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月29日訊(記者 林堅) 1月29日,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公布了2023年券商執業品質評價結果,共101家券商參評,一檔20家、二檔40家、三檔20家、四檔21家。財聯社記者留意到,從評價結果來看,大型綜合券商各業務條線全面發力,在年度執業品質評價中均獲評一檔,多項指標保持突出。一批中小特色券商持續深耕發力,表現優異。
20家第一檔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東吳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中泰證券、國投證券、東北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開源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銀河證券、長江證券、平安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
21家第四檔券商分別是中原證券、國開證券、華龍證券、華林證券、麥高證券、中郵證券、英大證券、華寶證券、大同證券、瑞銀證券、中天國富、宏信證券、財達證券、國融證券、首創證券、星展證券、世紀證券、中天證券、野村東方、華興證券、華金證券等。
圖為2023年北交所、新三板執業品質評價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第一,四檔,以及占據多數的第二檔位券商,第三檔的20家券商分別是湘財證券、華鑫證券、紅塔證券、渤海證券、華福證券、粵開證券、大和證券、信達證券、萬聯證券、國都證券、愛建證券、國新證券、大通證券、萬和證券、中信華南、恒泰證券、甬興證券、銀泰證券、誠通證券、長城國瑞證券。
專業品質得分以及合規品質扣分構成了券商執業品質綜合得分,記者梳理發現,其中比較突出的券商得分情況如下:
綜合得分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東吳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中泰證券、國投證券、東北證券、中金公司等;
專業品質得分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別是開源證券、申萬宏源、中信證券、東吳證券、中信建投、中泰證券、國投證券、東北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
聚焦合規品質扣分情況,開源證券、國融證券、光大證券、首創證券、華金證券、民生證券、申萬宏源、興業證券、財達證券、國信證券、國投證券、東莞證券等12家券商比較突出,扣分在5分以上。
北交所表示,目前券商執業品質進一步改善,2023年合規品質扣分分值較前一年度降低36%,扣分家數減少19%,券商合規品質扣分連續三年呈現下降態勢。此外,代理買賣股票金額、釋出研究報告數量等大幅增長。
16家券商保薦業務執業品質居前
2023年是北交所官宣高品質建設的開局之年,這一年以「北交所深改19條」為牽引,多項利好政策不斷落地,尤其是在滬深兩市IPO持續收緊的趨勢下,北交所成了不少企業謀求上市的新賽道,此外,得益於適當性的調整,投資者積極入場,這些因素綜合推動了券商投行業務、經紀業務的發展與布局。與此同時,券商也加大研究業務對北交所的覆蓋,尤其是開源證券、申萬宏源等。
具體來看,北交所保薦業務執業品質居前的券商共有16家,分別是東吳證券、中信證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開源證券、東北證券、國金證券中泰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國投證券、東莞證券、光大證券、國聯證券、五礦證券等。
北交所、新三板經紀業務品質居前的券商有東方財富、華泰證券、銀河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平安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東亞前海、中信建投、中泰證券等14家。
研究業務方面,開源證券、申萬宏源、興業證券、西南證券、中原證券、國泰君安、中泰證券、中金公司等券商比較突出,尤其是開源證券,達到了頂格分數。申萬宏源也遠超其他券商得分。
在本次得分情況中,加分項也成為券商角逐的重要計畫。其中,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東吳證券、國信證券、國金證券、國泰君安、申萬宏源、中金公司、國投證券、開源證券等券商至少加分5分。
在北交所積極布局成為券商拓寬業務邊際、加大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向。記者註意到,2023年券商分類評價中,北交所業務開展情況得到了更高的重視,其專項加分上限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從原來的1分提高至2分。行業人士認為,提高北交所專項加分上限的目的是解決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的服務價效比不高等問題,這有助於激發證券公司的積極性,增加在北交所業務方面的投入,提高執業品質,積極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戰略,不斷提升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能力。
北交所做市備受業界關註,做市商將持續擴容
券商在北交所市場建設中扮演著核心參與者和推動者的角色,對市場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除了最新官宣的執業情況,北交所日前也剛剛釋出了做市商2023年度評價結果,表示做市交易是北交所市場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擴大做市商隊伍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做市商也在積極開展做市業務。
在本次評分之內,北交所做市業務品質有所評分的券商共有16家,這也是目前北交所已開展做市業務的券商數目,從得分高低來排序,分別是國金證券、國投證券、中信證券、興業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銀河證券、申萬宏源、華泰證券、財通證券、東吳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東方證券、浙商證券、中金公司等。
上述得分高低與券商開展北交所做市業務時長、重視程度有關。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於2023年2月正式啟動,當時共有15家券商成為首批做市商,分別是國金證券、中信證券、安信證券、東吳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興業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國信證券、財通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及浙商證券。
2023年12月19日,中金公司開通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許可權,正式成為北交所做市商,北交所做市商擴容至16家。可以看到,由於中金公司最新加入,因此2023年得分會比較低。
做市制度的引入及啟用在提升流動性、平抑波動性方面發揮了積極效應。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做市股票備案198單,涉及股票88只,與做市商加入前相比,做市標的股票日均換手率增加34%,相對買賣價差、日內波動率分別下降18%、7%。
目前來看,北交所做市商隊伍將持續擴容。記者了解到,至少有10家券商向北交所送出了做市商申請。不少券商正在積極準備中。上海證券方面告訴記者,公司在原有新三板做市業務基礎上,進一步參與到北交所做市業務中,對做市業務加大資源傾斜力度,包括資金、人員、技術系統、合規和風控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同時,公司將嚴格遵守做市業務相關制度和規定,加強與北交所以及與其他券商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促進北交所做市業務有序開展。
該公司看來,開展北交所做市業務,能進一步擴充套件公司的業務範圍,豐富公司的業務種類,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進公司中長期戰略目標的實作。
(財聯社記者 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