亞領土發起軍事行動,進一步挑動局勢升級。

對以色列的做法,伊朗方面極度憤怒,因為遇襲身亡的穆薩維身份不低,他是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的「親密戰友」。伊朗總統萊希已經公開表示,要讓以色列為此付出代價。伊朗外長阿蔔杜拉希揚更是表示,「臺拉維夫面臨艱難的倒計時。」從這些表態看,伊朗及其主導的「抵抗之弧」,很可能直接下場,對以色列實施「強力回應」。

從這三件事可以看到,現在的中東局勢,已經亂成了一團,沖突不只在加薩走廊發生,還蔓延到中東其他地區。

事實上,在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前,中東格局已經類似三國演義了,三大勢力在這片土地進行激烈賽局。一是美國勢力,其在中東的代表就是以色列;二是抵抗之弧,這是一個伊朗主導的體系,成員有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敘利亞政府軍、巴勒史坦的哈馬斯等;三是海合會,領導者是沙烏地,成員包括阿聯等海灣國家。不過,卡達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們與三方勢力都說的上話,已經「事實上中立」。

從三方勢力的情況看,抵抗之弧的戰鬥力很強,而且與海合會有過直接交鋒,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胡塞武裝與沙烏地聯軍的8年戰爭。當時,胡塞武裝使用了狙擊作戰、地雷和路邊炸彈襲擊、反坦克飛彈突襲等手段,將沙烏地主導的多國部隊打得丟盔棄甲。在2022年,沙烏地只能選擇停火。至於以色列,在巴以沖突爆發前,他們已經深陷抵抗之弧包圍中,戰略空間幾乎沒有。從這些情況,就能看到為什麽在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後,沙烏地等阿拉伯國家沒有多少存在感,因為他們跟哈馬斯就不是一路人。原本美國計劃讓以色列與沙烏地關系正常化,將美國勢力和海合會聯合,但失敗了。

現在,以色列只是對付一個哈馬斯,就陷入了巨大困境。在紅海,美國對付胡塞武裝,還要組建多國艦隊。然而,美國的多個盟友不給面子,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已經選擇結束。可以看到,抵抗之弧的聲勢非常高,局面正在倒向他們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