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回顧烏庫爾斯克控制區大幅縮水:損失1.5萬人,俄一天推進1000公尺

2024-09-24新聞

烏軍庫爾斯克控制區為何會大幅縮水,損失竟達到1.5萬人?在庫爾斯克,局勢不斷變化,烏軍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應對俄軍的反攻,烏軍在這片土地上聚集了不少兵力,特別是在科雷內沃斯基區和蘇德詹斯基區。

這裏有11個烏軍教的部隊,基本上分成兩大塊:8個旅負責在科雷內沃阻擋俄軍進攻,剩下的3個旅則駐守在蘇德詹斯基,隨時準備支援。

說到這些旅的組成,情況卻並不是那麽簡單。有些旅的編制並不完整,比如第47機械化旅,實際在這裏只見到了一個營的部隊,這讓整個防線的穩固性打了折扣。烏軍在這段時間裏的士氣雖高,但面對俄軍的強攻,想要全力以赴並不容易。

俄軍的火力和空中支援是個不小的威脅。觀察員尤裏·波多利亞卡提到,9月19日那天,俄軍的進攻又有了新的突破。

他們打退了烏軍向尼古拉耶沃-達裏諾和達裏諾村的反撲,趁機展開了大規模渡河行動,成功在斯納戈斯特河建立了穩固的橋頭堡。此時的俄軍可謂士氣高漲,推進速度甚至達到每天1000公尺,這對於烏軍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面對如此壓力,烏軍的後勤和防線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斯維爾德利科沃村的地理位置極其關鍵,烏軍在這裏建立了重要的後勤基地。

因為這附近的38K-030公路是烏軍在庫爾斯克作戰的生命線,維持著他們的物資供應。如果俄軍攻占斯維爾德利科沃,烏軍的後勤線就會被切斷,整個北庫爾斯克的防線都會受到威脅。

在俄軍不斷逼近的情況下,烏軍也開始調整策略,嘗試發起反擊。他們從蘇梅州的朱拉夫利村越過邊境線,向尼古拉沃-達裏諾村發動進攻。盡管烏軍在數量上看似占優,但面對俄軍的重火力,損失還是不可避免。

烏軍的裝甲車載著步兵,試圖快速沖鋒,卻被俄軍的防禦火力一一擊毀。很快,烏軍就不得不調整戰術,改變了原先的沖鋒模式,開始分散兵力,利用裝甲車的火力掩護步兵進行大範圍的進攻。

與此同時,烏軍還開始使用新戰術,調動噴火無人機,利用噴射鋁熱劑混合物焚燒森林,試圖摧毀俄軍在林中的陣地。盡管如此,他們的努力還是未能突破俄軍的防線。俄軍的防禦布置顯得十分穩固,給烏軍的進攻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在這種情況下,烏軍對俄軍後方的攻勢也沒有停止。軍事記者葉夫根尼·利西琴提到,烏軍甚至投入了第95空突旅和第21機械化旅等精銳部隊,試圖在格盧什科夫找到突破口。這些部隊裝備了不少西方制造的裝甲車,意圖一舉包圍韋肖洛耶村,切斷俄軍的退路。

然而,烏軍的計劃並沒有那麽順利。他們在向韋肖洛耶村推進的過程中遭遇了俄軍無人機的精準打擊,損失了不少裝甲車。

盡管如此,烏軍還是在邊境線和韋肖洛耶村之間不斷增派增援,但俄軍早已在關鍵地點布下了火力口袋,利用無人機和重炮對來援的烏軍進行了猛烈打擊。烏軍的增援部隊在抵達前就已經損失慘重,這也讓他們的攻勢難以繼續。

到目前為止,俄軍戰報顯示,烏軍的損失已高達14950人。這場戰鬥的復雜程度和殘酷性顯而易見,烏軍的防線在不斷被蠶食,戰鬥的烈度和頻率也讓各方都感受到了局勢的緊迫感。在這片土地上,勝負的天平似乎越來越傾向於俄軍,烏軍要想扭轉局面,顯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烏軍雖然有著不少士兵,但面對如此巨大的損失,補充兵員的難度加大,戰鬥力也在持續下降。每一次的損失都在無形中削弱著烏軍的整體戰鬥力,尤其是在高強度作戰情況下,士兵的疲憊感越來越明顯。補給不足、士氣低落,加上不斷的傷亡,使得烏軍在戰場上的應對顯得捉襟見肘。

與此同時,俄軍對烏軍反攻的防禦布置也相當得當。他們不僅設定了火力口袋,還利用無人機持續監視烏軍的動向。這樣的戰術讓烏軍在進攻中不得不小心翼翼,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不得不停止進攻,以避免更大的損失。俄軍的無人機運用得相當熟練,這使得烏軍在調動部隊時,幾乎要承受來自空中的威脅。

盡管烏軍試圖透過增兵和戰術調整來扭轉局勢,實際情況卻讓他們難以如願。在面對俄軍的強攻時,烏軍常常發現自己處於被動的防禦狀態。

即使是裝備了西方現代化武器的部隊,在俄軍重炮和無人機的壓力下,也顯得無能為力。烏軍的部隊雖然配備了德國豹式坦克和黃鼠狼步戰車,但這些裝備在強火力面前也顯得脆弱。

烏軍為了尋找突圍的機會,曾嘗試多次從不同方向進攻,但俄軍的應對措施總是及時有效。他們利用地形優勢和豐富的戰鬥經驗,對烏軍的行動進行了有效的壓制。在這樣一個復雜的戰場上,指揮官們的決策顯得尤為重要,每一步都關系到整個戰局的走向。

在這樣的情況下,烏軍的損失數據不斷攀升,前線的壓力越來越大,士兵們在戰鬥中不得不面臨心理和身體的雙重考驗。雖然他們拼盡全力想要抵擋住俄軍的攻勢,但面對如此高強度的戰鬥,能否繼續維持戰鬥力,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庫爾斯克的局勢依舊嚴峻,俄軍的進攻頻繁且勢頭強勁。隨著人員傷亡的不斷增加,烏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和戰術,才能在這場持久戰中尋找到出路。

在戰鬥的泥沼中,烏軍不僅要應對來自敵方的強大壓力,更要想辦法振奮士氣,補充兵員,爭取在未來的戰鬥中扭轉局勢。戰局未定,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將是生死攸關的抉擇。

此次,烏軍的處境愈發嚴峻,控制區大幅縮水,損失高達1.5萬人,俄軍的推進速度更是令人咋舌,每天可達1000公尺。這樣的局面並非偶然,背後是俄軍強大的火力、空中支援和深厚的戰術安排。盡管烏軍在科雷內沃斯基區和蘇德詹斯基區集結了不少兵力,甚至有精銳部隊參與反擊,但面對俄軍的密集攻勢和高效的防守,烏軍的努力屢屢受挫,損失慘重。

士兵的疲憊感和士氣低落讓局勢變得更加復雜,補給不足和後勤線受到威脅,使得原本的反攻計劃幾乎難以為繼。隨著戰鬥的持續,烏軍不得不在生死邊緣不斷尋找突破口,然而每一步都充滿風險。

當前局勢顯示,烏軍若不及時調整戰略和戰術,想要逆轉頹勢,顯然面臨著巨大挑戰。庫爾斯克的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戰鬥的泥淖中,烏軍亟需找到重振士氣和戰鬥力的辦法,以應對不斷逼近的敵人。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