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道
2024年開年以來,已有包括江蘇省數據局、四川省數據局、內蒙古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等十余個省級數據管理機構陸續揭牌,這些省級數據管理機構不僅名稱各有不同,而且在規格、職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深圳數據交易所戰略研究經理胡浩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多地數據管理機構揭牌成立,意味著國家數據局在地方有了抓手。結合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1月7日在北京大學的講話,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國家數據局將加強數據流通制度建設、流通利用方式、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地方數據局則將逐漸加強數位經濟規劃和數據要素流通管理工作。
密集亮相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組建國家數據局,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管理,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位中國、數位經濟、數位社會規劃和建設等職能。2023年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管理。
在國家數據局成立之後,1月5日,江蘇省數據局率先正式掛牌,也正式拉開了新一批省級數據局成立的序幕。四川省數據局、內蒙古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上海市數據局、雲南省數據局、青海省數據局等十余個省級數據局密集掛牌。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慧專家郭濤表示,多個省級數據局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對數據資產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些數據局的主要職責可能包括數據的收集、管理、分析和使用,以及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規定。它們的成立,有助於規範和引導數據經濟的發展,保護數據安全,促進數據的有效利用,推動數位經濟的發展。
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在此背景下,多個省級數據局掛牌成立,不僅是對數據資源價值的深刻認識,更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積極響應。這些機構將扮演起數據資源整合者、政策制定者和治理監管者等多重角色,為數位經濟蓬勃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不過,記者註意到,每個省級數據管理機構的掛牌名字不盡相同,例如,河北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廣東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福建省數據管理局等。
對此,朱克力表示,在數位經濟浪潮中,各地紛紛成立數據管理機構,但名稱卻不盡相同。這背後既有地方特色的考量,也有實際需要的差異。一方面,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胡產業結構存在差異,導致數據管理方面的需求和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例如,一些發達地區或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更註重數據交易與流通,傾向於成立以「數據交易」或「數據流通」命名的管理機構。而一些資源型地區或傳統產業占比較大的地區則強調數據資源內容和開發利用,更傾向於成立以「數據資源」或「大數據」命名的管理機構。
他補充道:「地方政府在機構設定和命名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權和靈活性。在符合國家總體戰略和方針政策的前提下,各地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數據管理機構名稱及職責。這種多樣性和靈活性有助於更好地滿足地方發展需求,推動數位經濟區域協調發展。」
促進數據流通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烈宏日前指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價值創造的重要源泉;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位經濟,是釋放數據價值的關鍵動力;當前,為促進數據要素流通,還需要在制度建設、流通利用方式、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深化研究。
【數位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中國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全球占比達10.5%。海量數據資源和超大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將為中國經濟發展註入新的動力。雖然中國數據潛在價值巨大,但仍存在數據要素流通不暢、交易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地方紛紛成立的‘數據局’有望促進數據流通,破解區域性數據無法流轉的困境。數據局的設立,可以幫助各地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數據,打破數據孤島,實作數據的跨區域流通。」郭濤認為。
朱克力表示,面對區域性數據無法流轉的困境,地方紛紛成立的數據局無疑是一劑良藥。這些機構將透過多種措施打破數據孤島和數據壁壘,促進數據的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流通。首先,數據局將制定和執行數據流通規則和標準,為數據互通互聯提供制度保障,透過明確數據權屬、流通方式、定價機制等關鍵要素,推動數據在不同主體之間有序流動和高效利用;其次,數據局將積極推動數據交易平台建設發展,為數據供需雙方提供便捷的交易渠道與服務支持,透過市場化交易機制,實作數據價值最大化和資源配置最佳化;再者,數據局還將加強與其他地區和部門的數據互聯互通工作,推動形成全國統一的數據大市場,透過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壘,實作數據的跨區域共享和協同利用,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編輯:張靖超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