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兩個小學生。三年級放學時間是4:20,一年級是3:20,同一個學校,不在一個校區。一二年級周二上半天(今年好像是取消周二半天了?都是老人接孩子,我也搞不清楚)。
碰到運動會、宣導活動、歌詠比賽等等的,一般是8點到校,10點放學。4月5月倆月,這樣的活動已經進行了3場了。哦對了,明天還有一場活動,10:10放學,然後後天六一,放假一天。
課後服務班?最晚到5:30,也就是說,5:30下班的家長,要 擁有瞬移技能, 才能趕上接孩子。6點以後下班的,恐怕只能修練時間逆轉大法了。
上個月還開了一次家長會,要求下午接完孩子後,大人晚上6:00參加。於是我們活活排程了4個大人,才完成了分別到兩個校區歸集孩子並送回家,然後分別開家長會的工作。
萬幸的是,我們家老人們多少都能幫幫忙。
上學,這是最最基本的需求了吧。但上班養家,何嘗不是最基本的需求呢?
所以要想放心大膽地生娃,有老人幫忙,這是最基本的條件。 老人指不上的,首先被KO出局。
然而老人一卷進來,就會面臨一系列的新的麻煩。本來清清楚楚的問題,因為一個「大家都是為娃好」,一切的邊界都開始變得模糊不堪了起來。
隔代撫養、家庭主權、生活習慣……處處是矛盾,處處是一地雞毛。
要是在北京上海,就更要命了。
北京的房價,能實作居住自由的,少。所以一旦生娃,面臨的場景就成了:5、 6口人+蝸居+教育內卷+遠距離通勤。 哦對了,現在還面臨經濟下行,35歲被嫌棄現象。
我想都不敢想,但目前有多少人正處在這樣境遇的,恐怕是大有人在。
身在其中的,硬著頭皮往前走,未身在其中的,嚇得撒腿就跑,應該算正常反應吧?
以上。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