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魯政府尋求與中國建交,民進黨惱羞成怒;
美國代表團竄訪台灣;
美國計劃在南海決勝,或許會在明年備戰
諾魯與中國建交,民進黨破防
2024年台灣地區選舉結束,雖然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如願當上了台灣地區的正副領導人,但其僅四成的得票率,以及民進黨失去「立法機構」第一大黨的地位,都預示著民進黨已經是「秋後的螞蚱」。
賴清德雖然成為了台灣地區的領導人,但面對的形勢比幾年前的蔡英文更糟糕,民進黨「一家獨大」的政治局面不復存在,未來大機率會成為「跛腳總統」,並且民進黨剛剛贏得地區選舉勝利,就迅速被潑了一盆冷水。
1月15日,諾魯政府釋出正式聲明:為了諾魯共和國和人民的最大利益,將采取符合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一個中國原則。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謀求恢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面外交關系。
此舉意味著台灣所剩不多的「友邦」,又要再度「減一」了,賴清德等人夢想中的「一中一台」,在國際上根本行不通,民進黨這幾年的胡鬧,不僅沒拓寬自己的「謀獨」之路,反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孤家寡人了。
賴清德剛當選為台灣地區領導人,就立刻被昔日的「友邦」從頭到尾澆了個透心涼,民進黨那邊自然是破防了。
當天,民進黨的外事部門對外宣布:對於諾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建交談判,台灣當局至感痛心與遺憾,並予「強烈譴責」,即日起終止與諾魯共和國的「外交關系」,並要求諾魯關閉其「駐台代表處」。
諾魯選擇順應歷史潮流,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決定,民進黨早就應該對此做好心理準備了,而不是事發後跟潑婦一樣罵街,甚至還上升到陰謀論。民進黨聲稱,諾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行為,是中國對「民主價值」的報復,也是對國際秩序的公然挑戰。
由此可見,在「大喜」的日子被諾魯打臉,民進黨當局已經徹底破防了,竟然埋怨中國挑戰國際秩序。什麽是國際秩序?國際秩序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聯合國系統中的唯一合法代表,聯合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諾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恰恰是維護國際秩序的行為。
民進黨當局現在顛倒黑白,反過來聲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挑戰國際秩序,正好說明了民進黨所維護的並不是真正的國際秩序,而是以美國霸權為基礎的西方秩序。
而民進黨,只是一個對美國搖尾乞憐的政治組織,披著民主的外衣在台灣招搖撞騙。過去民進黨當局依靠著「金元外交」,苦苦維持著在國際上那點可憐的影響力,用台灣納稅人的錢來討好「友邦」。
結果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開始意識到民進黨蹦跶不了多久了,中國有句古話叫「識時務者為俊傑」,現在那些「友邦」都明白了這個道理,唯獨民進黨還不明白。
美代表團竄訪台灣,拜登試探中國底線
而民進黨現在唯一的依仗,就是美國的支持了。1月15日,由美國前副國務卿史坦伯格以及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裏組成的代表團,在台灣與賴清德、蔡英文會面。針對美方的行為,中國外交部表示:台灣地區選舉是中國的地方事務,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台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堅決反對美方以任何方式、任何借口幹涉台灣事務。
雖然每次台灣地區大選之後,美國都會按慣例派出一支非正式官方的代表團,與待任「總統」以及落敗候選人見面,但比起之前的幾次,拜登政府這次派出的非政府代表團,級別明顯高於往屆,比如2008年,中美關系較好的時候,布希僅派出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處長與馬英九會面。 現在拜登一口氣派出2位美國政府前重量級高官,大機率是一種迴圈漸進的策略,逐步升級與民進黨當局的接觸,進而試探出中國的底線。
而拜登政府自打上台以來,就多次在台灣問題上采用這種「進一大步、然後退大半步」的方法,蠱惑民進黨當局的同時,又盡可能緩和中美關系。比如拜登多次在公開場合揚言會「出兵保台」,但緊接著白宮就站出來澄清美國政府的立場沒有改變、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而這次為了沖淡美國前高官竄訪台灣的政治影響,拜登公開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獨」。
在賴清德當選後,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不需要進行調整,在美國大選結束前,讓台海局勢保持「穩定」是拜登政府的主基調。至於拜登所說的「出兵保台」,則更像是給民進黨餵下的定心丸,畢竟「出兵台海與中國爆發沖突」這種事,即便是美國總統也無權獨自做出決定。
隨著賴清德這個「台獨工作者」上位,美國政府可以按部就班的實施他們的計劃:加快武裝台灣、加強美台關系。美國政府最想看到的就是台海維持目前的現狀,美國可以繼續借助民進黨實作對台灣的剝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民眾對「一個中國」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大不如前,美國政府就實作了讓兩岸無法和平統一的目標。所以美國政府最不想提前引爆台海沖突,他們希望盡可能將沖突延後,就算美國最終無法阻止兩岸實作統一,美國之前也從台灣身上撈到了足夠的好處。並且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寶島對中國科技、經濟方面的價值是不斷貶值的,既然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無法阻擋,那美國就希望盡可能讓台灣「貶值」。
台海風險高,美要在南海決勝負
而事實上,美國真正的殺招是放在南海地區的,台海地區對於美國來說,屬於機遇比較大,但風險更大的戰略位置。
首先,包括美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承認「一個中國」政策的,這就導致美國如果在台海地區挑起戰端,很容易在道義上處於下風。而美國的那些盟友,也有很大機率以「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為由,選擇袖手旁觀。而南海問題則更復雜,一旦中美在南海爆發沖突,跟中國存在領土爭端的許多南海國家,則非常有可能站在美國一邊。
第二,南海的戰略位置對中國更重要。台灣問題事關國家統一,但台海海峽更多是影響日韓、歐洲等國的海上貿易,而中國的海上大動脈位於南海地區,中國大約70%的海上貿易都要透過南海。美國如果選擇在南海挑起戰火,就相當於威脅到了中國的大動脈,畢竟美國也不想跟中國爆發全面戰爭,如果要選擇一個地區打局部沖突,美國首選的是南海地區。
第三,美軍在南海的勝算更大。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曾說過:美國智庫曾圍繞台海進行了18次兵棋推演,結果每次都是美國輸。這句話雖然可能有誇大的成分,但美軍在台海處於劣勢是不爭的事實。台海就位於中國家門口,美軍如果幹涉台灣問題,就必須主動進入解放軍岸基飛彈、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內。
而南海地區則更廣闊,更有利於美國發揮遠洋艦隊的優勢。南海的南部地區,已經脫離了中國大部份岸基軍用飛機的作戰半徑,美國海軍的艦載機優勢將充分體現出來。並且在南海打仗,美軍可以背靠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將南海南部地區變成自己的主場。
第四,一旦南海地區爆發沖突,原本處於快速發展狀態的東南亞,將出現大量資本外逃到美國的情況。俄烏沖突引起的歐洲資本大量外逃,已經讓美國嘗到了甜頭,若是繼續在南海地區制造一場危機,美國又能狠狠的收割一次。甚至哪怕中美並未爆發沖突,僅僅是雙方劍拔弩張,都足以幫助美國資本完成劫掠了。
雖然中國一再表示「無意謀求霸權、無意取代美國、無意顛覆國際秩序」,但是在美國眼裏,中國提升軍事力量,就是想爭霸;中國發展高科技,就是想取代美國;中國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就是想建立一套新的國際秩序。美國可以接納戰後日本重新崛起,那是因為日本的體量擺在那裏,他的發展上限已經被限制住了,哪怕日本人均GDP跟美國齊平,也根本無法與美國抗衡。
可中國巨大的體量,帶來了美國無法預測的發展上限,哪怕中國人均GDP只有美國的一半,經濟總量都可以碾壓美國了。所以美國人不願也不敢相信中國的承諾,他承擔不起賭輸的後果,面對潛在的威脅,美國只能趁自己還有優勢的時候全力打壓。
拜登若連任,美明年開始備戰
至於美國何時會挑起南海沖突,則要看美國大選的情況,現在美國兩黨的競爭白熱化,再加上俄烏沖突以及紅海危機,美國肯定不想陷入三線作戰的局面。因此等到美國大選結束後,如果是民主黨獲勝,那麽等到拜登明年1月份正式連任後,美國就要著手結束巴以和俄烏沖突,然後為南海沖突做準備。
而如果是川普重新入主白宮,那麽美國可能會繼續實施戰略收縮,美軍在南海依然會定期組織「自由航行」,但會避免與中國爆發沖突。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川普對中國有多友好,川普更傾向於在經濟、科技領域擴大跟中國的沖突,甚至已經揚言一旦自己重新上台,就會讓美國與中國完全脫鉤。
8年前,菲律賓政府主導的「南海仲裁」出爐,美國兩支航母艦隊在南海集結,想要讓中國接受仲裁結果。然而面對解放軍不惜一戰的架勢,美國最終還是選擇了退縮,那時候美國在南海缺少立足點,僅靠航母艦隊沒有必勝的把握。
而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隨著菲律賓將基地租借給了美國,讓美國在南海地區有了可靠的大後方。日本、加拿大、英國、澳洲這些美國的鐵桿盟友,也開始積極插手南海局勢,這一次,美國的準備將更充分。
並且美國一直把握著是否開戰的主動權,一旦發現局勢不對,美國就可以像2016年那樣,裝裝樣子然後打道回府。與台灣問題相反,在南海問題上,拖得越久對中國越有利,中國的遠洋艦隊實力不斷得到加強,將來【南海行為準則】徹底落實,美國也將失去繼續插手南海問題的政治基礎。所以相較於台海,美國更迫切想要在南海跟中國來一場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