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為什麽有人明明很優秀,卻缺乏自信?

2015-06-21新聞

「自卑」像是埋藏在我們體內的一根刺 ,會因不經意間的觸動而隱隱作痛,也會因害怕被觸及而令人躑躅不前。

許多人長期受自卑的困擾,要怎樣才能超越自卑,抵達自信呢?

一、到底怎樣算自卑?

研究自卑最權威的當屬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隨著其代表作【自卑與超越】的廣為流傳,自卑一詞已經成為人們談及心理健康相關內容的常用語之一。

到底什麽是自卑?依據阿德勒的定義: 當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適當應付的問題時,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所出現的便是自卑。

中國學者宋書文等編輯的【心理學詞典】將自卑定義為:個人由於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和其他原因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簡愛】中的此段文字描述了女主人公在關系中的自卑以及與自卑的抗爭。

「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麽?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要是上帝賜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讓你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我現在與你說話,是我的精神與你的精神說話,就像兩個都經歷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圖/【簡愛】

情境範例:

  • 「我會習慣性自卑,遇到壞事,習慣性找自己的問題,覺得都是自己做的不對;遇到好事,會覺得那一定是因為運氣,下次就不可能這麽好運了。」
  • 「我總會忍不住與人比較,覺得自己成績不如別人,或者其他方面不如別人,總是會看別人的優點,而恰好是我沒有的,就更加覺得自己不行。我也想自信,可是找不到自信點,很痛苦。
  • 二、自卑的影響因素

    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個體的自卑,一直是心理學家們關註的問題,學界普遍認為自卑的影響因素是綜合而復雜的。

    其中,個人特質、環境、歸因方式、創傷體驗被認為是比較主要的影響因素。

    1.個人特質的影響

    個人特質對自卑的影響包含生理特質和人格特質。

    生理特質,比如,個體的智力、體質、外貌在個體之間存在優劣差異 ,這些差異是個體產生自卑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差異很小時並不會導致自卑,只有當這種差異達到一定水平時才會產生自卑感。

    有研究表明, 自卑的形成與人格特質有關,比如,抑郁性氣質、內向性格的個體對外界的感受性較強,會將接收到資訊深度加工,且不容易宣泄和排解消極體驗。

    當遭遇挫折時,傾向於將失敗的原因指向自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此外,完美主義傾向容易導致自卑,個體會因對完美的追求,建立心中的理想自我,並用這個近乎完美的理想自我衡量現實自我,當因自我局限達不到理想標準或要求時,便會容易轉向自卑。

    2.環境的影響

    環境對自卑的影響,包括成長環境、社會支持系統。

    成長環境,比如,個人在穩定的、被尊重的, 可以獲得理解和支持的養育環境 下成長,其自信心、自尊感就高。

    反之, 在有條件的支持 下,比如,只有成績好、表現優秀的時候,才能獲得養育者的認可和支持,個體容易產生自卑感。

    同樣, 比較的成長環境 ,比如,經常被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且被評價為不如他人,也會容易產生自卑感。

    社會支持系統,是指個體在遇到困難時,可以提供幫助的其他個體、團體和社會組織,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水平越低,個體的自卑感相應地越低。

    3.歸因方式的影響

    所謂歸因,是指個體如何理解自己行為的原因及過程。比如,將失敗向內歸因於自己,而將成功向外歸因於環境、運氣等,這類歸因方式容易導致自卑心理。

    4.創傷性事件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一些有強烈自卑感的人是由於遭遇了嚴酷的經歷或是創傷性的事件。比如,在幼年遭遇虐待的兒童在成年後會有較深且較為持久的自卑感。

    三、超越自卑,抵達自信

    在相關文獻中,自信的概念復雜多樣,總結其共通點:自信是一種主觀感覺,是對自我的接納和肯定的態度,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某些目標的心理傾向。

    1.自我確信

    超越自卑,抵達自信的深層心理基礎在於「自我確信」, 自我確信並不是要求一個完美的自我,而是承認、接納我們每一個人,生而為人皆有局限性。

    自我確信意味著充分知曉自己的特質、理解自己的行為、了解自己的需要。

    自我確信意味著確認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無論自己是高矮胖瘦、開朗或是害羞,都可以追求自己心之向往,獲得一部份重要他人的愛與支持,都可以如你的本來模樣,成為你自己。

    2.勇敢嘗試,體驗「幸存」

    對於許多自卑的人,恐懼是時常相伴的心理體驗,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被拒絕,擔心他人的評價,表現出回避、退縮,甚至是離開關系。

    勇敢嘗試小的「冒險」,體驗「幸存」有助於改善自卑。

    比如,嘗試跟信任的人提一些需要,試著相信對方可以在力能所及的情況滿足你的要求。

    即便一些要求未能被滿足,依舊可以感受到對方的關心,知道關系依舊是好的,體驗到「幸存」 ,將有助於確認自己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建立自信心。

    3.自我成長

    「自我成長」在心理咨詢中經常被來訪者設定為重要議題甚至是終極目標,自我成長可以幫助個體建立獨立、穩定的自我認知,完善人格,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阿德勒在提到個體追求自我成長時,曾指出:「 追求自我成就、成長、發展、掌控環境和任務,而不是追求比他人優越。

    4.適度補償

    個體局限性是自卑的來源之一, 適度補償局限性有助於改善自卑。

    可以選擇的方向:一是直面局限性、化劣勢為優勢,比如,有些人因身體孱弱而感到自卑,進而加強鍛煉,練成強勁的體魄、健美的身材,並以此獲得自信。

    二是曲線救國,開發潛能、揚長避短,比如,以幽默、博學補償外貌的不足。

    三是建立心理補償、平衡機制,不求超越局限,而是在心理上接納自我局限性,達成較為自洽的狀態。

    對於長期受自卑困擾的人們,超越自卑,抵達自信或許將是伴隨終生的人生議題。

    自卑,亦可以成為黑夜裏凝視的眼睛,願你可以用它尋找光明!

    圖片來源:Pexels & Unsplash

    文|韓洋(簡單心理認證·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