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為什麽台灣地區的足球水平比大陸還爛這麽多?

2024-01-16新聞

足球問題先暫時摁下不談,先從台灣生活談起。台灣生活高度美國化,台灣幾乎復制了美國全套制度,生活上極為美國化。

根據台灣體育部門統計,台灣第一運動是棒球,而足球都沒有排入前十。球類計畫中,棒球第一,第二居然是羽球。但是從事羽球計畫中人口,反倒是壓過棒球一頭。籃球和排球位居球類計畫三四位,這還要拜NBA行銷所賜,排球倒是進入榜單前列非常意外。台灣足球隨著世界杯舉辦才有人氣,至於台灣本土聯賽熱度和從業人口遠遠不如棒球、籃球和羽球,甚至是非常尷尬的存在。

台灣棒球受到日本殖民影響,而日本棒球又是受到美國影響。1872年(明治 五年),一位名為霍雷斯·威爾森 的美國人 到日本「第一大學區第一番中學校」(2年後改名東京開成學校,為今東京大學 的前身之一)擔任英語教師,課余時便指導學生打棒球,為最早將棒球運動傳入日本者。1894年秋日本人 中馬庚 首度使用「野球」一詞取代原有的片假名音譯,並用在1895年發表的書名中。巧的是,這年也是日本統治台灣 的第一年。

隨著日本殖民結束,國民政府逃台,台灣又迎來美國人。由於日本的殖民,使得台灣棒球氣氛濃厚,成為台灣第一運動。上世紀60年代開始台灣棒球又和美國積極交流,1969年獲得美國世界少年棒球大賽冠軍,極大的鼓舞了台灣棒球。

註意,這個世界冠軍對台灣上下鼓舞極大,激勵了奄奄一息的國府和台灣人: 原來打敗美國和日本並非不可能。

從此台灣在棒球的路上狂飆,1969年到1996年期間,除了1975年美國人閉關自守禁止外來球隊外,台灣拿到17次世界少棒大賽冠軍,一度長期壟斷,這都是台灣把大量資源傾斜到棒球的結果。

台灣棒球高度發達,受到台灣人追捧,林襄為首的樂天女孩啦啦隊在亞洲非常有名,受邀到美國去展示。美職聯有不少台灣球員,不少台灣棒球球員以受到美職聯關註而自豪,有王建民、郭泓誌等知名選手被美職聯簽下,並且成為優秀棒球明星。

相反台灣足球在棒球擠壓和其他計畫的重壓下,從足球氣氛到足球資源一路下滑,現在掉到馬利安納海溝裏了。

首先,1970年港英當局和台灣達成協定,自1971年禁止選拔香港人參加正式比賽。此前,台灣足球多為香港選手構成,該協定達成後台灣足球人才雕零。

其次,台灣把會籍轉往大洋洲,直到上世紀90年代,台灣才返回亞洲。遺憾的是回來的太晚了,台灣足球已經被大洋洲帶到馬利安納海溝裏,長期處於世界足壇倒數最後十位。

由於台灣足球排名倒數,台灣足球生態不容樂觀。

和台灣棒球一票難求相比,台灣足球門票白送都沒人看。每場比賽觀戰人數不足千人,洲際比賽上座率不過2000人,還曾經出現客場球迷比主場球迷還多的事情。

此外,台灣足球聯賽水平低,球員收入無法溫飽。無贊助商,無觀眾,導致台灣足球愈發尷尬,國際足聯排名跌到191位,全球倒數的水平。

台灣足球一度把希望寄托在歸化球員上,招攬了陳昌源和周定洋等有華裔血統的球員,但是台灣足協在和歸化球員相處中屢屢發生不快。陳昌源因為台灣足協拒絕支付機票,從而結束球隊。周定洋則是和總教練以及台灣足協發生矛盾,人去報道了,被宣布不在大名單中。雖然陳昌源等歸化球員給台灣上下帶來關註度,一度有上萬人觀看陳昌源首戰,但是隨後回到千人規模。

講個笑話: 根據台灣足協2018年的六大計劃,台灣聯賽至少要有四支球隊。到了2024年,這四支球隊依然是紙面計劃。

和中國內地一樣,年輕球員從事足球運動是非常高風險的,台灣還多了一樣:壓根沒有相關單位和計畫接受。高中以下倒還好,學校可以包吃包住,但是到了大學就要看各自大學和社團經費,台灣足球長期落後,得不到任何補貼和企業贊助。

在台灣踢足球等於沒前途,遠遠不如打棒球,甚至是不如自由車和羽球。

統一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全面去美化。 台灣棒球存在日本殖民影響,考慮到已經高度發達的台灣棒球,去殖民化和去美化會更加棘手。不過,台灣足球也要抱怨自己選擇失誤,上世紀70年代作死式遷移到大洋洲,被大洋洲足球帶到馬利安納海溝。要是茍在亞洲,不至於是現在這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