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監督碼」反饋圖示。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供圖
北京「一碼檢查」改革再升級。
12月18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獲悉,今後,執法人員不掃碼,企業有權拒絕檢查;檢查結束後,企業可在「京通」平台上對執法人員的檢查行為進行評價。
一段時間以來,涉企執法都是輿論場上的熱點話題,尤其針對其中的一些不規範、不透明現象,輿論保持了相當高的關註度。在此背景下,自今年7月1日開始,北京在全國率先啟用了「一碼檢查」和「非現場監管」機制。
「一碼檢查」不僅實作了全市檢查資訊的可共享、可追溯,讓執法單位的檢查工作公開、透明、規範,同時還有一套避免紮堆檢查、重復檢查的預警機制,破解檢查紮堆,切實為企業減負。
此前,某地有企業曾稱「一年內被執法檢查超200次」,雖然後經當地核實確認為「一年進企檢查走訪65次」,但在不少人看來,這樣的檢查、指導和走訪次數也已經相當頻繁,影響到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針對此類情況,各級政府都曾提出規範要求。然而,規範涉企執法工作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如何切中要害,持續提升執法透明度和規範化、避免紮堆檢查和重復檢查,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此番,北京進一步改革升級「一碼檢查」,顯然就是這方面的有益探索。透過改進數位化的監管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涉企執法頻次和隨意性,持續最佳化涉企執法的過程監管。
尤其是,「執法人員不掃碼,企業有權拒絕檢查」等明確要求,在客觀層面提升了執法檢查過程中企業主的「話語權」,給了企業相應的「底氣」,利於打破以往由執法人員「單方面說了算」的困境,也符合社會公眾的期待。
近年來,隨著公眾對最佳化營商環境期待的持續提高,「涉企檢查公開透明,流程可追溯,結果可反饋、監督」等早已成為社會共識。
就在12月16日,國務院開展專題學習時,李強總理也指出,明年要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明確要規範執法程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稽核制度,暢通申訴渠道,依法保障監管物件申訴權利。
北京此番改革升級「一碼檢查」的一系列舉措,無疑就契合了這些要求。比如,除了對執法提出掃碼等要求,企業還可以透過「京通」企業端對相關執法檢查行為進行評價,也可以在「京通」平台上隨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
這樣的雙向互動措施,無疑為涉企執法規範提供了機制保障。而「問題建議的核實過程中不會公開企業資訊」等做法,則免除了企業反映問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後顧之憂。
總而言之,此次北京再次升級「一碼檢查」等相關舉措,不僅能規範執法檢查行為,為企業更好專註經營發展提供了機制保障,也是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的有力步驟。
當然,最佳化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因此也期待,在接下來的落實過程中,各級執法部門能夠以此為契機,持續強化執法檢查的規範性和透明度,更好服務企業發展,為持續最佳化首都營商環境出一份力。
撰稿 / 蘇士儀(媒體人)
編輯 / 何睿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