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醫保」服務模式惠民利民,醫保碼全國使用者超10億人
醫保碼讓就醫更便捷(健康焦點)
圖①:山東省濟南市機關醫院,患者在就醫時使用醫保碼。趙 宇攝
圖②:重慶市萬盛經開區中醫院收費視窗,醫務人員指導老人註冊醫保結算「刷臉」支付。曹永龍攝(人民視覺)
新年伊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門診大廳秩序井然。在這家年診療量接近400萬人次的大型綜合醫院,手持醫保碼自助服務,已成為大多數就診者的習慣。
醫保碼,即醫保電子憑證,是醫保參保人的統一資訊標識。國家醫保局2023年11月24日宣布,醫保碼全國使用者超10億人。小小醫保碼,給患者就醫帶來了極大便利。
醫保碼打通看病就醫全流程,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2008年,我還在濟南上大學,去醫院看病前,得先檢查一下卡和證件帶沒帶齊。做檢查必須先刷就診卡,沒有卡就沒法往下走流程。」山東濟南市民張先生表示,「不久前我去醫院拔智齒,從預約掛號、簽到就診、拍片拿藥,拿著醫保碼順利走完了所有流程,真是高效便捷。」
2019年11月24日,全國第一個醫保碼在濟南市啟用,標誌著就醫購藥正式進入「一碼通」時代。國家醫保局的資訊顯示,截至目前,醫保碼累計啟用超10.8億人。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支持醫保碼就醫購藥,接入定點醫藥機構超過80萬家。從各省份啟用情況來看,浙江和青海兩省已率先實作全省參保人覆蓋,半數以上省份的醫保碼啟用率超過75%。
國家醫保局規財法規司副司長謝章澍表示,自醫保碼上線以來,醫保部門持續推動醫保碼「全場景通」「全流程通」「全國通」,實作群眾看病買藥「一碼通」的三個「轉變」:一是服務場景從「單點」向「全程」轉變;二是服務範圍從「本地」向「全國」轉變;三是服務功能從「可用」向「好用」轉變。
2020年,醫保碼被納入全國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電子證照庫,完成了與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的對接,實作了在國家政務服務平台APP、微信、支付寶、手機銀行等多渠道的啟用使用。
2021年,國家醫保局將「醫保碼啟用套用」列入國家醫保局「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清單,創新「互聯網+醫保」服務模式,讓便民舉措廣泛惠民。
2022年,全國醫保系統廣泛探索推進醫保碼線上線下套用,不斷豐富套用場景,為提升群眾醫保服務體驗、推進醫保移動支付落地套用等進一步夯實基礎。
以往,排隊是患者就醫過程中最頭疼的事,掛號取號、繳費排隊耗費了患者大量時間。如今,對於普通參保人來說,就診前可透過諸多線上渠道實作預約掛號,結算時使用醫保碼完成線上醫保支付。據騰訊健康測算,使用醫保碼相關服務,平均為每名就診者節省了43分鐘。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數據科學與管理工程學系長聘副教授童昱表示,推行醫保碼,打通看病就醫全流程,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各方力量協同推進,為實作醫保碼便捷服務提供保障
在醫院就診,可以開啟國家醫保服務平台APP,也可以開啟支付寶、微信,還可以開啟銀行的APP……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使用醫保碼,是醫保碼的一個特點。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醫保碼合作渠道包括支付寶、微信等互聯網平台,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渠道,以及定點醫藥機構渠道,總計達234個。比如在支付寶APP首頁,透過「醫保專區」、搜尋、卡包等路徑都可以使用醫保碼。
推廣套用醫保碼是惠民利民的好舉措。4年多來,無論是互聯網平台還是商業銀行,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醫療機構,各方都是贏家。
「浙江省從系統建設開始,就將醫保碼的套用推廣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浙江省醫保局副局長曹岑告訴記者,為推廣使用醫保碼,浙江從3個方面著力。一是在最佳化使用環境上下功夫。建設智慧醫保系統時,要求所有的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對醫院資訊系統介面進行改造,必須做到全流程支持使用醫保碼。二是在宣傳推廣上下功夫。醫保碼一上線,各級醫保部門想方設法,在抖音、微信公眾號、人流密集的場所大力宣傳,特別把宣傳重點放在醫院、藥店、醫保經辦視窗,安排誌願者一對一幫助參保人使用醫保碼。三是在方便參保人啟用醫保碼上下功夫。市縣醫保部門開展上門服務,逐一走訪轄區內參保人數較多的單位,開展專題培訓,指導啟用醫保碼。
「當前,群眾對醫保服務的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樣化、個人化的特點。結合群眾實際需要,醫保部門推出了一批功能好用、群眾愛用的‘互聯網+醫保服務’,如線上問診、一鍵續方、復診配藥、線上結算、送藥到家等,更好地滿足了群眾看病買藥的需求。」謝章澍表示,國家醫保局關註到老年人等一些運用智慧技術較為困難群體的需求,將傳統服務與智慧方式有效融合,推出親情帳戶、異地就醫代他人備案等功能,並在醫保經辦機構增加了醫保碼線下啟用服務,助力特殊群體獲取並享受掌上醫保服務,提高醫保便民服務的可及性。
醫保碼不僅為就診者帶來了便捷,也有力地提升了醫院的就診秩序和運轉效率。在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護士、導醫、誌願者等都會主動在患者就診前指導使用醫保碼。該院常務副院長裘雲慶表示,醫院實作了參保患者就醫各環節全流程智慧化便捷服務,2023年醫保碼結算率達45.67%。
拓展套用場景,不斷提高「醫保碼、一碼通」含金量
「我往那裏一站,開啟電子碼,看鏡頭‘刷’一下,醫藥費就報銷了。」不久前,在廣東省東莞市的一家醫院,「刷臉就醫」讓一名就診者感到驚喜。這一套用以醫保碼為基礎,將國家醫保資訊平台中的人臉辨識數據和移動支付技術相融合,驅動人臉辨識醫保結算。
在醫保碼套用推廣過程中,各地不斷探索醫保碼延伸服務,進一步提升參保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吉林省,智慧醫保「先醫後付」便民服務試點已經啟動。這一服務依托全國醫保資訊平台,使用醫保碼作為身份認證介質,由合作銀行以消費金融產品方式,向符合條件的本省參保人提供限期免息、超期低息的專屬授信額度,經本人簽約授權後,可用於門診自動扣費或繳納住院押金,實作門診看病「全場景無感付」和入院押金「免現金信用付」。
「‘先醫後付’便民服務啟動後,參保人在家裏可以完成醫保掛號,預約就診時間。在診室裏或者檢查、取藥的過程中,就可以無感完成扣款交費。交費環節與原來相比,可縮短近2/3的時間。」吉林省醫保局總會計師林吉說。
在浙江省,「智慧醫保」系統全域接入國家醫保平台,整合全省54套系統,實作全省醫保結算在同一套系統。透過浙裏辦APP,參保人無需提供親屬證明,系統就能直接判斷家庭成員關系,從而實作親情帳號快速繫結,為老人、小孩及特殊群體帶來了便利,提高了醫保便民服務的可及性。
「我們將醫保碼全流程套用拓展到‘一站式’出入院服務,透過引入智慧稽核系統,對出院患者實行住院醫保線上預稽核制度、床旁結算的服務模式。」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醫保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患者可持醫保碼在病區護士站或在自己手機端完成出院醫保結算,壓縮了無效等待時間,提高了就醫滿意度。
謝章澍表示,目前部份醫藥機構還存在醫保碼無法全流程使用的情況。下一步,醫保部門將持續最佳化完善醫保碼套用場景,持續最佳化簡化各項服務,推出更多群眾需要和喜愛的服務套用,不斷提高「醫保碼、一碼通」的含金量。 (記者 孫秀艷 李 蕊)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