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承東啟西,南京的底氣在哪?

2024-09-29新聞

最近【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批,不僅是南京首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也是全國第一個獲批的省會城市國土空間規劃,一時間引發了比較多的討論。

功能定位清晰

熟悉南京規劃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次獲批的內容,實際上和之前公布的草案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這充分說明國家對於南京的認可。

不過不少朋友表示沒有看到國家中心城市的描述,東部重要中心的定位和之前一樣沒有變化,是不是錯失了城市等級升級的機會?據我了解,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很有可能已經告一段落。

2018年之後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一直止步於9座,再無增加。珠三角、大灣區,也只有一個廣州,深圳也不是。更早的【上海市國土空間近期規劃(2021-2025年)】壓根就沒有說自己是國家中心城市。

事實上,後來國家層面對城市發展的思路也在調整。在【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幹重大問題】中就明確提到:「東部等人口密集地區,要最佳化城市群內部空間結構,合理控制大城市規模,不能盲目「攤大餅」。要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路型城市群結構。」

顯然當下與未來城市發展的思路已經變了,過去底子太差,資源有限,必須透過聚焦部份城市,以達到帶動落後區域發展的目的。但如今這個階段已經完成,未來均衡發展、共同發展才是主旋律。

雙向開放樞紐

說到均衡發展,南京堪稱積極的踐行者。對內率先透過多條軌域線完成了南北大串聯,很早就實作了區區通地鐵。

版圖內已建成的地鐵南北跨度甚至達到了約130km,相當於常州到上海的距離,沿線的六合、大廠、江寧、祿口、高淳、溧水等明顯受益。

部份核心資源的布局同樣如此,比如散布各區的大學,可以說同時期根本沒有其他城市能與之媲美。

對外積極構建跨省跨市軌域交通,放射線帶動周邊城市,建立南京都市圈,為周邊城市賦能,共享城市資源與發展果實。可見南京對於均衡、共享有著深刻的理解與實踐,理念相當超前,這與某些資源高度集中化的新興城市的發展思路完全是不一樣的。

近期國家更強調,東部要加快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南京作為承東啟西的雙向開放樞紐更顯得愈發關鍵。

但受制於長江的阻礙,這個節點的溝通效率實際上一直存在物理上限,過江通道不足,資源和人口傳遞的效率不暢。南京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為了徹底解決,南京可謂下了血本。一方面積極構建新的過江通道,另一方面在長江以北建立強有力的對接支點,並把江北提升到江北新主城的地位。

2014年地鐵10號線通車

2015年地鐵3號線通車

2016年定淮門長江隧道通車,應天大街長江隧道撤銷收費站改免費通行;

2017年地鐵S3號線通車

2018年大橋北路完成快速化改造

2020年江心洲長江大橋通車(五橋)、上壩夾江大橋通車

2023年燕子磯長江隧道通車

2024年龍潭過江通道建成、仙新路過江通道爭取年內通車

2025年建寧西路過江通道建成

2026年寧滁高速建成、地鐵4號線、11號線建成

2027南京北站建成、寧鹽高速建成……

近日正式開工的新南京北站更是堪稱江北的成人禮,具有重大意義,總共3場16台30線,規格很高。作為南京唯一集高鐵、城際、普速鐵路於一體的鐵路樞紐,南京北站具備全向發車能力,為未來的江北提供強大的公共交通軌域樞紐功能,進一步提高對高品質人口和產業的吸重力。

上圖:南京北站效果圖

同時江蘇段的北沿江高鐵,也是滬渝蓉高鐵的其中一段,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重要組成部份,建成後將明顯提高東西部的資源傳遞效率。【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提出,南京要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國家鐵路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三大樞紐」的加持,將進一步開啟南京東西雙向開放的大通道,為各類資源和要素的集聚創造更優條件。

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而南京長江兩岸交通層面的打通只是一方面,功能的補全、高新產業的成長才是江北新主城最核心的目標。也只有南京江北足夠強大,才能真正實作對於江南的功能分擔,以及更好地放射線帶動中西部、安徽、蘇北發展的目的。鞏固南京在東部的影響力,也為全國均衡化發展貢獻南京智慧。

上圖:南京江北研創園

如何發力?顯然需要充分發揮南京自己的固有優勢,所謂揚長避短。在我看來南京最大的優勢莫過於頂尖的高教實力。2022年南京高等教育在校學生數總共有100.75萬人,其中研究生就有19萬人。

據統計南京人口受教育程度全省第一,每10萬人擁有大學文憑人數排名裏,南京位列全國第二。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146件,排名全國第三,可見南京的人口品質有多高。

因此學科轉化,尖端技術的民用化、商用化,幾乎就是最適合南京的發展道路,事實上就研發實力而言,南京確實沒有讓人失望。

清華大學聯合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2023年共同釋出【自然指數-科研城市 2023】排名中,南京科研實力位列全球第6位,成績相當亮眼,排在前面的國內城市只有兩座。

顯然本次國土空間規劃裏將南京定義為東部產業創新中心和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等是有著堅實的理論依據的,而且東部是全國最發達的區域,能在東部做到某項領域的中心事實上就相當於是全國性的中心,可見國家對於南京的認可與期望是很高的,這也是南京的底氣。

不過在占地區貢獻份額比重這裏南京只有6.94%的水平,與前面幾座城市有著不小差距。研發能力出眾但商業轉化能力不足,如何解決?途徑有很多。其中中試平台正是解鎖科技成果轉化的金鑰。

而南京江北正在積極布局,之前江蘇集萃高端制劑GMP中試平台就已經在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落成,近期江北又盯上了新材料領域,部份高校和園區已經開始了密切接觸。

同時高校也在積極嘗試和實際的產業展開更加密集的合作,比如江北的優勢產業是芯片,南郵就把積體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的教學直接放到了江北,學院入駐園區。與積體電路芯片設計、封裝、制造等相關企業建立對接,不僅促進人才培養,同時也為相關企業的研發、生產提供支持,一切都旨在提高「產學研一體」和「新質生產力」的水平。

9月初,江蘇省工信廳釋出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南京江北新區有35家企業上榜,涉及半導體芯片、軌域、軟體、自動化、電力、醫藥、新材料等,占南京全市入圍總量的28.93%,位列全市第一,江北新區的發展動力可見一斑。

承東啟西的雙向開放樞紐已經到來,南京顯然已經做好準備,江北更是如此。這是江北新主城的契機,更是南京的機會。