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專訪|巴以沖突百日,「中東通」宮小生:政治解決的可能性在增加

2024-01-15新聞

當地時間2024年1月10日,加薩走廊拉法,巴以沖突仍在繼續,以色列轟炸了南部的汗尤尼斯,濃煙滾滾。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資料圖

至2024年1月14日,本輪巴以沖突已持續100天。近年來雙方最激烈的一次武裝沖突,再次將加薩走廊民眾卷入硝煙,也將巴以問題拉回國際社會的視野中。動蕩時局下,中東安全問題從未遠去,巴勒史坦問題則是風暴的中心。

本輪沖突爆發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談及巴以問題時表示,巴勒史坦問題始終是中東問題的核心,是當今世界不斷被撕開的傷口。問題的根源在於巴勒史坦獨立建國的夙願遲遲未能實作,在於巴勒史坦人民遭受的歷史不公一直未能得到糾正。

當下,以色列軍方聲稱其軍事行動正轉入「低強度作戰」階段,卻未必言行一致,美西方堅定支持以色列引發國際社會不滿,加薩民眾仍在痛苦呻吟。未來,沖突將朝怎樣的方向發展?如何能盡快推動停火止戰?加薩走廊深陷人道主義危機的百姓面臨怎樣的未來?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圍繞巴以沖突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政府前中東問題特使宮小生。

宮小生曾任中國駐巴勒史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主任,從事外交工作四十年,長期在中東地區工作,被第三任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評價為「中東通」。任職期間,他為推動巴以問題解決奔走,就局勢相關問題與各方深入交換意見,為促進中東地區和平穩定作出積極貢獻、發出中國聲音。

他曾強調巴以問題不能被遺忘,呼籲透過對話談判解決熱點問題。對於當地嚴峻的形勢和民眾對和平的期待,他感受頗深:「盡早過上安全、平靜的生活,是當地民眾的願望」。

談及巴勒史坦的情形,宮小生回憶起赴當地工作時的一段「插曲」。2003年,宮小生到巴勒史坦總統府遞交國書,經過邊境時遇到以色列士兵的檢查。「以軍的坦克營離巴勒史坦總統府只有10分鐘車程,這對我觸動非常大」,宮小生說那是他第一次如此直觀地體會「沒有主權」到底是什麽樣的狀況。宮小生抵達時,盡管當地條件簡陋、部份人員衣裝破舊,巴勒史坦方面仍是組織了儀仗隊,在斷壁殘垣下「一絲不茍」地為宮小生舉行了歡迎儀式。巴勒史坦方面「對於主權的極大向往和對於民族權利的極大期盼」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截至目前,本輪巴以沖突已致加薩走廊超2.3萬人喪生,190萬人流離失所。宮小生認為,當前最急迫的是要緩解當地人道主義危機,「現代社會不能再繼續這樣的悲劇」。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11日,加薩走廊,巴勒史坦人從布賴傑難民營逃往加薩走廊南部。

政治解決的可能性在增加

澎湃新聞: 巴以沖突已持續百日、造成大量傷亡,您如何看待這場沖突?如何看待雙方在沖突中的舉動?

宮小生: 從去年10月7日開始,我就一直在觀察這場沖突。這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巴以雙方發生的最激烈的一次武裝沖突。首先,我對戰事持續了100天,現在仍然在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特別是對加薩走廊的人道主義狀況,感到極大的遺憾和高度的關註。現代社會不能再繼續這樣的悲劇。無論是哈馬斯,還是以色列,對於傷害無辜民眾,特別是傷害到婦女兒童的軍事行動,我都感到極大的遺憾。這是中國以及國際社會,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我們希望立刻停火止戰。

澎湃新聞: 以軍希望透過軍事行動實作怎樣的目標?雙方能否重回談判桌、尋求政治解決?

宮小生: 這場沖突從發生到現在,以色列的態度一直非常強硬,確實想消除哈馬斯武裝力量所造成的安全威脅,這是以色列第一個目標。

第二點,以色列的目的還不僅如此,它要借這次實施軍事打擊的機會,進一步消滅對以色列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脅,這就包括更大的範圍了。

從打擊哈馬斯的角度來講,以方已經實作了目標。但是從更大的目標來看,以色列還覺得沒有達到這麽大規模軍事行動的目標,所以仍不願松手。特別是內塔尼亞胡政府向來以強硬為特點,在實作更多目標之前,以色列方面不會輕易松手。

現在有訊息說,美國方面正悄悄開展外交行動,透過卡達和其他渠道進行斡旋,這個訊息的透露並不是偶然的,它可能標誌著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達成協定的可能性在增加,只是時間問題,雙方都在尋求停止這場沖突。

以色列想保持強大的軍事壓力的話,有多種實作方式,比如長期在加薩走廊駐軍,建立安全區等。到底以什麽方式來實作,還有待觀察。以色列不會以弱勢姿態來達成協定,它會謀求一個強勢的、占主導地位的政治解決。我認為現在政治解決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而且時間也越來越近。

澎湃新聞: 要想實作政治解決,需要滿足哪些方面的條件?

宮小生: 以色列對政治解決的條件一直是含糊其辭的,並沒有明確說想達到什麽樣的條件,才能同意停火。這個東西它是動態的,隨著形勢發展而發展,不完全取決於以色列自己的意願,要看國際形勢以及大國的態度。

其次,以色列現在已經表明,即使停火、即使達成協定,加薩的狀態也不可能回到10月7日之前了。以色列有可能謀求對加薩走廊形成一種長期的威懾。這次打擊之後,我想以色列不會允許哈馬斯繼續控制加薩。至於加薩將來由誰來控制,這需要國際上以及巴勒史坦內部進行非常復雜、非常尖銳的較量才會得出。

以色列的困局與美國的私心

澎湃新聞: 以色列能實作消除安全威脅的目標嗎?以方行動面臨哪些方面的壓力?

宮小生: 把一個民族、幾百萬人民徹底消滅,這是不可能的。現代以色列國家的建立與聯合國決議的作用密切相關,它還是得顧忌國際輿論的壓力。

另外,哈馬斯的軍事力量並不是非常正規的軍隊,有很大一部份是巴勒史坦青少年,沒有受過訓練,平常是老百姓,然後又會參加戰鬥,這是以色列非常頭疼的地方,它是打不幹凈的。

內塔尼亞胡一直強烈譴責哈馬斯隱藏在普通老百姓當中,也是不斷地為以方軍事行動造成的平民傷亡找借口。以方行動的難度也就在這,無論是對以色列,還是對美國和西方國家來講,都要付出巨大的經濟和軍事以及政治代價。

以色列人口不多,不可能長期維持常規軍。以色列通常維持少量的部隊,在遇到戰爭的時候,能透過緊急動員來征召預備役。這次以色列已經征召了30多萬人的預備役部隊,這些人都是在國家的各個崗位上工作的,正好是青壯年,這會讓以色列的國民經濟承受巨大的代價。以方不可能把30多萬正在工作的人長期置於戰場上,它的經濟難以承受。

其次從軍事上來講,戰事每天要消耗大量武器彈藥,現在武器彈藥價格非常高,西方的武器都是以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為代價,長期大量消耗彈藥對以色列和美國都是難以承受的。

第三從政治上來講,對加薩的巴勒史坦平民保持巨大的壓力和大量的傷害,是國際社會所難容忍的,西方國家難以長期承受這種政治壓力。特別是美國今年將面臨大選,不能不考慮民眾的反應,沖突是否能完全按以色列的意圖去發展還有待觀察。

澎湃新聞: 作為以色列的盟友,美國是否會繼續保持對以色列的支持?

宮小生: 美國和以色列的利益有重合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以色列希望美國更多介入中東事務,希望透過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存在,解決以色列的安全問題,並推動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實作和解。

但是第一,美國是否有這樣的能力和影響?從當前趨勢看,隨著美國對中東事務介入程度的減少,它的影響是在不斷下降。

第二,美國根本的戰略目標,是要減少其在中東和其他地區的介入程度,以便收縮力量,更多對付它想對付的問題。這是有巨大差異的,而且是戰略性的差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1月7日,沖突爆發後第四次存取中東地區,當然有幫以色列的一面,但也有同以色列對話,希望以色列在戰略上配合美國的意思。以色列和美國不僅是親密的盟友關系,它們之間還是有一些政策性差異和立場的不同。

美國會繼續在政治上、軍事上支持以色列,但肯定做不到無限制地提供武器。以色列在要求美國援助方面一向獅子大開口,但美國國力也在衰減,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的能力是相對有限的,特別是還有俄烏問題的存在,美國已經不堪重負了。

當地時間2024年1月3日,巴勒史坦拉法地區,一名兒童經過廢墟。

誰來背上巴以問題的「包袱」?

澎湃新聞: 被炸成廢墟的加薩走廊面臨著怎樣的未來?

宮小生: 加薩走廊未來的走向現在很難判斷,因為這方面選擇很多,比如,以色列在加薩推動或者成立一種臨時性的管理權力機構,或者讓聯合國、其他方面對加薩進行一定形式的管理,這都是可行的選擇,但還要看形勢發展。過去,加薩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由埃及來管理的,現在埃及會不會再背這個「包袱」,這存在極大的疑問。

從目前來講,美國、西方,還有阿拉伯國家,都知道巴勒史坦問題,特別加薩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誰要背上這個「包袱」,大家對此顧慮非常大。包括以色列,別說管理加薩了,以色列要在加薩保持長期的軍事存在,也是個負擔極重的問題,即使是低水平維持,也要付出極大的經濟和政治代價,這恐怕是以色列和美國將來非常頭疼的問題。

我個人估計,可能還是加薩走廊的人民自己將來實作某種管理和控制。我不認為有哪一個國家會接收幾百萬巴勒史坦難民,周邊的阿拉伯國家裏,約旦和埃及已經明確拒絕了這種選擇。特別是在今年很多國家都面臨大選的情況下,大規模接收巴勒史坦難民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澎湃新聞: 本輪沖突能推動「兩國方案」落實嗎?

宮小生: 這次沖突之後重新啟動和平行程、推動「兩國方案」落實,還是有很大難度。從「兩國方案」提起到現在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首先,巴以雙方能不能再回到原來的道路或者起點上,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其次,未來的「兩國方案」是一個什麽樣的解決方案?以色列的立場可能會更加強硬,「要價」會更高。

巴勒史坦將來建國是「兩國方案」的根本,這個大家都是認同且接受的,關鍵是在多大的領土範圍內來實作巴勒史坦建國。另外,雙方存在一些巨大的立場差異,比如說耶路撒冷的歸屬、以色列定居點問題,以及建國後巴勒史坦難民的回歸等等,我想雙方談判只會更加艱難。

中東問題影響地區安全也影響中國利益

澎湃新聞: 有分析稱此次沖突再次引起國際社會對巴以問題的重視,如何理解這種說法?

宮小生: 一段時間以來,以色列等方面一直宣揚巴勒史坦問題不再是中東問題的核心。我們中方一直強調巴勒史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

這次哈馬斯同以色列的軍事沖突,使巴勒史坦問題的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視。國際社會必須推動巴勒史坦問題實作政治解決,這樣的觀點在國際社會上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如果能實作停火止戰,國際社會推動和平胡政治解決的呼聲會越來越高。

澎湃新聞: 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談判已因沖突擱置,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關系將如何發展?

宮小生: 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關系會隨著形勢進一步發展,這是一種大趨勢。在美國不斷減少在中東地區介入的情況下,地區國家需要加強對話和合作,來實作它們的安全和經濟發展。加強對話、解決分歧,保持合作的關系,這是一個趨勢。

但無論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的關系怎麽發展,不管它們建交與否,巴勒史坦問題仍然是不容忽視的。即使開展了某種合作,巴勒史坦問題還是會影響它們的關系。國際社會應該鼓勵對話的趨勢,這樣會有利於緩和中東的緊張局勢,客觀上也幫助了巴勒史坦問題的解決。

澎湃新聞: 中方為推動中東地區相關問題的解決付出了哪些努力、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宮小生: 過去以色列是不希望除美國以外的更多國際力量在中東地區進行介入和幹預的,後來我每次同以方會談,他們都表示希望中國能參與,使中東和平行程能夠重新啟動。這一方面反映了以色列態度的巨大變化,另外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以及中國外交立場的公正性和平衡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同和歡迎。

中國從2002年設立了中東問題特使,到現在二十多年了。中東問題特使是中國政府第一個就熱點問題設立的特使,中國高度關註中東問題、巴勒史坦問題,希望能對問題解決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透過長期的外交實踐,我們充分認識到,一個和平的環境,一個國際社會上大家相互包容、相互合作的國際環境極其重要。中東離我們並不遠,中東地區的事會影響這個地區的安全,影響世界的安全,也影響中國的利益。

要特別說明的是,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和美國等一些國家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利益是公利,我們的利益同巴勒史坦、以色列人民,同中東地區以及世界人民的利益是一樣的,不是在損害別人利益的基礎上實作我們的利益,而是保持和平、加強合作、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樣一種利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