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向史而新|全國近百專家齊聚羊城,共同探討新時代城市考古成效經驗

2024-11-17新聞

新快報訊 為強化城市考古和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助力實作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2024年11月8日至10日,「探索與實踐:新時代城市考古和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暨城市考古與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2024年會」在廣州舉行。

本次會議由中國考古學會古代城市考古專業委員會、中國考古學會考古遺產專業委員會、河南省文物局、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局)指導,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與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聯合主辦。會議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文物報社、科學出版社,中山大學、鄭州大學、暨南大學,部份城市文物行政部門,國內30多家省市考古院所及文博單位專家學者和代表近百人,齊聚羊城,向史而新、循脈而行,共同交流探討新時代城市考古與遺產保護利用的成效和經驗,努力推動考古遺產保護利用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賦能城市現代化建設。

開幕式於11月9日上午舉行,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強祿主持。廣州市文物局局長劉曉明、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張慧明、中國考古學會考古遺產專委會主任委員孫英民分別致辭。劉曉明表示,這次會議既是關於文物考古工作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切實舉措,也是全面推進河南、廣東兩省戰略合作的又一實際行動。張慧明提出,面對新形勢,應進一步明確城市考古和考古遺產保護工作的定位、內涵和任務,著力推進城市歷史的考古實證和研究、城市文脈的保護展示、城市管理的決策服務等三個方面工作。孫英民充分肯定了河南、廣州基於「城市考古與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廣州工作站」開展的交流與合作,認為本次會議的舉辦為兩地文博考古事業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為全國各地的文物交流合作樹立了良好榜樣。

開幕式結束後,來自北京、沈陽、鄭州、開封、濟南、西安、鹹陽、杭州、蘇州、溫州、南昌、成都、福州、南寧、廣州等多個城市的參會代表,圍繞新時代城市考古遺產保護與展示利用、城市考古「一張圖」資訊化建設、城市考古法規及工作機制建設、公眾考古與考古成果傳播等議題展開深度探討,先後進行了21場專題分享。

代表發言結束後,中國考古學會古代城市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錢國祥研究員作學術總結,提出了今後城市考古工作中要特別關註的四個問題:一是考古「一張圖」建設,這是現今所有大遺址、城市考古計畫必備內容,包括系統的構建、資料的錄入,並透過對考古計畫數據的分析,推動考古事業的不斷進步;二是考古工作精細化,包括傳統方法、技術的堅持和提高,提升考古地層和復雜遺跡現象的判斷能力,堅持全面發掘和重點局部解剖相結合;三是密切關註古今疊壓城市的考古,很多古今疊壓城市都是歷史文化名城,要特別註重對文獻資料的梳理;四是註重多學科的運用,重視與科技考古、歷史地理學和建築考古學的交流與合作。

【現場采訪留聲】

廣州既是嶺南一帶的中心城市,又是在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兩千年長盛不衰的大港,是中國最早從水上通往世界的門戶之一。早在1975年,考古工作者就在廣州中山四路發現了一處秦代到南越國時期的造船廠遺址。廣州考古不僅透過考古發掘逐步厘清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脈絡,同時還承擔著保護、展示這座歷史「港口城市」特色的責任。非常希望能看到更多基於「港口城市」底色的歷史遺存的發掘與展示,這將使得廣州的城市形象更加豐滿。——中國考古學會考古遺產專委會主任委員、城市考古與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孫英民

今年3月,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建設「城市考古與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廣州工作站」以來,兩地合作密切、成效顯著,其中也包括了本次聯合主辦的這場全國性的盛會,及接下來在南漢二陵博物館進行的「中原出海——鞏義窯與海上絲綢之路」展覽。無論是理論探索還是實踐探索,我們都會集思廣益、深化前行。此外,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城市考古和遺產保護的成果,也是我們今後會加強合作的方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劉海旺

采寫:新快報記者 潘瑋倩 通訊員 穗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