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罰單多本身倒不是什麽問題,但為什麽還是搞得小作文頻出足協罰單跟笑話一樣呢?
說白了仍然是因為裁判的業務能力極低、足協公信力喪失殆盡以及量刑標準過於不統一導致的 。
本季的中超已經開賽到了第十輪,幾乎每輪都出現了引起了重大爭議的判罰。
以罰單裏的武漢三鎮隊外援阿齊茲為例,導致他處罰的是在與蓉城比賽中的一個故意的踩踏動作——在比賽中,當值主裁石禎祿對這一動作沒有做出任何判罰。
但在賽後的追溯中,紀律委員會認定這一動作是暴力行為,對其在比賽前數小時處以停賽4場罰款4萬人民幣的處罰。
雖然從量刑上來說,足協的判罰並未太大出格之處,依舊遭遇到了武漢三鎮陰陽怪氣地反擊——除了同日山東泰山外援賈德松因「實施暴力行為,用拳擊打對方面部,造成被侵害物件身體傷害」,被停賽5場,罰款人民幣5萬元的判罰使得武漢三鎮認為量刑標準不一外,始作俑者仍是當值主裁石禎祿過於「寬松」的判罰:
如比賽第98分鐘成都蓉城的最後一個角球,費利佩一把推開盯防自己的劉奕鳴,劉奕鳴倒在地上,費利佩頭球爭頂,絕平三鎮。
在與VAR溝通之後,石禎祿並未選擇觀看視訊回放,直接判定進球有效。再聯想到誘發武漢三鎮第一篇「討賊檄文」,對手同樣是成都蓉城在補時階段的一個疑似點球未判...
三鎮的不服氣也是情有可原的。
本賽季,為了保證早被自己毀盡的公信力,足協於4月10日召開的2023年職業聯賽賽前工作會議決定不再實行【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申請評議辦法】並強調「 由裁判員 根據比賽相關事實做出的場上判罰為最終判罰,(俱樂部)對此不得提出抗議 。
當時,我就直接嘲諷了足協:
明面上,足協給出了「國際足聯 出於對裁判工作嚴肅性的維護、對裁判員的尊重與保護,一直以來嚴禁參賽方就所謂爭議判罰提出抗議或申訴,即便出現明顯的錯判、漏判,賽事主辦方雖會對當事責任裁判員做出內部處罰,但具體結果並不會公開,而比賽的比分也不會因裁判員失誤而更改。」這樣冠冕堂皇 的理由,但顯然又給到人一種「 如果玩不起的話,可以不玩 」的感覺。面對一個充斥著黑哨、嫩哨、官哨的中國裁判圈,在職業聯賽的風雨飄搖之際,卻連一個體面的溝通梯子都撤了,不免讓人覺得...
結果,面對各方的質疑,足協一如既往地選擇不直接面對輿論,反而是一張又一張的罰單——謝暉「五月的雪」禁賽一場;韋世豪網上搞地域黑熟視無睹;南通誌雲在老板範兵因朋友圈吐槽裁判範兵被罰後直接控訴足協「言論系事實而非妄議,足協處罰缺乏正當程式」...
單獨來看,足協的處罰問題都不大。
但是,如果所有的事件結合起來,足協的色厲內荏就暴露無遺:
一方面想要透過嚴刑峻法來重新樹立自己的權威形象;
一方面打死不肯承認自己在工作上的失誤。
在自身業務能力都無法服眾的情況下,越是想要靠高壓來維持自己在中國足壇的統治地位,
結果自然是被人當作跳梁小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