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用奮鬥唱響青春之歌

2023-12-30新聞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璐璐 記者 陳鳳莉
11月末1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赴上海考察並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這次來,習近平總書記心裏擘畫著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個重大戰略,描繪著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這張宏偉藍圖,牽掛著人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大事小情。
青年把握歷史主動錨定奮鬥目標,以青春之名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切。團中央結合正在開展的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邀請各系統行業團員青年代表齊聚長三角,參加「青春點亮城市 科技照亮未來」系統行業與長三角區域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聯學實做宣講示範活動,同話新時代青年勇攀科技高峰的壯誌豪情,共展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壯麗圖景。
12月16日,來自全國鐵道、全國民航、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中央金融、全國稅務6家系統的全國「青馬工程」學員,以及團員青年代表圍繞經濟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民主法治、文教體育、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統一戰線、對外交流等主題面向全國團員和青年講述青春奮鬥故事。同一時間,超過800萬人次線上上觀看直播。
「12個青春奮鬥故事讓我深受鼓舞、備受感動。」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金融學專業2020級本科生曹舒沁說。
「不僅讓我們開闊眼界,也對各行各業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他們的穿著、演講方式非常有代入感,很打動人。」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趙青韻認為將理論聯系實際的宣講模式具有說服力。
「現場氣氛熱烈,不同領域團員和青年的講述熱情洋溢、催人奮進,內容實實在在,我的內心深感振奮。」團上海市嘉定區委副書記徐丹說,宣講貼近團員和青年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大家共鳴。
他們的故事來自科研攻關的第一線
「萬米深海再也不是人類止步的禁地。在人類探尋未知世界的行列中,不能沒有中國人的身影。從「蛟龍」到「深海勇士」,再到「奮鬥者」,我們追求的不只是深度的變化,更是中國深海裝備技術的全面突破和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中央企業的青年代表,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張偉,講述他駕駛著「奮鬥者」號成功坐底10909公尺的海洋最深處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科技部年輕幹部彎昭鋒結合工作實際談道:「落後就要挨打,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依然不會改變。」5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科技部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在科技研發方面梳理各領域存在的「卡脖子」技術問題,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攻關,為民族復興、強國建設偉業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全國「青馬工程」學員、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三部團委書記李倩茹動情講述「兩彈一星」元勛、著名火箭與飛彈技術專家黃緯祿院士將畢生精力投入中國飛彈事業的信仰與熱愛。「老一輩航天人見證的是中國快速發展的年代,而我們將在最好的年華當中,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作。」她結合自身經歷和中國航天前輩們的故事詮釋青年人在信仰指引下不懈奮鬥的重要意義。
他們的故事來自衛國戍邊的最前沿
在4060公裏的邊境線上,守邊青年們時刻抵禦邪惡寒風、化為戍邊勁風,呵護著七彩雲南令人沈醉的微風。
「生與死的抉擇,他們每天都在經歷,用信仰與忠誠過濾痛苦與悲傷,乘風逐光。」雲南省公安廳邊境管理總隊鄭何胄昀和他的無數戰友們用自己血肉之軀鑄成強邊固防城墻,守護著神聖國土,保衛著人民安寧。
「從我記事起,先輩們為了保家衛國,一邊扛起鋤頭搞生產、一邊與土匪戰鬥保家園的故事就不絕於耳,在我心中埋下了愛國戍邊的種子。」魯李潔大學剛畢業就成為大學生「西部計劃」誌願者,開展邊境緬語轉譯誌願服務。緬北沖突爆發後,她主動報名到邊境安置點參與邊民管理、緬語轉譯、對外協調等工作,成為一名守護家鄉的維穩工作者。
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田豐林下三七種植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泰帶領團隊投入到發展數位化種植林下有機中藥材領域中,忙碌於邊疆田間地頭和深圳之間,研究開發數位化種植管理系統,讓中藥材回歸山林,數位化管理種植,為林下生產降本增效。他先後在3個鄉鎮、19個村種植林下三七1195畝,用工1.6萬余人次,累計發放薪資600余萬元,放射線帶動老百姓6000余人,實作綜合產值5000萬元以上。
「在黨團示範崗,幹部群眾一起上,全家上下一起扛,每人都是一座界碑,全力以赴,從未松懈。」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猛海縣打洛鎮打洛村黨總支副書記、團總支書記玉扁作為返鄉大學生,始終與團員青年一道,立誌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青春誓言踐行在祖國邊境線上。
他們的故事來自平凡崗位的不平凡
「作為新時代上海閃光青年的一員,我們一定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在讀英烈子女回信精神,矢誌不渝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讓每一次出航永不偏航,讓每一次出征挺膺擔當。」1261小時是上海市公安局警務航空隊飛行員蔔佳露入警10年來累積的總飛行時長,無數次的起起落落、風風雨雨,每一分、每一秒都記載著她的成長與蛻變。她和隊友們在向往的征途上,穿雲破霧、一路飛馳。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來自中國銀行的盧波講述數位技術如何賦能金融行業,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註入青春動能。「作為金融青年,我們要進一步立足崗位,建功城市發展,奮進科技強國。我們也要做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位金融’五大文章。」建行上海靜安支行團委書記付圖南對盧波的故事深有感觸。
全國稅務系統的青年代表、上海市浦東新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所長連池帶領團隊逐條逐項學透政策,整理操作指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好「政策故事」,為人民群眾提供科學的輔導。虹口區嘉興路街道瑞虹第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華磊紮根社群,在創造群眾家門口的幸福生活中綻放青春。「感知社群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每一件小事都做好,累積起來就是服務人民的意義。」他結合自身社群服務經歷,講述新時代青年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青春故事。
他們的故事講進青年朋友的心坎裏
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向北,他們穿過銀裝素裹與風雪共舞;向南,他們身披璀璨星光與鋼軌同行。
「中國已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是越來越多國家的主要投資來源國,作為‘一帶一路’萬千參與者和踐行者中的一員,能夠見證‘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我倍感自豪!」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東機輛段電力機車副司機徐碩說。
十幾年前,一句「國內還沒有一個人可以維修飛機發動機,必須斥巨資請國外工程師來修」的傳言在一個出生在大西北,酷愛各種機械裝置,圍著軍工廠、機械廠瘋跑長大的孩子心裏埋下種子。中國航油深圳承遠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客戶管理部副經理兼團總支書記、全國「青馬工程」學員劉建君邁出校門後,加入航油鐵軍隊伍開啟職業之旅,從此紮根在航油事業一線,鉆理論、學技能、苦練基本功,「小時候聽到的傳言真偽已不重要,今天的中國航油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大航油供應商,正在大跨步邁向世界一流航油公司」。
全國「青馬工程」學員、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朱海明把宣講帶到田間地頭、農家小院、社群樓棟,講出「甜味」,鎖住「鮮味」,沾滿「土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海明向我們分享了一位宣講耕耘者努力的方向,理論宣講這條路道阻且長,我還能走得更遠更深。」華東師範大學學生王瀅淑與朱海明產生共鳴,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15名宣講員透過鮮活的事例,生動的詮釋,以小故事闡述大道理,感知科學理論的真理魅力,推動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收獲滿滿,滿載而歸。這是宣講類青年人才的集中展示,青言青語,故事生動,把黨的創新理論講得‘甜’‘鮮’‘活’,形式新穎、金句頻出,每個都很用心、精彩,這是推進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的紮實舉措,值得我們基層團組織認真學習。」上海圖書館團委書記劉洪梅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