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事辦實事當有長遠眼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後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這一論述為廣大黨員幹部如何正確地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幹部急於出成績、顯身手,往往只著眼於當下群眾表面化的需求,而缺乏對事情長遠影響的考量。例如,某些地方為了短期的經濟指標,盲目上馬一些高汙染、高能耗的計畫,雖然在短期內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解決了部份就業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卻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修復的破壞,給群眾的健康生活帶來諸多隱患,後續治理成本巨大,這種 「短視」行為顯然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初衷。又如,在城市建設中,個別地方過度追求開發速度,忽視城市規劃的科學性與前瞻性,導致交通擁堵、公共設施配套不足等一系列「城市病」頻發,居民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這便是只看眼前、不顧長遠所遺留的「遺憾」。
與之相反,那些真正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的舉措,無一不是立足當下、謀劃長遠的。如 「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他們沒有局限於一時一地的得失,而是以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幾代人持續不斷地努力,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這片林海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調節了氣候,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生態旅遊發展,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生態財富和精神財富。再如,各地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不是簡單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而是從產業布局、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制定長遠規劃,致力於實作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永續發展,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長遠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講話精神,在謀劃和推進工作時,既要關註群眾當前的急難愁盼,更要把眼光放長遠,算好 「長遠賬」「整體賬」。在做決策前,充分開展調研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綜合評估事情的可行性與永續性;在計畫實施過程中,加強監督管理,及時發現並糾正可能出現的偏差;在工作完成後,建立長效跟蹤機制,持續關註後續影響,及時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每一項工作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真正讓群眾滿意,讓發展成果惠及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