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麗巖(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明確了做好經濟工作的政策取向,這是在重要節點及時準確研判形勢而作出的工作部署,將為實作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最佳化組合提供有力支撐。
宏觀政策主動作為推動經濟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4年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即將順利完成。特別是9月底以來,中央果斷部署、國務院各部門系統落實的一攬子增量政策,積極主動作為,有效提振了社會信心,四季度以來經濟主要指標明顯回升。預計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能實作5%左右的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就業和物價保持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即將順利實作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這為「十四五」規劃紮實收官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外部環境嚴峻復雜、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殊為不易,令人鼓舞。
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的成色更足,發展含金量明顯提升。要全面認識和充分肯定中國政府沈著應變、綜合施策所取得的經濟發展成績和激發出的高品質發展潛能。創新推動「兩重」「兩新」工作,統籌用好各方面建設資金,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積極支持鼓勵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縱深推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有效緩解重點領域風險,房地產市場出現回穩改善的積極訊號。總之,傾聽和積極回應企業與群眾的呼聲、訴求,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和狠抓落實,更好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讓人民更有感有得,讓企業更有創新活力。
激發高品質發展潛能和穩定經濟需要更加積極有為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把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用足用到位,需要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立足「十四五」末,展望「十五五」,中國具有巨大經濟體量、市場容量和產業配套能力,能夠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關鍵是要積極作為,針對結構性問題造成的經濟迴圈堵點,堅持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形成供需互促產銷並進的良性迴圈,推動總供給與總需求實作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從長期向好的要素支撐來講,中國人口紅利依然存在,人才紅利加速釋放,積極提升勞動者素質和人口發展品質,推動收入分配格局向橄欖型格局邁進,做實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非常必要;中國擴大內需空間廣闊,抓好重大戰略貫徹落實,推動區域間聯動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激發更大的投資與消費增長空間,需要更加積極有為。
化解外部環境不利影響和經濟執行困難,主動識變積極應變,需要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國內有效需求尚待拓展,面對經濟執行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需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形成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組合上來講,明確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提法與往年相比有明顯變化,釋放了明確訊號,有利於提振信心和鼓舞士氣。中央定調貨幣政策取向是「適度寬松」,具有極強的訊號意義,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防範資金空轉,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增長和銀行穩健經營,有利於提振投資信心和消費意願,增強經濟向好勢頭。財政政策方面,中央財政還有較大舉債空間,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赤字規模,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大財政支出強度等方面體現出更加積極取向,將對經濟增長形成有力拉動。
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充分激發活力,需要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重申「先立後破」的要求,政府的「有為」更多體現在立規建制與清理破除「兩手都要硬」。一方面,突出抓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使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大舞台。另一方面,要認識到各地方和各類企業的高品質發展,都不可能靠地方保護和「內卷式」競爭實作,而是靠創新和公平競爭,所以要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破除封閉的小迴圈。
全面推動中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新動能以質取勝,需要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中國式現代化對經濟發展的品質、結構、規模都有很高的要求,要堅持以質取勝和發揮規模效應相統一。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保護主義擡頭,但經濟全球化仍是大勢。中國主動攜手全球南方國家邁向現代化,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有力支撐。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內涵特征之一就是「充分開放」,要用好經濟縱深廣闊和超大規模市場資源優勢,透過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推進國內市場由大到強轉變,不斷提升國內市場的對外影響與吸重力,增強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需要政策主動作為、更加積極有為。
「更加積極有為」需要狠抓貫徹落實
在當前這個時點,我們有了更大底氣、更好條件、更強物質基礎,關鍵是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以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最大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風險和挑戰,紮實推動經濟穩定向上、結構不斷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提高政策整體效能,推動經濟持續向上向好。以戰略思維和全域視野來統籌謀劃經濟工作,防止政策相互掣肘。在豐富政策工具的同時也要強化協同創新,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一致性評估,建立政策檔評估機制,重點對政策檔是否符合中央精神、是否會對經濟產生收縮性抑制性影響、是否會對社會預期產生不利影響等進行評估。既要避免「分解謬誤」,也要避免「合成謬誤」,防止不同政策相互掣肘,消除「中梗阻」,打出有力高效的政策「組合拳」。同時加強預期管理,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提升政策引導力影響力。
緊盯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舉措落實落地,突出抓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盡快出台,加力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推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最佳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指引更多企業向新而行、向綠轉型。推動經濟結構最佳化、質效向好,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既要推動傳統產業「穩得住」,又要推動新產業「立得住」,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舊發展動能平穩接續轉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深入開展「人工智慧+」行動,大力培育壯大數智結合、綠色低碳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同時,積極運用數智技術和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多措並舉讓「老樹發新芽、開新花」。
做強夯實國內大迴圈,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擴大內需不只是短期穩增長的一時之策,更是長期戰略之舉,要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做強國內大迴圈,尤其要最佳化就業—收入分配—消費的迴圈機制,透過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持續提升消費意願和能力。在消費能力提升基礎上,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創新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和最佳化服務,推動消費擴量提質增效。同時,持續促進投資和消費之間的良性迴圈,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統籌用好各類建設資金,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推動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特別是推動重大計畫引入民間資本。一方面,做強夯實國內大迴圈,另一方面,更好帶動和引領國內國際雙迴圈,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力支撐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在開發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溫度。把牢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積極回應民生訴求和呼聲,更大力度穩定就業,實施好針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就業支持計劃,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結合重大計畫工程建設,深入實施以工代賑。著力促進居民增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把適度提高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等各項惠民舉措落到實處,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守住兜牢社會民生底線,讓居民家庭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統籌高品質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強化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重」建設利當前惠長遠,支持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既要持續激發增長內生動力,又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加強財政和貨幣金融工具協同配合,以更大力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積極參與「兩重」計畫建設。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最緊迫、最根本的大事難事,及時回應民生關切,把計畫高品質建設與民生保障結合起來,切實辦好民生實事。健全防範化解風險的長效機制,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大力提升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全力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提高城市安全韌性水平。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