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第一次民主峰會已於12月10日落幕。 從結果來看,峰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實質進展寥寥無幾,用「摳」「虛」「尬」「散」概括實不為過。
「摳」是指當真正需要美國掏出真金白銀時,它反而十分「摳門」。 拜登借「民主峰會」場合,高調宣布成立「民主復興總統倡議」(簡稱「總統倡議」)。為了這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政策和對外援助倡議」和「美國政府實作峰會目標的核心承諾」,拜登僅計劃向國會爭取4.244億美元的撥款。要知道,總統倡議號稱要實作「支持自由獨立的媒體」「打擊腐敗」「支持民主改革者」「推進民主技術」「捍衛自由和公平的選舉及政治程式」等六大目標。且不論美國國會或將對撥款的最終落實構成何種掣肘,4.244億美元的總額分攤給眾多細分目標後,每一項計劃所能動用的資金就已所剩無多。
「虛」是指「民主峰會」在形式上「虛張聲勢」,在內容上「空洞無物」。 拜登政府模棱兩可的立場直接導致峰會方向不明、意義不明。峰會沒有出台時間表,也沒有路線圖,參會國家開了個「寂寞」。拜登曾揚言要團結民主國家來抵禦「威權」國家的威脅,可實際上,拜登僅草草地強調了一下要推進開放、安全的互聯網,鞏固美國已經作為成員的「自由線上聯盟」,這項計劃甚至連撥款都沒有提及。
「尬」是指「民主峰會」沒能達到期望的擁戴效果,期間狀況頻出,尷尬「滿屏」。 白宮向100多個國家的政府,外加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發出了參會邀請,最終與會的僅有89個主體。峰會未邀請美國的北約盟國土耳其及歐盟成員國匈牙利,亦使得拜登政府飽受詬病。「民主峰會」最大的一步「昏招」,則是無視中國的強烈反對,執意邀請中國台灣地區代表列席。歸根結底,「民主峰會」本身就是一個「尷尬」的提議,因此讓利益訴求各異的眾多國家就民主價值觀達成共識,不會是一個順利無阻的過程。
「散」是指,就連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也未必跟美國一條心。 貌合神離是常態,人心「散」了,美國的隊伍不好帶。就拿美國在印太地區炙手可熱的「四國聯盟」來說:日本在參與「民主峰會」時有所保留,是因為它擔心被卷入美中對抗的代價。日本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與美國卻不時出現貿易摩擦,當前美日同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被對方拋棄或限制的恐懼之上。印度對美國以民主之名幹涉本國內政的傾向本就高度抵觸。今年以來,美國以微妙的方式敦促印度阻止言論、宗教倒退趨勢的嘗試,激起了新德裏的不安。確保峰會不會成為評估印度民主狀況的另一種工具,成為印度總理莫迪參會的重要關切。即使是積極向美國靠攏的澳洲,其戰略重點也不完全貼合美國向印太地區「威權」政權施壓的願景。歐洲方面,法國抵制集團政治;德國堅持戰略自主;即便是英國,在意識形態領域與美國亦有齟齬。幾乎沒有國家會全然順從美國的意誌。
令國際輿論失望的是, 「民主峰會」對民主國家所面臨的瓶頸與困境避重就輕,全程企圖將矛盾的重心轉嫁給中國。 峰會一結束,美國立即對中國、緬甸、北韓、孟加拉國、伊朗和烏幹達等六國的多名個人及多家公司施加了制裁。中國的人工智慧公司商湯科技被美國列入投資黑名單。可見,無論拜登政府打著何種旗號,其根本用意還是要打壓中國的高科技,遏制中國的發展。面對拜登政府的變相圍堵,中國既要保持戰略定力,也要對其外交舉措的負面效應保持充分的警覺。(胡倩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責任編輯: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