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朋友說,她眼裏的底層人物是一群無權無勢的人,他們每天為了一日三餐不停地奔波,用時間和生命去交換金錢。她說的沒錯,可我理解的底層人物,是奔赴在第一線的勞動人民。
假如你想要了解這樣一個群體,就只能跟他們成為朋友,和他們聊天。可是誰有時間跟你閑聊呢?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還是讀書,閱讀關於它們的書,比單純地聊天了解得更加深入,不信你讀一讀下面這三本書。
一、【趕時間的人】
「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這句詩來自這本【趕時間的人】裏的同名詩,說的是一個外賣員的忙碌與無奈。作者王計兵是一個外賣員,他利用平時送外賣的間隙,在煙盒、廢報紙上寫的詩,合整合了這本書。
這些詩歌不需要解讀,都是大白話,可是讓人讀起來卻不由得鼻子一酸,就好像每句詩都在說給自己聽一樣。比如那句「只有我,從爸爸變成了農民工,從農民工變成了那個人」,讓許多在外奔波的中年人淚奔。
可是絕大多數外賣員都沒有作者這麽幸運,得到了這麽多人的關註。不過當你點外賣時,對外賣小哥態度好一些,他們不是另類,而是某個人的孩子、父親、丈夫或者兄弟,他們也在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地生活,光靠這一點就值得尊重。
二、【我在北京送快遞】
這本書我就不介紹了,直接說感想吧。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在豆瓣先看了作者的一篇文章叫【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文中有句話讓我感同身受:「幹這個工作會令人脾氣變壞,因為長期熬夜,過度勞累,情緒控制力明顯地下降,甚至喪失」。
我也有過類似的情緒,正如作者說的這是困獸之鬥,因為絕望而歇斯底裏,反而偷懶的人脾氣都比較好。除了高強度的工作,作者在短時間內幹的十幾份工作,每份都不到半年,長期處在不穩定的工作狀態中,這也是一部份快遞從業者的生存狀態。
這本書出版後,【人民日報】有一句話評語:「【我在北京送快遞】應該加入市民生活必讀書,讓更多人了解社會運轉背後各行各業的力量。」其實這本書也讓更多人了解了底層人物的真實生活,希望你能認真讀一讀。
三、【要命的急診】
與上面兩本非虛構作品不同的是,這本書是由47個真實病例改編而成的小說,故事圍繞兩個男青年醫生展開的。這兩位醫生不僅每天都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還要面對各種醫鬧,可謂兩邊受氣、腹背受敵。
雖然是小說,但它卻真實地展現了急診科內的眾生百態,讓你看見人性的醜陋的同時,也面對來自良心的拷問:病人沒錢放棄治療了,要不要救治?有人過度醫療了但求一死,怎麽辦?同樣是救人,先救誰?……
從這些不算陌生的故事中,你會看到一個急診科新人的成長,並由此串聯起來的急診科裏的世間百態,是怎樣的活靈活現。
比如絕癥晚期的35歲青年如何掙紮求生,比如父母懷著怎樣的心情放棄搶救患有癲癇病的幼童等,你對急診科醫生的工作感興趣,請就開啟這本書,它不會讓你失望的。
這三本書真實地記錄了外賣員、快遞員和急診科醫生都一線勞動者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你可能對他們有所了解,可是這種了解僅僅停留在自己的觀察之上而已,你看到的都是他們忙忙碌碌的一面,想要深入了解其心理狀態的話,這三本書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