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結束了,台灣又將迎來立法機構正副負責人選舉。國民黨22日結束爭吵,傅崐萁主動結束,正式敲定由南韓瑜和江啟臣代表該黨出戰。有意思的是,原本掌握主動權的民眾黨卻陷入內亂,民進黨的行為則著實可笑。
其實,國民黨一開始公認的競選人是南韓瑜。原因在於,他在黨內號召力不錯,且排在不分區民代首位,各方面都很合適。事實證明,國民黨高層的眼光確實不錯。從把江啟臣選為副手,到把黨內民代聚集在一起「開會」,南韓瑜事必躬親,充分展現了他的個人能力。然而,關鍵時刻傅崐萁卻站出來搗亂。
傅崐萁是國民黨民代,法理上他確實有競選台立法機構負責人的權利,現實中他也得到了島內士紳和多位國民黨議員的支持。按說,他出來選別人沒資格說什麽。只是,今夕不同往日,民進黨對台立法機構負責人一職虎視眈眈,加上國民黨本就沒多大優勢,一旦傅崐萁真跟南韓瑜搶位置,將導致國民黨選票分化,到時國民黨恐怕又會輸。
此外,傅崐萁出來選,並非為大局考慮,而是出自個人私心。論綜合實力,傅崐萁不如南韓瑜,他之所以大張旗鼓的說出來選,有分析認為他旨在跟國民黨討價還價。簡單來說,他傅崐萁可以放棄參選,前提是國民黨必須支持他,競選國民黨團總召。
黨團總召,雖比不上正副負責人,但在台立法機構權力可不小,甚至能左右法案制定方向。如果傅崐萁得到國民黨高層支持,他獲勝的機率還是挺大的。有意思的是,就在22日國民黨召開一場會議後,傅崐萁突然改口結束競選,轉而支持韓江組合。顯然,雙方應該在背後做了一些利益交換。自此,國民黨競選人正式敲定為韓江組合。
眼見大家談得不錯,台知名媒體人趙少康大為高興,直言這是展現國民黨團結好的開始。跟著,他強調在選舉事宜上,國民黨一定得集中火力打團體戰。看得出,趙少康還是十分看好國民黨未來的。只是,看好歸看好,國民黨仍然面臨兩個考驗。
考驗一,隱患仍然存在。前面說過,傅崐萁有意競選國民黨團總召,但盯上這個位置的不止他,還有賴士葆等人。如果國民黨高層處理不好,或將引發新的爭吵。考驗二,國民黨優勢不大。在新一屆台立法機構中,國民黨的席位只比對手民進黨多一個,就算加上無黨派的兩個席位,國民黨也才多三席,無法對民進黨形成碾壓優勢。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國民黨能否爭取到民眾黨手中的票數。
民眾黨有八個席位,也就是8票,只要全部投給南韓瑜,國民黨贏定了。只是,截止到目前民眾黨的態度一直很模糊,既沒說支持也沒說反對國民黨,只是強調先看看誰支持台立法機構改革。話裏的意思很清楚,誰支持改革,誰就有可能拿到民眾黨的票。當然,這只是一種試探,不代表民眾黨必然會這麽做,畢竟民眾黨現在也面臨大問題。
民眾黨面臨問題,主要跟該黨民代黃珊珊有關。黃珊珊原本是台灣新黨黨員,後來改投親民黨,或許是覺得親民黨發展前景不大,堅持了20多年後黃珊珊去年再次改換門庭,這次她選擇的是民眾黨,並最終成功選上該黨不分區民代。這下,以民眾黨前秘書長謝立功為代表的眾人不樂意了,指控黃珊珊涉嫌以親民黨和民眾黨雙重身份競選,要求她必須說清楚自身身份,由此引發民眾黨內部動亂。因此,在決定支不支持他人之前,民眾黨首先得處理好內部問題。
最後是民進黨,該黨競選人為遊錫堃和蔡其昌組合。就台「立法委員」選舉一事,民進黨發揮了該黨一貫作風,選擇將矛頭指向大陸。理由是,民進黨之所以在選舉中遭遇失利,原因在於無法借助大陸短視訊平台拉取年輕選民投票。靠著這個莫須有罪名,民進黨計劃在現有基礎上,全面禁止大陸短視訊平台,轉而使用美國平台。目前,以賴清德、蕭美琴為代表的民進黨高層,已經向美國平台進軍。
就民進黨抹黑大陸、進軍美國平台的做法,多家台媒諷刺稱實在過於可笑,並認為民進黨這是在搞「白色恐怖」。此外,在台媒看來,民進黨的做法非但不會達成預期效果,還有可能招致年輕選民反感,從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