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協委員、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郝威。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楊 李賽鳳 長沙報道
作為科技工作者,湖南省政協委員、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郝威格外關註科技創新生態相關問題。湖南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他針對基礎研究優勢領域與重點產業發展難以匹配、科技成果向實踐套用的轉化率不高、國際化開放合作不足等現實難題提出提案。
「要面向前沿新興領域,最佳化基礎研究和產業套用創新生態。」郝威建議,加大自然科學基金及重大、重點類研究計畫對新興研究領域支持力度,圍繞人工智慧等方面的重大科學問題布局前瞻性基礎研究;聚焦「1+2+N」先進制造業集群、智慧交通、智慧駕駛、新能源等領域布局產業套用創新研究,加強相關重大/重點科技研發計劃資助;選擇研究優勢突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結合湖南省產業發展方向,加大對面向社會重大需求的研究計畫的支持力度,培育產出更多「從0到1」的引領性原創成果。
郝威表示,透過建立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作融通生態圈,能夠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不斷提高企業研發能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於引進回湘人才的關註度,鼓勵高校、科研院所打破現有學科邊界,推動學科交叉融合,以此提升套用學科基礎研究能力。同時,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共建聯合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共同實施重大科技計畫攻關。」
當前,長沙正在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對此,郝威認為,有必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生態,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擴大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合作,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同時,要前瞻謀劃和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參加或發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支持湖南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組織同國際對接,完善法律法規、倫理審查規則和監管框架,提升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