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流量能否帶來銷量?價格「保密」的小米汽車將如何攪動明年車市

2023-12-29新聞

「傳統主機廠、新勢力有一個算一個,我們搞車企的哪個見過這麽大流量。有這麽高的關註度,你說會不會攪動汽車行業?這已經顯而易見了。」對於小米汽車的新車釋出,業內人士劉亦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是評價。

12月28日,小米在京舉辦小米汽車技術釋出會,小米汽車首款產品小米SU7首次公開亮相。該車型定位C級高效能轎跑,計劃於2024年上半年實作量產上市。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釋出會上表示,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並「將透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

不過,沒有公布售價的小米汽車,在消費者和業內人士眼裏,其實依舊是「模糊的」。

小米SU7 @小米汽車微博 圖

小米汽車霸榜熱搜「教車圈如何開釋出會」

從立項到第一款車的釋出,小米汽車已經走過了超1000天。雷軍此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曾透露,小米首款車研發投入超過了100億元。

釋出會上,雷軍宛如在科普一般詳細解釋了包括小米自研電機、CTB一體化電池、高達9100噸的一體化壓鑄技術等。

在行業競爭焦點——智慧駕駛方面,雷軍在釋出會上表示,第一期總投資33億元,已追加到47億元,專屬團隊規模超過1000人、投入測試車輛超過200台、測試裏程超過1000萬公裏,目標是在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從釋出會來看,小米汽車最大的優勢還是其作為手機廠商的生態構建能力。雷軍表示,小米汽車搭載小米澎湃OS,小米汽車、手機、平板等可以「無縫銜接」,將形成「人車家全生態閉環」。

在從業者劉亦看來,小米汽車的釋出會足以讓其他車企感受到「威脅」,「明顯切割了消費者的註意力,同時期有極氪發新車、埃安100萬輛下線,關註度太低了,但是這兩家單拎出來都是很有流量的。」他打趣說,短期來看,小米汽車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可能是教會了車圈如何開釋出會」。

在小米汽車長達3個小時的釋出會期間,澎湃新聞記者發現,先後有十余條和小米汽車相關的訊息沖上熱搜並長時間霸榜。

不過令看客遺憾的是,小米並未給出SU7的售價或價格區間。而雷軍在釋出會上僅表示「不要喊9萬9了,不可能的。」「但凡有這種表現和配置的,都得40萬以上,所以14萬9也不用再講了,還是要尊重一下科技。」

對此,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表達不滿說,「不公布價格相當於沒釋出新車」「沒有價效比為什麽買小米」。

分析人士:3年內影響不大,樂觀估計明年銷量10萬輛

行銷上熱火朝天,大有「車圈春晚」的風頭,但小米汽車還無法真正「用產品說話」,而這在業內人士眼裏似乎是硬傷。

劉亦強調說,「汽車作為大宗商品,產品內容很強,完全不同於互聯網或者手機通訊行業。我要看你的車價位合適不合適、空間夠不夠、安全性過不過關等等,普通人購車前一定會有一系列參考。粉絲會買數位產品,不代表他一定會買你的車。」

資深汽車分析師、沃達福數位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暫時來看,小米汽車對行業的影響不會很大。從產銷角度來看,目前小米還沒有開始交付,而交付初期,又往往會遇到產能受限的問題;在銷售端,對於小米汽車的首款產品,消費者一定會持較長時間的觀望態度,因為汽車產品初期出現品質問題的機率並不低。

「近三年內,小米汽車對行業都不會有很大影響。就明年來看,樂觀估計銷量是10萬輛。」張翔補充說。

目前,業內對於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預期為1100萬輛至1300萬輛。以此計算,小米汽車2024年的市占率不到1%。

就競品來看,包括小鵬、極氪、蔚來、問界等造車新勢力,以及特斯拉、比亞迪等都會被網友和媒體拿來與小米汽車進行對比。

張翔分析說,其實小米汽車的外觀設計、技術等與現有車型的同質化十分嚴重。小米的主要優勢是智慧硬體、軟體的生態系,因此,影響最直接的可能是華為、吉利(魅族)、蔚來等手機和車機深度融合的車企,而其他車企與小米的賣點存在差異化,受影響可能相對較小。

而劉亦則認為,「最終受影響最大的車企或者說車型,一定是和小米同一價位區間的,這基本是行業鐵律。這一點還是要等小米公布售價,才能知道誰可能要‘瑟瑟發抖’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