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曾經,「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人們對未來生活最美好的憧憬。如今,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電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2023年行動電話使用者普及率達到123部/百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扣除物價因素比1949年實際增長76倍。
曾經,行路難、用電難、通訊難、上學難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港口集群,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郵政快遞網、光纖和移動寬頻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1949年中國80%以上人口是文盲,2023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
曾經,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困擾中國人民幾千年。如今,中華大地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驚世壯舉。中國建成了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社會保障體系,2023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增長至78.6歲,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加43.6歲。……
回望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很低,人民整體生活水平較差。75年來,中國經濟的每一步前進都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從衣食住行到遊購娛,今天每個普通中國人生活中的習以為常,折射出的是時代變遷的極不尋常。
變化天翻地覆,奮鬥可歌可泣。
「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的話語,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最根本的價值追求。
民有所盼,政有所為。新中國成立75年來,黨和政府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今天,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優不優」,並且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個人化的特點。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中國正在努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紮實的奮鬥讓明天的日子更美好。
數據整理/李瞳 朱雙健 設計/王墨晗 張欣穎(見習) 文字作者/熊麗
來源:經濟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