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2月30日電(記者唐詩凝)「一旦得了病毒病,西紅柿就得倒茬,改良土壤,清除病株病蔓。在西紅柿後期管理上,還要做好追肥、插架綁蔓、整枝打杈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隆冬時節,地處太行山西麓的山西省昔陽縣界都鄉一片冰天雪地,克栳會村的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裏卻暖意融融。新一期「農民夜校」如約開講,30多名村民正圍坐在高級農藝師趙曉英的身旁,認真聆聽農業知識課程。豐富典型的案例貫穿課堂始終,趙曉英說,農技知識要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講出來,「真正讓農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我家在房前屋後種了些蔬菜,尖椒、豆角,收成都不錯,就是這西紅柿老種不好,早就想找專家給指導指導,今天上課提問了‘農民夜校’的老師,可算知道問題出在哪了,收獲很大!」克栳會村村民樊燕燕說。
12月29日,山西省昔陽縣界都鄉開展「農民夜校」講授農業知識課程。新華社發(王錦芳攝)
昔陽縣宣傳工作指導中心主任宋瑞銳告訴記者,近年來,昔陽縣界都鄉組建「農民夜校」,按照「缺什麽學什麽,需什麽教什麽」的原則,透過線下發放心願卡、線上「幸福+碼」小程式留言的方式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有針對性地設定授課內容,科學合理安排上課時間。
「想學什麽由村民‘點單’,我們努力把‘農民夜校’打造成大家夥兒的理論微課堂、技能加油站,讓村民們就近就能學到全面、實用的新知識。」宋瑞銳說。
培訓開到家門口,「農民夜校」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好幫手。近年來,昔陽縣界都鄉立足種植傳統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連翹特色產業,界都鄉黨委書記王曉紅告訴記者,推廣普及連翹種植技術「農民夜校」立了大功,「當時我們邀請了山西農業大學教授對種植、管護、采摘進行全流程培訓,講的都是幹貨,農戶們願意學、學得好,很快就掌握了連翹栽培技術,效果特別好,增收明顯。」
雖然叫「夜校」,但實際上課時間很靈活,閑暇時光都可以被充分利用起來。村民們告訴記者,夏天是晚上講課,大夥兒幹完一天的活也願意來「夜校」「充充電」。「冬天這會兒沒啥農活,不忙了,我們的‘農民夜校’就趁著白天暖和的時候辦起來了。」樊燕燕說。
課堂也不限於會議室,農技專家走進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玉米、連翹的種植要領,農民在哪兒,「夜校」就在哪兒。課程內容更是豐富多樣,連結了農業生產、網路電商、鄉村旅遊等方方面面的熱點,農民關心什麽,「夜校」就講什麽。
「農民夜校」接地氣,實實在在聚人氣。截至目前,昔陽縣界都鄉已開展10余期「農民夜校」,惠及村民1000余人。
據介紹,當前的授課團隊由鄉鎮幹部、農技專家等30余人組成。「未來還會根據村民的不同需求,邀請醫務人員、致富能手等擔任特約授課員,不斷充實‘農民夜校’師資力量,進一步提高培訓水平。」王曉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