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空間站出現之前,國際太空站是過去 10 多年時間內唯一在軌飛行的載人空間站,由於沒有對比,所以唯一的國際太空站就讓人很羨慕,畢竟我們沒有參與到國際太空站計畫中,而日本等多個國家都有太空人可以到國際太空站去執行飛行任務。而隨著我們空間站出現以後,很多人也開始將這兩個空間站放到一起去對比,看看哪個空間站更好。
從尺寸、重量方面來看,國際太空站明顯是更勝一籌的,整個國際太空站重達 400 噸左右,主要由俄羅斯和美國的艙段,所以內部空間相對大一些。不過,由於國際太空站參與的國家比較多,即使內部空間比較大,同時參與飛行的太空人也比較多,所以國際太空站內部的空間也是比較擁擠的。
我們中國空間站作為後起之秀,在重量、尺寸方面比不上國際太空站,但是由於我們的空間站建造時間比國際太空站晚了 20 多年時間,使用了現代先進的技術,所以從技術層面來看,我們的空間站其實更加先進的。
而且,由於設計得更好,更加現代化,所以我們的空間站內部就顯得非常幹凈、整潔,相比之下,國際太空站就雜亂無章了。之前就有媒體稱,中國空間站精致得像蘋果專賣店,而國際太空站雜亂無章就像垃圾堆,美媒也感嘆到:時代變了。
神舟十九號 再次亮相
恰逢喜迎澳門回歸祖國 25 周年之際 ,第四屆「天宮畫展 」在 12 月 14 日開展,神舟十九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們在中國空間站上展示了 了一幅幅生動反映愛國奉獻、青春夢想、使命擔當等主題的青少年繪畫作品。 在這次活動中,一共有 75 幅作品參展,由天舟八號貨運飛船運輸到中國空間站。與此同時,這次畫展 還首次同步在故宮博物院、澳門科學館舉辦地面畫展,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這是中國首場采用天地同步方式舉辦的畫展。
航天員傳回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畫展的情況,也看到了航天員們在中國空間站內的風采,雖然已經太空出差一個多月,但是航天員們還是精神抖擻,狀態非常好。而且,從畫面中,我們也看到了中國空間站內的近況。雖然中國空間站已經執行了 3 年多時間,已經先後迎來了 8 批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但是中國空間站裏面還是非常幹凈整潔的。
在本月, NASA 方面也公布了國際太空站的畫面。從傳回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那名被困在國際太空站的女太空人蘇妮塔·林·威廉斯的情況,她和另一位太空人在 6 月 5 日乘坐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前往國際太空站,原本應該在 6 月中旬就返回地球的,但是由於「星際客機」飛船故障的原因,這兩位太空人被困在國際太空站,到現在都還沒返回地球,預計到明年 2 月下旬才能乘坐載人龍飛船返航。
從畫面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國際太空站內的實際情況,和我們的天宮空間站差別真的太大了。在國際太空站內,那些路線雜亂無章,看起來就很落後了。兩個空間站存在這麽大的差異,難怪外媒直言稱中國空間站精致得像蘋果專賣店,國際太空站就像垃圾堆。
可能有一些網友覺得,內部亂不亂不能說明先進或者說明啥。實際上,內部雜亂無章,其實也說明了各種管線的布置是不合理的,在日常的工作中肯定會存在各種不方便,甚至可能會存在一些風險。國際太空站內密密麻麻的電線、機器就像是一個「大雜燴」,一旦出現緊急情況的話,會影響到太空人修復的速度這些眼花繚亂的路線甚至可能會讓太空人處理問題感到束手無策。
舉個例子,之前 NASA 就證實了國際太空站內部存在空氣泄漏的問題,而且已經持續了多年都沒法解決。如果國際太空站內部很整潔的話,太空人在尋找這些小孔就比較方便了,而內部雜亂無章的話,找到這些小孔就很難。
而這些太空人本身也不是國際太空站的設計師,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進行輪換,這些雜亂無章的路線對於新到訪的太空人來說,也是一個困擾,他們可能都不知道這些路線是幹嘛的。
這樣的對比就顯得國際太空站已經完全落後於時代,已經過時了,美媒稱時代變了也是正常的。畢竟國際太空站第一個艙段在 1998 年就已經發射升空了,至今已經在軌飛行了 20 多年時間,那時候的設計沒有考慮到太多的細節。
除了這些管路的問題外,國際太空站內的睡眠艙也很小,和電話亭差不多大。所以國際太空站雖然很大,但是睡眠的區域是很擁擠的,有時候甚至需要「打地鋪」。之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太空人史考特·凱利就曾經透露國際太空站上的太空人們有時被迫「睡在一起」。
已邀請外國太空人
現在國際太空站已經在軌執行了 20 多年時間,這些年來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按照目前的計劃,國際太空站可能會在 2031 年受控墜落地球大氣層燒毀,如果出現緊急情況的話,國際太空站退休的時間可能還會提前。相比之下,中國空間站建成時間還很短,這意味著在國際太空站退休後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空間站將會是唯一在軌的空間站。
對於世界各國來說,到時候他們的太空人想到太空去執行飛行任務,可能就只能選擇到我們的空間站了。畢竟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能力發射載人飛船,更別說發射這樣的空間站了。這也成為了很多網友熱議的話題,有一些網友認為我們不應該向其他國家開放空間站,實際上我們的很多航天計畫都是開放的,歡迎其他國家參與到其中,包括之前的嫦娥六號都有其他一些國家的載荷參與登月。而在空間站計畫中,我們也是發出了邀請。
在此之前,已經有 17 個國家的 9 個科學計畫成功入選了中國空間站的首批科學計畫,這些科學計畫已經陸陸續續在中國空間站上開展。除了這些科學計畫外,我們還發出邀請,歡迎世界各國的太空人到中國空間站去執行飛行任務。不過,目前還沒開展外國太空人的選拔工作,在短時間內都不會有外國人進入中國空間站。
對於外國人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參與太空飛行的機會,畢竟國際太空站並沒有面向全世界開放,而大多數國家又沒有這樣的航天能力。所以,有很多國家的太空人為了能夠早日到中國空間站執行飛行任務,他們已經開始在努力學習中文。這其實是一個很關鍵的事情,我們的空間站操作界面都是中文,學習中文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他們的中文水平不達標,是不可能到中國空間站去執行飛行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