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73年杜聿明參觀偉人舊居,笑著對工作人員講:幫我捎句話給後人聽

2024-01-22新聞

1959年10月4日,作為第一批被批準特赦的戰犯,杜聿明走出了功德林監獄,一代名將的人生從此開始轉變。

兩個月後,周總理邀請杜聿明等人來到中南海西花廳做客,面對剛經過改造的眾人,周總理勸勉說:「你們當中還有人能與台灣聯系上,願意協助兩岸統一工作的,可以慢慢做一點工作,不要著急,寫信的方式是最可靠的!」

隨後,周總理又關切地詢問了杜聿明等人的身體狀況,當周總理看向杜聿明時,杜聿明慚愧地說道:「學生當年沒有聽老師您的話。」

周總理微笑著安慰杜聿明說:「不怪你,是我這個老師沒有教好!」

一番簡單地寒暄,讓杜聿明的內心深受感動,在監獄中備受政府照顧的杜聿明,此刻,已然完全認同了共產黨……

一、黃埔名將、被批特赦

杜聿明是蔣介石頗為倚重的戰將,蔣介石曾將其視為自己的「肱股之臣」,其軍事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

與杜聿明相似的還有宋希濂,兩人的履歷也頗為相似,都是富裕家庭出身,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且都畢業黃埔軍校。

身為黃埔一期學生的杜聿明,曾是國民黨軍隊中有名的統帥,在抗日戰爭中戰功赫赫,有「王牌戰將」之稱。昆侖關血戰中,杜聿明率領國民黨唯一一支裝甲部隊,擔任進攻昆侖關的主力,杜聿明由此開始揚名天下。

在此戰中,杜聿明先是才迂回戰術將昆侖關包圍,迫使日軍前來增援,並在日軍增援的必經之路設下埋伏。

日軍第二十一聯隊在增援途中,被杜聿明親率的猛虎團伏擊,最終,這支被日本天皇授予「鋼軍」稱號的部隊全軍覆沒,聯隊長中村正雄被擊斃在昆侖關的關口。

解放戰爭初期,杜聿明曾在四平三次擊敗林彪,令解放軍損失慘重,直到夏季攻勢以後,杜聿明才徹底敗下陣來。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竭盡全力救援國民黨軍隊,終究無濟於事,在解放軍包圍徐州之際,杜聿明成為了俘虜。

宋希濂同為黃埔一期學生,也曾在抗日戰爭中屢挫日軍,先後參加過淞滬會戰和遠征軍入緬作戰,是國民黨內有名的「鷹犬將軍」。

不過,宋希濂與杜聿明的結局如出一轍,解放軍渡過長江後,宋希濂被包圍在大西南,宋希濂試圖自殺不成,終被解放軍所俘獲。

1959年8月,毛主席致信給劉少奇說:「今年是建國的十周年,可以考慮釋放一批被囚戰犯!」就這樣,被關押改造了十年的杜聿明和宋希濂走出了北京的功德林監獄。

作為第一批被釋放的戰犯,杜聿明在功德林監獄改造期間,不僅得到了精心地照顧,還接受到了十分深刻的思想改造。

杜聿明的身體狀況極差,患有腸胃病和多種結核病,對此,監獄的工作人員始終悉心地為其治療,從未有過中斷。

曾經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的杜聿明,在功德林監獄常說的一句話便是:「共產黨真像是我的再生父母!」

在此期間,杜聿明認真拜讀了【共產黨宣言】、【論持久戰】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籍,對於共產黨的思想愈發認同。認識到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之後,杜聿明積極配合勞動改造,不僅在監獄中做起了縫紉工作,還寫信勸誡國民黨軍官起義,幫助解放軍順利完成渡江戰役的工作。

1959年12月,周總理接見了被釋放的第一批特赦戰犯,並親切地詢問了杜聿明的身體狀況以及家庭情況。

杜聿明連忙回答說:「我今年已經55歲了,身體還算健康!」

周總理點了點頭,然後意味深長地說:「你還年輕嘛,還能為國家和民族做許多工作!」

周總理的勉勵,令杜聿明感到萬分愧疚,想到自己曾經對人民犯下的罪行,杜聿明羞愧地低下了頭,並開始承認自己的錯誤,於是,開頭的一幕便發生了。面對自責的杜聿明,周總理繼續安慰道:「你過去有罪,如今能改過來,這就很好了嘛!」

得到周總理肯定後的杜聿明,十分激動,不斷地表示要在往後余生中,繼續完成思想改造工作,為祖國的發展和統一盡最大努力。

1964年,在周總理的安排下,杜聿明等人被派往全國各地參觀,望著祖國的秀麗河山,杜聿明也見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的巨大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杜聿明還參觀毛主席舊居,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卻給杜聿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參觀舊居、感觸至深

第一次參觀毛主席舊居很是倉促,杜聿明感到十分遺憾,為此,1973年時,杜聿明再次申請參觀毛主席舊居。

5月初,杜聿明的申請得到相關部門的批準,他與宋希濂兩人偕同來到了韶山沖,想要仔細參觀一下毛主席的舊居。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杜聿明和宋希濂懷著敬畏的心情走進了毛主席舊居,並來到抗日戰爭的陳列展室。

看著展室內的照片,杜聿明和宋希濂都感慨萬千,兩人不由得回憶起昔日的抗戰經歷,心情也變得格外激動。

杜聿明的確曾為抗日戰爭立下赫赫功勛,好幾次都險象環生,甚至命喪黃泉,令杜聿明記憶最為深刻的,便是率領遠征軍赴緬甸作戰。

1941年12月,應英國方面的請求,蔣介石派遣杜聿明率領10萬人入緬作戰,由於蔣介石戰略部署的失誤,遠征軍剛進入緬甸,就遭到日軍大規模襲擊。

萬不得已之下,杜聿明只得帶領遠征軍走野人山返回國內,但是,卻在野人山中迷了路,杜聿明也患上了回熱病。

好在一架美軍偵察機發現了遠征軍的炊煙,杜聿明和數萬遠征軍才得以生還,遠征軍中的士兵曾說:「杜聿明能活下來,是一個奇跡!」

杜聿明被找到時,全身浮腫,皮膚發亮,氣息也變得十分微弱,若不是將士們拼死照顧,杜聿明早就死在了野人山。

回想起抗日時期的艱難歲月,杜聿明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待到他回過神來,再看毛主席舊居中的抗日戰爭紀念照片時,杜聿明突然露出喜悅之色,感嘆毛主席的英明領導。

不久之後,杜聿明和宋希濂被工作人員帶到了解放戰爭的陳列展室,在展室門口,宋希濂卻死死拉住了杜聿明。甚為不解的杜聿明連忙詢問宋希濂其中的緣由,宋希濂緩緩地說道:「這裏我們就不要進去了吧?」

杜聿明疑惑地反問道:「你這是怎麽了?怎麽還不敢進去了?」

宋希濂略帶慚愧地說道:「我們兩個敗軍之將,來這裏參觀不是自取其辱嗎?還是早些離開吧!」

宋希濂的話音剛落,杜聿明便朗聲大笑起來,看著沒有完全悔悟的老戰友,杜聿明意味深長地勸說道:「難道你就不想弄明白,我們為什麽會失敗呢?你好歹也是做過師長的人,難道就沒有反思過我們到底差在哪裏嗎?」

杜聿明的一番勸誡,讓宋希濂的內心開始釋然,見此情形,杜聿明又補充道:「在這點上,我們都要向陳毅學習,人家吃了敗仗,是敢於出來承認的,陳毅是有名將風範的人啊!」

杜聿明對陳毅的評價十分中肯,解放戰爭初期的山東戰場上,國民黨軍隊進攻山東解放區的第一仗,陳毅確實失敗了。為此,毛主席一度想要換掉陳毅,甚至已經將此事告知給陳毅,氣度非凡的陳毅不僅抱怨,反而對毛主席的決定表示支持。

不僅如此,陳毅還當著全軍官兵的面,深刻地檢討了自己,陳毅誠懇地說道:「這一仗,我們打輸了,責任不在你們,而在於我這個司令!你們每個人都打的很好,是我領導的問題!」

作為我軍在山東戰場上主帥,陳毅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以檢討自己的方式,來提升部隊低沈的士氣,此舉實屬難得。

想到這裏,宋希濂糾結的心情釋然了許多,杜聿明繼續勸說道:「我們戰敗了是好事,如果我們打了勝仗,不是拖延了解放的行程嗎?我們也會人民的罪人的!」

宋希濂深以為是地點了點頭,在放下不滿的情緒後,宋希濂跟隨杜聿明走進了解放戰爭的陳列室。

兩人在這裏呆了許久,直到出來時,兩人紛紛感嘆:「毛主席真是戰神啊!」

臨行前,兩人還不忘囑咐工作人員:「一定要將這句話說與後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毛主席!」

三、主席謀略、用人不疑

經歷過解放戰爭的杜聿明和宋希濂,是有資格評價毛主席的軍事能力的,因為兩人對蔣介石的軍事能力,也十分熟悉。

在參觀毛主席舊居的過程中,兩人難免會將毛主席的軍事能力和蔣介石的作對比,而答案其實是在黃維的真實感受中。

黃維曾是國民黨十二兵團的司令,淮海戰役中,黃維同樣被解放軍俘虜,不同於杜聿明和宋希濂的是,黃維對蔣介石更為「忠心」。

在戰犯改造期間,黃維一直拒絕接受任何改造,甚至還與監獄工作人員發生過沖突,直到黃維重病時,他才改變了對共產黨的看法。與杜聿明的身體狀況相似,黃維也患有多種疾病,但是,監獄的工作人員不計矛盾,不惜一切代價地幫助黃維醫治,這讓冥頑不靈的黃維,在思想上產生了根本變化。

1975年,被特赦後的黃維曾親自來到西柏坡,參觀了毛主席的住所,結束後,黃維感慨道:「國民黨註定失敗,蔣介石也註定失敗!」

黃維精準地指出:「蔣介石用人只信任嫡系,毛主席用人卻看重才能,在這點上,蔣介石無論如何都比不了!」

蔣介石是一個諳於權術的統帥,其政治手段五花八門,不僅如此,蔣介石任人唯親,只有「嫡系部隊」和「浙江幫」內部的人,才能被蔣介石所倚重。而毛主席用人,卻從來不問出身,60軍軍長曾澤生曾是國民黨內部的雜牌軍,一直被蔣介石和嫡系部隊所排擠。

曾澤生率領60軍起義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誌願軍的氣勢,由於60軍陣地防禦戰打得出色,毛主席便稱贊60軍是「鐵軍」。

除此之外,毛主席和蔣介石用人還有一個不同,便是蔣介石用人又疑人,而毛主席則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縱觀整個解放戰爭的歷程,蔣介石經常越級指揮國民黨將領,造成指揮系統混亂,使國民黨軍隊由對抗的優勢轉變劣勢。

晚年李宗仁曾評價蔣介石說:「蔣先生既不善於統兵,又不善於統將,卻善於坐在指揮部內,直接用電話的方式幹預前線的指揮!」

蔣介石的這一特點,杜聿明體會頗深,在東北戰場,杜聿明的指揮就多次受到蔣介石的幹預,淮海戰役時,蔣介石對杜聿明的命令更是層出不窮,甚至逼得杜聿明想要放棄指揮權。

相比於杜聿明,粟裕的指揮卻很少受到毛主席的幹預,同樣在淮海戰役期間,粟裕曾三次致電毛主席,請求毛主席批復「集中兵力南下,做好打大仗的準備!」

當時,黨中央的意見仍是分兵南下,粟裕不得不反復向毛主席陳述淮海戰場的形勢,以獲得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批準。

在分析了形勢之後,毛主席力排眾議,果斷支持粟裕的意見,並告知粟裕要靈活多變,根據戰場的形勢變化相機展開軍事行動。

也正是出於毛主席對粟裕的信任和默許,才有了後來淮海戰場上的勝利,可以說,毛主席在西柏坡內,打贏了人民解放戰爭。

三大戰役結束之時,周總理曾打趣地說道:「我們在西柏坡不發槍,也不發糧,更不發人,我們只是發電報,就將遠處的敵人打敗了!」

作為我軍的領袖之一,毛主席雖然從未上過軍校,卻深諳兵法之道,不僅用兵如神,還令許多人感到欽佩。對此,毛主席曾風趣地解釋道:「我本是一個知識分子,沒有學過軍事知識,要說我為什麽會打仗?那還是國民黨的‘功勞’!」

「當時,國民黨在全國搞白色恐怖,殺了我們大批的黨員,我們只能選擇扛著槍,與國民黨軍隊打遊擊!」

其實,這是毛主席自謙的說法,真正讓毛主席做到「胸有百萬兵」的,其實是「掌上春秋史」。

毛主席的軍事素養,更多來源於許多兵法書籍,以及在戰爭中總結的軍事經驗,這才是毛主席被稱為「戰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